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我不讲中国社会大时代,我还是讲我的老本行: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其实也经历了好几个大时代。
(1)80年代
中国1986年开始正式启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双轨制。这是大时代,我们回过头来才发现那一年不普通。但是在当年,我们只是看到了一条报纸新闻或者一个通知。
中国政府使用管理住企业核心七寸的办法来管理市场经济。
一个市场经济企业成立的初衷和终极使命就是:赚钱。
所以如何管理住一个市场经济企业,那就是管理住企业的七寸:财务、税务、发票、银行资金流动。
所以,中国第一批信息化就是:
会计软件
税务信息化
银行信息化。
而会计软件,其商业模式,是典型的标准产品软件。
而会计软件的核心价值,其实就是:计算工具。而不是大家老说的事后记账记录工具。
(2)90年代
我们把90年代分成两部分,95年之前和95年之后。
90年代初,局域网、共享数据库刚刚在中国流行。
当时流行的企业信息化,主要干的是:多人按要求格式录入,集中在一起,可以详细查询,可以统计。
所以当时就产生了一批类似大连雅奇MIS生成器的东西。MIS:信息管理系统,就是这么来的。本质就是:表单的增删改查。
所以当时就产生了一批类似速达软件的东西,看似有许多功能: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管理、人事管理。..。其实仔细每个功能打开,都是表单的增删改查。
95年之后,局域网联网更加方便(Win95出来了),大型关系数据库(如SQLServer)在中国也开始流行。
这时候出现了真正的管理软件,而不是信息管理系统。
而当时之所以出现真正的管理软件,还是因为大时代。因为1995年,朱镕基开始启动全国大规模的国退民进。很多民企老板接手了国企的工人和设备,打破大锅饭,要防止跑冒滴漏,不能让工人再把工厂的东西拿回自己家。
所以当时的管理软件,其价值就是:防止跑冒滴漏。
但计算机是怎么解决企业的跑冒滴漏问题呢?
其实是利用了计算机的两个特性:
IT固化:能把业务处理方法固化到硬代码中
共享数据库:利用字段状态,把业务流程按状态顺序处理。
比如说医院,你需要先挂号、缴费,然后看病。看完病,医生会开单子。你需要再缴费,然后才能领药或做检查。你想不缴费就看医生或做检查或领药,不行,找不到你这个人,没法打印出来结果。所以在当时的管理软件后台的数据库中,会有若干个状态字段,标识好:你挂号没,你缴费没,你开检查单或药单没。..。
这就是利用共享数据库中的字段状态进行各业务部门的处理流程勾稽关联,从而做到防止跑冒滴漏。
因为这是深度介入了企业的业务流程,所以这时候: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很多人身处其中,懵懵不自知。商业模式从此转型。
从过去标品的会计核算软件工具或者标品的增删改查MIS工具,转变到了业务处理业务管理软件。所以当时,出了一大批行业软件厂商。而且在当时,即使是一个进销存管理软件,也被细分出来药品零售行业、快消品零售行业。..,出了很多行业版本。
(3)2000年代
2000年前后,中国企业受到两股国外力量的影响:
1、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开始规模性地加入全球产供销研产业链,中国工厂来承担国外的来料加工出口制造。中国工厂接受的是外国的资本(合资)、外国的技术和设备、外国的产品设计、外国的原材料、外国的客户和订单。甚至还受到了外国发包方的合规监管,需要和外国母公司的全球产供销研产业链进行联动。
2、第一次互联网热潮: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CEO和职业经理人,知道了董事会,知道了风险投资,知道了公司并购(新浪就是四通利方和华渊网合并而成),知道了海外上市(三大门户全都海外上市)
所以,中国企业尤其第一批合资企业,开始使用全企业从顶至下的信息化。这就是中国ERP产生的背景。
所以这时候的企业信息化,才称得上真正的企业管理软件。真正做到:事前计划和预算、事中审批控制、事后对比分析改进。
但是,这种整体企业、按层次从顶至下、按流程从前到后,都要贯通。中国人第一次见啊,掌握不住这种整体的复杂性。所以这时候: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很多人身处其中,懵懵不自知。商业模式从此转型。
这时候其实需要很多服务了,如业务流程梳理服务、IT蓝图规划服务、解决方案整合服务、定制开发集成服务、项目总包管理服务。..。但是很多人身处其中,懵懵不自知。
整条产业合作链就没建立起来,很多能力也没建立起来,服务收费模式也就没建立起来。
(4)2010年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欧美不需要那么多订单了,而中国出口制造工厂的产能却一时半会下不去。怎么办?
