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12月15日,美国著名指数编制公司明晟(MSCI)表示,在美国对10家中国公司的股票所有权实施限制后,将把它们从一些全球指数中删除,涉及股票包括中芯国际H股、中国交建A股和H股、中国卫星、中国铁建A股和H股、中国中车A股和H股、海康威视和中科曙光。
祸起美国,35家中企被无端打压
这一切源于即将下台的美国特朗普政府于11月12日发布的一份禁止行政命令,禁止任何美国人士对行政命令中所定义的所谓与中国军方有联系的公司的公开交易证券、该等证券的任何衍生证券、或旨在为该等证券提供投资机会的证券进行任何交易。根据政令要求,股票移除指令将在12月21日开盘前生效,债券稍晚于2021年1月1日开盘前生效。
在此之前,美国政府先后于今年6月24日、8月28日、12月3日分别将20家、11家、4家中国企业纳入国防部“黑名单”,累计35家。
涉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三峡集团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芯国际等中国知名科研及制造企业。
根据11月12日政令,接下来美国多个指数公司将陆续开启“删除”模式,将中国公司的股票或者债券从相关指数中剔除。出人意料的是,最先拍马屁的并非美国指数公司,而是英国的富时罗素,其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发言人于12月4日率先声明将海康威视、中车股份、中国化工等8家公司剔除出股票指数名单。
中国科技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被列入“黑名单”虽然不会触发任何“制裁”措施,但美国总统可以决定是否实施包括封锁企业财产在内的制裁手段,像恶魔一样横亘在中国企业的头顶,不利于企业业务的开展。
美国政府之所以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肆无忌惮地打压中国高科技公司,就是因为其掌握了全球科技的话语权;美国凭借在二战中获得的巨大利益发展迅速,欧洲、日本等全球经济体更是唯其马首是瞻。苏联解体后,美国从此一家独大,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诸多领域均傲视全球。
走出“9·11”恐怖袭击、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阴影之后,美国自然不会放过压制中国崛起的机会,从2018年开始,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打击力度。
而中国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终于迎来转型升级的关口,大而不强的制造体系亟需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产业升级,这恰恰让美国所不爽。
只是美国的疯狂打压,并没有让中国屈服,相反经济、科技发展势头变得更猛。
中国海关总署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出口2680.7亿美元,进口1926.5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754.2亿美元,增加102.9%;这说明我国的经济不仅恢复了,增长势头还更强劲了。
不过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制造危机。因美国的打压,我国在核心技术、高端设备、新材料等领域处处受阻展不开手脚,如半导体领域,我国最大的IC设计公司、全球第十大半导体公司海思面临着芯片制造难的问题;本土晶元制造大厂中芯国际订购的高端***迟迟无法交付;汽车制造行业面临因芯片缺货减产等问题。
不仅硬件,我国的软件同样存在安全自主的问题,从PC端的Windows系统、移动端的安卓系统等消费级产品到MATLAB、数据库等工业级产品,均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企业手里,已经对我国的科技、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哈工大的MATLAB软件被停止服务,海思的EDA软件无法获得更新服务等。
科技,还是自己造更好
以前国人认为“造不如买”,自从美国多维度打击中国高科技产业以来,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如软银今年在出售Arm架构占据移动端芯片90%市场份额的Arm公司时,来自中国的买家首先被排除在外。
诸如此类的新闻早已司空见惯,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华润集团和清芯华创对飞兆半导体的收购要约、中资企业向素有“动力沙皇”之称的马达西奇抛出的橄榄枝、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一家子公司欲向卫星和雷达技术公司IMST下聘礼、中国先导稀材与PPM Pure metals的合体计划等案例均以失败告终。
他们被拒绝的理由中,都有一条没有变过:国家安全。可以说,中国想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先进技术的渠道一直被围堵着,部分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7年中资对外发起的400亿美元收购计划中,绝大部分被拒绝。
尤其是进入2020年,并购受阻更为严重,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海外投资概览》显示,今年上半年中资海外并购总额为146亿美元,同比下降40%,为十年来的最低谷;而在2017年,中资海外收购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
制造当自强,国内兴起“新基建”热潮
面对目前不利于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加大了本土产业扶持力度,一边继续巩固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一边继续稳步推进“中国制造2025”计划,2018年以来推行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持续在各级政府中得到落实。
为此,今年中国一改以往的老基建推动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了以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为代表的“新基建”战略,从质量上提升我国科技产业硬实力。
截至12月,今年我国取得了众多重大科技成果,硅-石墨烯-锗晶体管”成功研发、国产超燃冲压发动机取得600秒持续时间并打破世界记录、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新一代“人造太阳”放电、华龙一号”并网成功等无一不是国之重器。
同时,深圳、上海、佛山、重庆、北京等继续扩大成果,大批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快马加鞭,如上海的发那科三期、三一集团100亿智能制造基地、爱夫迪(FFT)全球总部、纳思达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项目等如约奠基开工。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未来我国将在更多的核心领域继续发展,如半导体材料、制造设备等,以确保我国智能制造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xj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