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过去几年,随着云计算进入到全面爆发的阶段,企业级客户对于云的接受程度正稳步提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也正开始从传统架构全面转向云架构,这也让混合多云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可并采用。
可以看到,今天很多企业都已经将云战略逐渐实现落地,并朝着多云架构演进,但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单一的云架构尚能应对,但企业采用混合云模式之后,其架构、应用和服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会快速上升,由此就带来了一系列巨大的挑战。
因此,如何正确地踏上混合云之旅,选择何种方式才能做到安全灵活地上云,相信这是目前很多企业级客户十分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日前来自产业、企业和 IBM 的专家就共同做客《论道云途》,一起探寻数字化转型之下的最佳云形态,进一步明晰在此过程中,如何更好的用“好云”,从而最大化的发挥出混合云给企业带来的全新价值。
从专家的讨论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技术始终不是能够直接交付的产品,而是需要通过服务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落地。同时,再好的技术,也需要足够的洞察和经验才能在企业“开花结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既要走过技术和架构的选型之路,也要走过落地和实践之路,这样才能以“知行合一”的方式完成转型升级,这也是未来企业踏上混合云之旅的必由之路。
混合云之旅中的全新挑战
按照 Gartner 的数据,到 2020年之后,超过 90% 的组织将利用混合云构建基础设施。此外,第三方调查统计,目前大部分企业使用的云服务商超过 3到 5家,此外与单纯利用公有云的方案相比,混合云还能够帮助企业客户提高 2.5倍的业务价值,这让混合云和多云成为今天企业面临的“新常态”。
事实上,采用混合云的好处不言而喻,比如企业能够在包含了公有云、私有云,和传统数据中心的异构环境里,做到提高敏捷性和灵活性,能够继续规模化地进行创新;当然,很多企业基于对数据安全、业务需求、以及避免供应商锁定等因素的考量,也逐渐在业务部署上采用了混合云的策略。
但是,企业的混合云之旅也是难以“一蹴而就”的,对很多企业来说,选择混合云的上云路径不仅仅只是一个技术和架构选型的问题,其中更涉及到企业内部的管理、变革和人才挑战等难题,这种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
一是,从业务维度看,需要技术和场景相互融合,才能真正让企业的混合云战略产生直接的“降本增效”的价值。比如,现在很多企业的开发测试业务,就可以把公有云作为开发平台,同时保持私有云的生产环境定位,从而兼顾开发上的灵活性和运营上的稳定性;再如灾备这样的业务,企业过去自建的灾备中心往往投资较大且需要异地部署,绝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闲置状态,那么此时就可将公有云作为备份数据存储或业务容灾的站点进行考量等等,总之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业务需求,“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自身的混合云部署策略。
二是,从管理维度看,混合云策略的实施还涉及到企业的架构、流程、业务等管理层面的挑战。技术驱动管理变革已成为数字化转型非常鲜明的特征,因此这对企业的管理者也提出了一项新的考验,那就是如何把混合云融入到企业的业务中去,这个过程会颠覆以往企业的架构和管理模式,从而让企业产生一场新的变革,这是企业实施混合云战略时需要考虑清楚的核心问题。
三是,从人才维度看,混合云落地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企业难度极大,这就需要实时的引入合作伙伴的帮助。比如,青岛中集冷藏箱 CIO 耿峰就认为:“人才队伍的建设对大部分公司而言是首当其冲的挑战,因为做数字化转型,需要懂管理,懂现场,懂精益生产的数字化复合型人才,而我们基于专注核心业务打造的考量,往往会把这块工作交给专业的合作伙伴。”
不难发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采用混合多云策略在给企业带来众多好处同时,也对企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此,企业如何在实现混合多云策略的过程中,让业务的影响及风险最小化、实现企业应用“平滑上云”,可以说已成为目前企业混合云之旅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最大化释放混合云创新红利
也正是洞察到这种巨大的变化,继主机、服务以及中间件之后,IBM 再次投入重金打造了混合云,这是 IBM 百年历史上的第四大平台,它从更快的应用、更好的开发到混合云的应用及平台集成、IT 架构转型及优化、混合云上的应用管理展开全面的创新,为企业真正打造出了就绪的混合云平台,由此帮助企业加速混合云之旅。
首先,是就绪,IBM 不仅提供了坚实的混合云平台“底座”,而且在去年还斥资 340亿美元收购了红帽,做到了让软件应用组合转型为云原生,可在红帽 OpenShift 上运行,这样就可以让企业的工作负载在不同计算环境和供应商之间迁移,也无需任何理由就可以更换云服务和供应商。不仅如此,这些软件应用也能够在亚马逊 AWS、微软 Azure、谷歌云平台、阿里云、IBM 云等所有领先的公有云以及私有云上运行,这种就绪的混合云平台,可以最大化的释放混合云带来的新红利。