只能出口转内销。但是出口制造工厂又没有国内分销网络渠道,没法转内销啊。
所以当时死马当活马医。2008年,唯品会线上OutLets成立。2009年,淘宝第一届双十一大促节成立。
中国企业需要的IT工具,从内部管理、内部资源管理,重心转移到了企业外部、企业业务增长(线上营销和线上零售)。
很多人身处其中,懵懵不自知。
这个时候,企业需要的是能带来用户流量,能带来用户交易的东西,而不是企业内部管控的IT软件。所以,看你看,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商业模式从此转型。
这时候,既出现了淘宝这样的“业务+IT”一体化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全社会的用户资源、商品资源的整合与调度运营,也出现了类似宝尊电商这样的代运营服务公司。而且还出现了第一个响应淘宝开放平台(2009年开放)的软件厂商:光云软件(2020年上市,由淘宝员工看到机会出来创业)。
其实,我上述讲的这么多变化,都是出现在2010年代的上部:2010-2015年。
2015年后,中国兴起新技术浪潮:云计算(2014年)、大数据(2014年)、人工智能(2016年)、区块链(2018年)。
中国企业SaaS风潮也涌起(2015年)。
SaaS从本质来讲,其实也是个商业模式大转型:
1、从产品角度来讲:SaaS是更为标品。这是很多人没有看到的本质。中国企业软件自从会计核算软件时代以后就是非标了,都非标20多年了。而且从产品角度来讲,不是比拼谁的功能点更多,而是比拼谁的产品设计能让客户更快更简单的完成工作。这是随着客户进化而同步进化的,而不是不断的功能堆砌,越垒越高。
2、从技术角度来讲:是多租户的。对于做惯了一个企业一套软件的技术架构的中国企业软件商,对于这种多租户一套软件的技术架构,很陌生。如何在技术架构层面保证并简化业务逻辑处理、数据安全、性能的多租户隔离性,这是很多中国企业软件厂商陌生的
3、从客户服务角度来讲:过去是赶快实施赶快验收赶快撤场,因为在客户现场多待一天就会多一天的实施成本。而SaaS,是客户用的越深越好。所以SaaS设置了过去软件时代没有的客户成功运营部门。
4、从商业模式角度来讲:需要分期付款、持续年度订阅收费。这对于过去一锤子永久收费是截然不一样的。而且,在SaaS模式下,过去软件时代的分销渠道压货商业模式,不太管用了。这才是让所有中国软件商惊恐的。
5、从收费模式角度来讲:过去软件是按阶段收款,如:签完合同收到产品License加密狗付30%,实施进场付30%,实施上线验收完付30%。在SaaS,是先付费,然后一点点消耗,一点点确认财务收入。客户不续费,就停掉不让用。
很多人对SaaS商业模式的改变懵懵不自知。
(4)未来:2020年代
再有1个多月,2020年就过完了,2021年就要开始了。所以,这不是未来,这是正在发生。
在这个时代,我从中美贸易战日美贸易战、中国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中隐隐约约看到一些未来:
1、中国企业需求:产业链供应链整合
2、技术变化:万物智能万物互联、人工智能
这其实又是一次商业模式的变化。
对于从来没做过硬件、没卖过硬件的中国企业软件商来说:万物智能万物互联,自己的研发能力应该如何改变,自己的集成能力应该如何改变,自己的生态合作伙伴规则应该如何改变。
对于做惯了写死业务逻辑代码的中国企业软件商来说,能否面对未来的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其实是产业大数据流过来,然后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在调度,而不是写死的复杂的逻辑代码在调度。另外,产业大数据,从哪里来?
但上述只是技术的变化。其实更深刻的是商业模式的变化。
你进行产业链供应链的调度,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是卖调度软件(SaaS)?还是按业务调度收费?
你的竞争对手可能会是谁?
如何在企业领军高管团队、资本、战略联盟、生态等等各个角度组合起来,应对这种产业格局的变化?
责任编辑:l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