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2022 年SSD 取代 HDD成为市场主流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一、英特尔:2022 年SSD 取代 HDD成为市场主流

目前传统机械硬盘(HDD)仍是许多企业的储存选项,因其总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低于固态硬盘(SSD),因而可以花费较少的费用。不过,英特尔近日表示,随着 SSD 整体成本逐渐下降,到了 2022 年时,SSD 与 HDD 的 TCO 将会黄金交叉,意味采购 SSD 的花费将更少,且看到更多 PLC NAND 的应用。

根据外国媒体 Blocks & files 报导,英特尔 NAND 产品和解决方案主管 Rob Crooke 在「Intel Memory and Storage Moment 2020」论坛表示,多层数 3D NAND 的持续开发,将会使得 SSD 的总拥有成本在约一年后赶上 HDD;这将会使得 SSD 在储存市场更广泛使用,以取代 HDD。
Rob Crooke 补充,特别是 PLC NAND,有比其他储存技术密度更高、单位容量存储成本更低的优势,因此,英特尔将积极朝 PLC 发展,并已制定相关计划。

二、英特尔对NAND闪存的未来持乐观态度

今年10月20日,英特尔和SK海力士同时在官网上更新公告,SK海力士将支付9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NAND闪存级存储业务,本次收购包括英特尔NAND SSD业务、NAND部件和晶圆业务、以及其在中国大连的NAND闪存制造工厂,预计在2021年底移交给海力士。


另外,英特尔将继续在大连内存工厂生产NAND晶圆,并保留其NAND晶圆制造和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一直到2025年3月交易最终完成。而对于傲腾业务,英特尔将继续保留。

不过,出售NAND闪存业务的英特尔依然在内存存储日上展示了自己的NAND实力水平,推出了3款业界领先的全新NAND SSD,包括英特尔固态盘670p、英特尔固态盘D7-P5510以及英特尔固态盘D5-P5316,这三款NAND SSD都是采用了144层存储单元,但面向不同的使用场景。
对于3D NAND而言,闪存层数是衡量其闪存先进性最直观的维度。英特尔方面表示:“所有3D NAND厂商都在增加层数,以便在每平方毫米NAND晶圆上存储更多数据,提升每个晶圆的容量,最终降低成本。”

根据英特尔的介绍,670p是在客户端用于主流计算的英特尔下一代144层QLC 3D NAND固态盘,提供具备Pyrite 2.0安全性和支持断电通知的端到端数据保护,以帮助提高IT效率并提高PC客户端中实际使用情况和应用程序的可管理性。


SSD D7-P5510是全球首个推向市场的144层TLC NAND固态盘,主要针对云存储的大容量替代性产品,能够帮助加速各种云数据中心工作负载。拥有U.2外形和3.84 TB或7.68 TB容量,在健康状况的监控方面有所提升。

SSD D5-P5316是业界首个采用144层QLC NAND的数据中心级固态盘,可优化和加速传统存储容量,拥有U.2和E.1L两种外形。与硬盘相比,读性能提升200%,随机随机读取性能提高了38%,延迟降低了48%。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首款30.72TB PCle固态盘,可在一个机架单位中实现完整PB,或在1U中实现1 PB。

对于NAND闪存的未来,英特尔持乐观态度。NAND产品与解决方案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Rob Crooke表示,从总体拥有成本的角度来看,每GB(千兆字节)固态盘的成本与硬盘驱动器的成本非常接近,预计两者最早在2022年将达到一致。

“我们将两家具有存储器战略意图的合作公司合并在一起,NAND总收入将超过每年100亿美元,而且具有惊人的增长前景。”Rob Crooke说到。
 
首先是 SSD 670p,为 144 层 QLC 3D NAND 型 SSD,于消费端为主流运算使用,提供端到端资料保护与支援 Pyrite 2.0 安全性和断电通知,于 PC 消费端有助于提升 IT 效率,以及实际使用应用程式的装置可管理性。

SSD D7-P551 则采用 144 层 TLC NAND 设计,有助于全方位加速云端资料中心工作负载,以 U.2 外型规格提供 3.84TB 或是 7.68TB 空间容量。具改进后的装置健康监控,于多租户(multi-tenant)和虚拟化环境提供更高的灵活弹性,更具备专为云端工作负载而调整的新版演算法与功能,预计 2020 年底开始提供。

最后 SSD D5-P531,同样采用 144 层 QLC 设计,是针对传统大容量储存装置最佳化与提升速度所研发,预计 2021 上半年开始提供。每个晶粒(Die)具备 128GB 容量,最高可提升 200% 的读取效能,以及提升 38% 随机读取效能,相较传统硬盘更可降低 48% 存取延迟;将提供 15.36TB 及 30.72TB 容量,并具 U.2 和 E1.L 外型规格。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综合报道,内容参考自英特尔、it之家,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