浅析F5G的代表性技术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移动通信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代际演进,经历了从1G到5G时代。当前正处于5G网络大规模建设时期,5G毫无疑问成为近年通信行业的头部“网红”,话题热度持续居高不下。

然而,部分用户可能并不清楚5G网络代表的是移动通信,它并不包括固定网络。那么,固定网络技术又发展到什么高度了呢?其实,固定网络也已进入第五代,我们称之为“F5G”。

与移动网络的演进一样,在前几代固定网络基础上,F5G在连接容量、带宽和用户体验三个方面均有飞跃式提升。凭借超高宽带、超低时延、安全可靠等特性,它不仅可以应对面向家庭场景的超高清视频、Cloud VR、云游戏等应用,也在快速走进千行百业的企业场景。

如果说5G 是天上的一张网,那F5G便是地上的一张网,这两张网紧密相连,“并肩作战”,共同赋能千行百业。

F5G的代表性技术

与家喻户晓的5G相比,F5G鲜有人知。当然,F5G虽然不是今年新造的词,但它却是一个“准新词”。

2019年,5G进入加速发展期,反观固网领域,仍没有清晰的代际划分和演进路线图,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固网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2019 年下半年,中国电信、中国信通院、华为、意大利电信、葡萄牙电信等10 家公司,牵头固网技术的协调发展,推动技术的标准化,共同倡议成立 F5G 工作组。这个倡议在当年12 月份得到了 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的批准。2020年2月底,ETSI宣布成立第五代固定网络工作组(ETSI ISG F5G),展开F5G定义,推动固定网络代际演进。

通俗地说,F5G其实就是第五代固定网络,即光纤宽带。与前一代固网把光纤连接到家有所不同,这是一个以10G PON(无源光纤网络)、Wi-Fi 6、200G/400G等技术为表征的千兆超宽时代。

与移动网络的演进一样,在前几代固定网络基础上,F5G在连接容量、带宽和用户体验三个方面均有飞跃式提升,比如它的上下行速率高达对称10Gbps、时延降低到100μs以下、连接数提升100倍以上、可保障的稳定体验。

现在运营商和设备商经常提的 “三千兆”,是指 “千兆 5G + 千兆 WiFi + 千兆宽带”。千兆 WiFi 就是 WiFi 6,千兆宽带是 10G PON。

F5G与5G是互补的“孪生兄弟”

F5G和5G虽然是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但它们同宗同源,有一部分技术和网络是共用的,分别代表“固网”和“移动网”的最新技术,在场景应用方面是可以实现互补的“孪生兄弟”,支撑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全社会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

业内常说:5G时代看双网,天上一张,地上一张,其中5G被说成是“天上的网络”,F5G是“地上的网络”。这种说法虽然不是很严谨,但也有一定的道理。5G是移动通信网络技术,重点在于无线,主要服务于手机、无人机、车联网等室外或移动应用场景。而F5G是固定通信网络技术,重点在于有线,主要业务是固网光纤宽带接入,如面向家庭、企业、工厂、医院等固定性、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安全的场景,提供高性能宽带服务。一般在光纤可达的情况下,一定是优先选择F5G,因为F5G能带来更大带宽、更低时延,和更稳定、更安全、更可靠的网络特性。

也就是说,传统上应用在电信网络和家庭场景的光通信,凭借超高宽带、超低时延、广泛连接、安全可靠等特性,结合5G网络的移动性和海量连接优势,共同推动2H/2B/2C/2G全场景智能生活的到来,成为千行百业创新应用的关键基础支撑。

F5G+5G是行业数字化转型刚需

F5G和5G共同承担着赋能百行千业的使命,在家庭、交通、教育、医疗、能源、金融、工业制造等各个领域,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也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疫情期间,学生在家上网课,白领在家上班,专家远程会诊,云上新业态与新模式得到了爆发增长,充分验证了5G智能未来的可行性和价值。这些应用基本上都可以照搬到F5G上,F5G甚至比5G更胜一筹。

中国宽带发展联盟于2019年6月26日发布的《千兆宽带网络商业应用场景白皮书》,系统梳理、总结了F5G千兆网络时代的10大典型商业应用场景,包括Cloud VR、智慧家庭、游戏、社交网络、云桌面、企业上云、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和智能制造等。

在行业应用领域,F5G作为一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工业设备、工业互联网相结合,将海量数据向数据中心进行精确与稳定的传输,以支持工业互联的信息决策,让工业信息化、远程实时、智能管控成为可能。

正是得益于在工业应用场景中,能以超低时延和高稳定性,安全可靠的特性,为智能制造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而这也奠定了F5G未来在智能工业领域的应用,将如同空气一样,成为必备的刚需。

除了工业智能制造场景应用外,在城市智慧交通建设上,F5G也同样能为多种城市交通智能化操控,提供联网化、智能化的运营支持。

面向未来,F5G+5G携手共舞、双G双提,必将推动各方共同繁荣产业生态,为全球固定网络发展开创新纪元。
       责任编辑:p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