其次,是懂行,IBM 有数以千计的金融、健康,零售等领域的专家,当企业踏上混合云之旅时,可以基于客户的具体行业需求和痛点,帮助企业快速的挖掘技术创新的潜力,真正把技术创新能力转化为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IBM 在中国有三个实验室,企业可以通过实验室验证业务转型升级的可行性,以及实际变更时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进而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让更多的企业最大化的提升业务转型的效率,为企业混合云更好的落地提供“保驾护航”。
最后,是方法论,正所谓“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IBM 还能给企业提供“车库创新”的方法论,这是 IBM 经典的敏捷创新方法论,能够带给客户与众不同的体验,“车库”同样汇集了 IBM 多元的专家团队,让客户能够利用 IBM 在行业、战略、流程、应用程序和基础架构等各个领域的最佳产品和实践,实现持久而规模化的商业价值。
正如 IBM 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吉燕勇所言:“通过车库方法论,IBM 能够和客户一起思考、规划、设计、实施混合云战略,同时 IBM 也可以把多年积累的创新方法和创新实践一起交付给客户,为企业构建统一的基础架构、统一的运营管理、统一的服务,最终实现混合多云的转型。”
由此可见,为了更好的推动企业迈向混合云之旅,IBM 不仅提供就绪的混合云交付平台,同时还提供了经过市场验证和检验的实施“车库方法论”,帮助每一个企业整合和简化所需要的一切,实现智能、弹性和灵活性,为企业混合云转型构筑了坚实的创新基石。
知行合一打开混合云之门
如果借用近乎哲学的三个命题“我是谁、要干嘛、如何干”,我们再来重新审视企业在实施混合云过程中所面对的难题,不难发现“知行合一”在混合云落地过程中就显得至关重要,那就是企业不仅要走过技术和选型之路,也要走过落地和实践之路。
第一,我们知道,目前市场上的混合云更多是弥补过去仅有公有云,或是仅有私有云的不足,更多侧重的是企业在产品和解决方案层面的需求,而没有站在业务视角,从用户角度出发来提供混合云服务。
比如,混合云带来了不同云资源的组合,使得企业可以借助不同的云实现资源的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管理复杂性的挑战。来自 IBM 的调研显示,98% 的企业预计未来三年内也将采用多云管理环境,但仅有 38% 的组织部署了多云环境运行所需的程序和工具,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客户没有相应的工具和流程来管理和运营复杂的混合多云环境。
再如,随着云原生的流行,企业不得不面对云原生应用与传统应用之间的管理差异性问题。而在混合多云因素的影响下,企业需要对云原生和传统应用之间进行聚合、转换,因此对集成的灵活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认识不到这样的落地难题,企业的混合云建设其实也就“寸步难行”,而 IBM“与时俱进”发布的 IBM Cloud Pak 解决方案,就围绕企业多云环境中的迁移、构建、管理三大难题,让企业可通过一次性构建关键任务应用,就能让应用在所有主流公有云或私有云上的运行,真正让企业从容上云,不惧挑战。
第二,如今业界存在两种混合云的模式,都无法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其中,公有云和私有云的简单组合,就很难在不同厂家和不同架构之间做到协同;此外,公有云延伸到企业数据中心的模式虽然保证了云服务的快速创新,但也难以形成一致性的管理平台。
针对这种挑战,IBM 提供的 zCloud +FSS Cloud 的双层架构,对行业用户特别是金融用户就有很大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一方面,利用 OpenShift 与 Cloud Paks,金融行业客户就可以在传统的架构上面构建私有云(IBM zCloud);而在云原生创新和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基于 Red Hat OpenShift 的 IBM 开放式混合云平台架构,企业也能够更快的部署强大的 AI 功能,发挥数据、应用现代化服务和系统的强大能力,实现企业的加速创新。
第三,大部分传统企业的客户本身缺乏足够技术能力,也缺乏大量的技术人员,那么在混合云的转型中,所以选择好的架构和云服务商就变得更为重要。
而 IBM 在混合云领域有着丰富的落地和实践经验,不仅能够提供强大的混合云平台,也积极地把知识、成功经验,包括技术、人才培养、组织文化,通过车库创新方法论传递给企业客户,让客户可以从容的把关键任务工作负载迁移到 IBM 就绪的混合云平台上,从而加速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脚步。
总的来说,企业迈向混合云之旅已是大势所趋,但其落地过程仍然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业务情况衡量好混合多云带来的优势和难点,从公司的战略和战术上提前做好统一的规划,形成统一的管理和架构,并通过选择最佳的云上合作伙伴,才能更好的让混合云融入到实际的生产场景之中,最终加速企业迈向混合云的全新旅程。
责任编辑:xj
原文标题:【观察】知行合一,混合云如何赋能创新?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IBM中国】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