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观电子AI视觉芯片:将芯片实际利用率作为优化标准

描述

 

“在保证8位整型的精度下,每秒最快能计算181帧(张)图片/视频,并且将人工智能(AI)算法从训练部署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依然不损失算法的精度,又“快”又“准”的性能甚至高过英特尔(Intel) 旗舰产品Myriad X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芯片。

11月25日,肇观电子创始人冯歆鹏对外表示:“五年前创办肇观的时候,我们不将名义算力作为衡量智能视觉处理器的标准,而是将芯片实际利用率作为优化标准。今天看来,我们最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肇观电子

▲ 针对5种算法,肇观电子N161芯片与英特尔Myriad X芯片每秒可跑的帧(张)数

例如:在MobileNetV1算法下,N161芯片每秒可跑181帧(张),Intel Myriad X芯片每秒跑106帧(张)

创新要另辟蹊径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门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基础研究,其意义在于让机器代替人去做大量简单重复的工作,把人解放出来,去做更高级的和创造性的工作。如同扎实的文字功底是传情达意的“基础设施”,对于AI在具体行业中的落地而言,芯片是核心元器件,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

▲肇观电子N1系列芯片

从2014年开始,当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芯片作为下一个科技和经济增长点的时候,无论是学院派还是科技寡头都高举着“名义运算力”这面旗帜(例如:算力10TOPS = 每秒运算10万亿次)来研发AI芯片,随后,行业初入参与者也纷纷入局。

 

就好像强大的心脏可以支持一个人跑完全程马拉松,芯片就好像一颗“心脏”,芯片的算力代表的就是这颗“心脏”是否强大。

但是,冯歆鹏认为:“AI芯片是否适合使用,往往要从每元钱能获得的性能、每度电能获得的性能、部署实施的成本、元器件是否稳定可靠等几个方面来衡量。也就是说,名义算力并不是衡量智能视觉处理器的最重要的标准,芯片利用率才是优化指标。” 

芯片利用率具体体现在哪里?  

冯歆鹏解释说,人工智能就是我们教会机器学习的过程,如同教会一个孩子学习。不管什么考试,速度和准确率是衡量这个孩子学习成果的标准。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芯片性能利用率衡量标准就是:在运算图片的时候,既要保证图片的精度(准),又要保证运算的速度(快),是否又“快”又“准”。

以基于人脸识别的AI技术做的智能门锁应用场景为例,如果识别不准,门锁会把家庭成员拒之门外,或者对陌生人敞开大门;如果识别不快,会让人在门外等很久,体验感变差。

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最初的技术战略选择上,肇观电子为什么能够直接切入解决“利用率”这个AI芯片的核心痛点?

——因为肇观电子非常重视基础理论方面的投入。

冯歆鹏表示,一颗芯片投片的成本是巨大的。芯片设计好了以后投片生产,就如同一个孩子生出来以后就无法做任何更改一样,“产前”需要不断的做“产检”,来尽可能准得知道这个“孩子”(芯片)是否健康。这些 “产检”工作在芯片行业的专业名词叫做仿真验证模型。

仿真验证模型的预测误差取决于有没有能够准确预测结果的数学模型。

得益于在数学基础理论方面的高投入,肇观电子在智能视觉芯片研发方面有了强有力的系统仿真模型,能够远在芯片流片前就准确预测芯片性能。肇观电子CTO周骥博士说:“研究基础理论,既耗时间,又‘烧钱’,但磨刀不误砍柴工。”

有了仿真验证模型,在第一代芯片设计中,模型所预言的芯片利用率是85%,可是最初的设计方案仿真结果只有75%左右。当时,市面上所能见到的类似芯片实际利用率也差不多是这么多。

于是,周骥反复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实际数据和理论预测差这么多?

为了能逼近理论预测,他带着几十个工程师连续奋战5个月,将利用率从75%一步步提高到83%左右……最终的分析结果是,还有2%左右的差距是由于模型没有考虑电路板设计的一些问题,而别的厂家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做这些基础研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冯歆鹏表示,大学离市场太远,企业又想赚快钱,这其实就是创新型企业的一个“痛点”:不愿意搞基础研究,不愿意忍受基础研究的长期寂寞,不愿意等待艰难漫长的投资回报,就不能在底层技术上实现真正的创新。

“为了获得突破性成果,立志做核心技术的公司必须得沉下心来搞基础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理论。”他坦言。

靠实际应用说话  

攻破了这些技术难点,到底能干什么?肇观电子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芯片究竟要为哪些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关于这些问题,冯歆鹏每天都在问自己。

 

 

 

 

比如在智能安防领域,建设城市视频监控系统是实现城市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基础,是“平安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载体。

传统的安防监控只能达到“看得见”的功能,而肇观电子的芯片应用到智能安防领域,能够让摄像头“看得清”、“看得懂”,极大地提高识别效率,大量重复简单的工作都可以留给机器去解决。

再比如在辅助驾驶领域,车舱内置摄像头可以监测司机是否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说话、打电话、打瞌睡等情况,不仅能提醒司机,也可以直接联动到公安机关,提示交通事故风险。

 

 

 

外置摄像头可以识别马路上的行人、标线、红绿灯,需要非常及时准确的提示或直接帮助司机避障或制动,否则,即使是慢了一秒,也会提升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这就回到了前面提到的,“快”是考核计算机视觉AI芯片性能的关键指标。

 

新零售时代,在无人零售这一垂直领域,传统的自动售卖货柜使用的是重力传感器,对应的价格是根据每一件商品的重量来事先预设的。

当顾客取走某一件商品的时候,系统会根据减少的重量,核算出相应的价格,再进行扣款。然而,从技术上来说,重力传感器需要经常校准;从成本上来说,重力货柜成本高昂。

相比之下,安装了计算机视觉AI芯片的摄像头可以通过对商品外形的识别来扣款,成本大大降低,但是也对识别精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物体识别算法在实际运行中有1%的精度下降,货损率和运营成本就会大幅增加。这就意味着,“准”是考核计算机视觉AI芯片性能的关键指标。

 

“在这个新兴的领域,大公司和小公司其实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冯歆鹏表示,与大型公司相比,肇观电子更加灵活,决策链条更短,对于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更快,试错成本也更低。“我们希望能在自己的领域中,时不时给市场带来惊喜。” 

 

责任编辑:xj

       原文标题:肇观电子:我们希望能在AI视觉芯片这个领域,时不时给市场带来惊喜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你好张江】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