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技术迎来重大突破?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芯片已成为世界各国科技角力的主阵地,但最近全球却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芯片荒”。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仍未在全球得到彻底控制,芯片生产和出厂也出现延迟,但是消费需求已提前恢复,这导致芯片供应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再加上,日本一家芯片工厂发生大火、法国芯片企业出现罢工、美国新规扰乱全球芯片行业、东南亚防疫措施升级……当前全球芯片供应更是雪上加霜。

那么,当前全球电子行业出现的“芯片荒”,是否会对我国造成影响?

全球“芯片荒”来临?欧盟17国推出11546亿计划,继续供货华为!

据外媒报道,当前全球电子行业及多家汽车制造商都面临着芯片短缺的问题,这也造成一些下游的产品价格上升、工期延长;比如,本月初荷兰汽车芯片供应商恩智浦半导体就已告知客户,由于材料成本“大幅上涨”和芯片“严重短缺”,必须提高所有产品的价格。

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全球“芯片荒”?主要则是与美国芯片新规以及半导体行业本身就“供不应求”的状态有关。

今年9月份,美国芯片新规正式生效,全球半导体行业面临巨大冲击。一方面,前期需求端的拼命“扫货”震动全球芯片市场;从华为的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一季度,华为的存货持续大幅攀升,2019年增幅超过73.5%;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华为的存货已高达1882.47亿元。

另一方面,断供信号释放导致供货端损失惨重,加剧全球芯片市场震荡。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统计,新规的到来短期内已让美国芯片行业付出了近1700亿美元(约11100亿元人民币)的代价。不止美企,包括欧盟、日本、韩国等芯片企业也遭受重挫。

基于此,为了打破美国的技术桎梏,欧盟17国也在本月初决定,将在未来2-3年内投资1450亿欧元(约11546亿元人民币)研究半导体技术,以绕开美国新规向包括华为在内的更多海外客户提供服务。

华为关键芯片实现量产,国产芯片技术获重大突破!

全球芯片市场闪现“危险信号”,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朱民此前所指出的,中国每年进口了大概3400亿(美元)的芯片,此次的全球“芯片荒”是否会对我国相关行业造成影响?答案是肯定的——考虑到当前全球芯片供应链的复杂性,芯片市场的波动对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但当前,我国已在不断破局中。

其一,国内芯片关键技术已获重大突破。据澎湃新闻报道,30岁中科大毕业生近日破解了集成光芯片难题,即研制出目前世界上体积最小、最紧凑的孤子微梳光芯片模块,创造了每米光程0.5dB损耗的世界最低记录;此外,复旦大学周鹏教授团队成功验证实现GAA晶体管,攻破了3nm芯片关键技术上的难题。

在此之前,华为海思还在11月底宣布,其自主研发的OLED驱动芯片流片流程已经顺利完成,预计今年底将实现量产,并将此关键芯片用于华为旗下的手机及企业大屏产品中。

其二,国产芯片产业重磅利好已正式落地。12月17日晚,四部门联合下发集成电路产业新的免税政策公告,明确提到将于明年起向芯片制造首次推出10年免征所得税政策;此次国家所释放的重磅利好,显然也将加快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可以见得,虽然当前芯片仍是我国进口金额最大的商品,但在国内多股力量的推动下,“中国芯”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