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速发展轨道。新能源汽车产业利用10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如电池续航、电池能量密度、电池热管理系统等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随着价格下降、关键技术提升,再加上政策鼓励使得新能源汽车在TOB与TOC两个市场份额均逐年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政策补贴退坡或到期后,面临没有了价格优势后直接与传统燃油车竞争的情况。 回顾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2019年,汽车销量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新能源车辆销售120.6万辆,同比下降4.0%。显而易见,2019年整车市场表现不佳,汽车总体销量已经连续两年下降,新能源汽车市场在7月份补贴退坡之后销量明显回落。虽然新能源补贴政策延续到2022年,但是补贴力度逐年退坡,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基本回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媲美燃油车的产品竞争力显得越发重要。故文章就覆盖市场的竞争力分析体系构建及研究进行阐述。
一、竞争力指标输入及分类
目前产品端和市场端对于产品的评判方法并不一致,产品端即车企主要以试验验证、质量评价为主,是对车辆设计及制造目标进行核对。而对于市场端,消费者并不会进行仪器检测,仅仅利用感观对车型进行感受,主观性感受会占据更大的比例。这种情况造成两端的标准不能统一,使竞争力评价失真。故首先需要对评价标准进行统一,使评审体系能够反映出消费者购车时的真正状态,同时体系指标与产品端特征参数相关联,能够对车企的车辆设计策划阶段提供更真实的市场需求反馈。 评价指标是评审的基础,需要结合企业产品特征目录与消费者购车主要关注点筛选用户购车时可感知的评审指标,并根据指标间的差异分级、分类。 指标分级,首先根据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区别将指标分为共性指标与特性指标两大类,再根据指标的评价角度及涉及范围,将指标逐级分为三级,明确指标上下级关系及重要程度。 指标分类,按照指标评价原则的不同,将指标分为数值类、用户感知类、用户喜好类三种类型的指标,用于区分指标的评价方法。数值类指标指如零百加速时间、车辆保值率、车辆购置价格等购车时关注的具体数量值指标。用户感知类指标,无具体数值,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对指标进行评价,如车辆加速性能、车辆转向性能、座椅舒适性等。用户喜好类指标为个人爱好,无法从单一产品上去判别,需要用户调研及大数据支持,如车辆外观风格喜好、品牌喜好、车辆类型喜好等。通过对指标的分级、分类,才能构建出完善、合理的竞争力评价体系。
二、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对于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购车时考虑因素数量及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另一方面更要符合客观事实,能真正体现出不同车型的竞争力强弱,为企业在产品设计时提供参考,促进汽车行业的实力提升,构建三级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当前车企的感知评价体系逻辑基本一致——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对自己的产品及竞品进行评价。但是目前感知评价方法有以下不足: 1.当前各车企使用的客户感知质量评价主要针对自己内部车型及数量有限竞品车,车辆类型单一、无法在燃油车及新能源车之间进行横向对比,也无法对细分市场进行全覆盖评价,评价结果仅能在几台车内进行评比,无法找到在市场上的准确定位。 2.感知评价中对于指标重要程度即权重的确定一般由评审专家商议确定,这与消费者购车的关注重点很可能产生偏差,使最终的竞争力与消费者购车意图不符。 针对以上两种问题,本次竞争力评价主要针对A级车市场,从车辆类型、车辆燃料类型、车辆价格、2019年车辆销售情况等方面综合考量,选择50-80款车型,全面覆盖A级细分市场,综合体现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 权重确定方面,采取消费者调研问卷的形式,对不同城市、不同人群的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确定消费者喜好及指标权重,充分体现消费者购买端的关注情况。 除此之外,利用同一指标评价体系,对网约车公司及出租车公司采购部门进行一对一专访,了解对公业务的产品关注点,并在指标体系中进行部分指标删减和权重变换。
三、指标评价方案
权重方案:竞争力评价体系权重以消费者调研的方式进行确定,故权重评价体系不宜复杂,以简单直接的形式体现,现以一级指标的用户权重评价方案为例,如表1所示:
用户权重评审以1〜5分的评价原则由一级到三级指标逐级进行权重评价,考虑到不同燃料类型的特殊性,权重设置为“1+X”模式,即共性指标的总权重设定为1,而特性指标权重由特性指标权重总分值/共性指标权重总分值得到,“X”能够精确体现出消费者对于不同燃料类型车辆的喜好程度。在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总和为1,每个指标权重按权重分值在本级权重总分值占比得出,每一个指标下分指标权重之和等于该指标权重。 分值评价:数值类指标依据行业标准、中汽中心试验检测数据、销售终端统计结果等客观参数制定,充分考虑燃油类型的差异性,使评价体系可以体现出整个细分市场的总体情况。用户感知类,参考中汽中心《CCRT规程》、《EV-TEST》、《乘用车商品性主观评价方法》等评价方法制定,评价分数由低到高依次为1至10分,为了使评价结果能够体现出不同车辆性能之间的细微差异,评价体系采用0.25分作为最小分制度。具体评价分值如表2所示。用户喜好类指标,挑选出评价体系中属于用户喜好类指标,在进行消费者调研时也对此类指标进行喜好打分并转化成10分值,最终与感知评价分值进行一定比例相加得出最后结果。
四、竞争力评价体系特点
市场端:除了对喜好指标打分、指标权重确定之外,市场端还通过对用户调研的城市分布、车辆用途、车辆使用频率、新能源电动车真实续航等问题调研得到不同使用场景下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之间不同的竞争力。可以帮助企业迅速、高效的找到自身产品的受众人群特点。除此之外,还可将行业的最新技术或企业即将实现的技术如车联网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技术进行调研,为企业提供新技术开发侧重点。 产品端:因评价产品数量覆盖细分市场,故可以对单一指标进行行业横向比较,也可以对综合竞争力进行比较,如图2、3所示;
五、对公用户产品竞争力评价
与私人用户使用同一个评价体系,通过一对一深访了解不同用户间对于产品的需求差异,并依此对部分评价指标进行增减。同时对深访用户进行喜好打分和权重确定。因对公市场用户选车的“单一性”,最后选择评价指标TOP3做为对公市场的核心竞争指标。
六、产品竞争力体系未来期待
通过以上五章分析,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可以通过产品竞争力评价体系消除不同燃料类型之间壁垒,实现在统一标准之下进行评审,同时得出多样,可靠,贴近用户真实购车状况的竞争力报告。 但随着消费者主要群体的变换和不同时期下的用户购买关注点转换,用户端的竞争力分析不可能一成不变,目前自主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品牌向上计划也正是未来迎合当前购车市场的消费升级趋势。而车企主打的运动化、高颜值外观;精致、有质感内饰;丰富的网联化、智能化配置也正是去满足已成为购车市场主力90后的购车需求。所以产品竞争力评审,尤其是新能源汽车评审将会是一个持续的、运动的过程。环保、绿色是未来的主题,新能源汽车也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把握行业技术更新节奏、了解消费者最新的诉求、改进完善评价体系才能保证产品竞争力体系用消费者语言表达对产品性能的要求,起到车企与消费者的连接器作用,促进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
原文标题: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态势及竞争力体系研究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汽车工程师】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