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投资京信通信,夯实开放的无线网产业链

移动通信

307人已加入

描述

上周,京信通信发布公告称,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与京信通信附属公司京信网络签订认购协议,英特尔同意认购京信网络1658.64万股股份,相当于京信网络扩大股权后约4.5%。

公告显示,此次认购事项的代价为人民币9424.1万元。公告称,董事会认为认购事项加深了英特尔与京信之间的业务联系,会为京信网络提供额外资金发展其业务及作一般营运。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笔投资,对于英特尔、京信通信和产业链意味着什么?

虽然投资规模与力度并不大,在资本市场上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但这却是一个双方各取所需的双赢合作,也有助于开放5G云网基础设施产业的发展。

各取所需:产品、技术与市场的三重协同

以上述9424.1万元作价结合京信网络投后4.5%的持股比例来看,英特尔此次入股京信网络对其的投后估值约合21亿元。

作为母公司的京信通信日子并不好过。财报显示,京信通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38亿港元,同比减少18.6%;毛利为7.266亿港元,同比减少16.7%;毛利率增加0.8个百分点至32.5%;净利润为0.53亿港元,同比减少35.4%。

业绩的下滑除了受到疫情影响,5G网络建设受到一定延缓之外;更重要的是京信通信的产品结构。其主打产品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这些压力更多的是来自主设备厂商的集成式产品“入侵”。要想抵御入侵,就要积极开发新产品,从而不断改善产品毛利率,而这都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能从英特尔拿到投资,有助于补充运营资金,改善财务状况。

当然,京信能够从英特尔得到的,肯定不止于投资,更多的则是英特尔的研发、产品与全球市场资源。而这要从开放5G云网基础设施,更具象的就是小基站和OpenRAN产品说起。

京信在小站领域投入很早,力度很大,但出货量与营收并不与之匹配。根本原因不在于自身产品性能,而是运营商的采购、建设与运维机制,小站厂商在与主设备厂商的竞争中完全处于下风。在传统的小站产品赛道中,京信们是没有机会完成弯道超车的;而开放5G云网基础设施则给了他们这个机遇,可以在诸如企业园区、室内小站等细分市场赢得入场券。

目前,从开放5G云网基础设施底层的开放算力平台角度来看,只有x86架构可以满足运营商各方面的需求,并且拥有不少实际用例。双方的合作,可以从产品和研发角度提升京信的竞争力。早在2019年,京信通信就联合中国移动研究院与英特尔,推出了业界首款商用5G云小站。当然,双方这样的合作还有很多,也得到了运营商和垂直行业用户的认可。

不过,京信能从英特尔得到更多的是后者的全球市场资源。英特尔与其他IC公司很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对于垂直行业最终用户的渗透力。特别是在电信运营商领域,英特尔在标准、产品、工具、交付等多个环节拥有强大影响力,可以帮助京信“出海”远航。

对于英特尔而言,这样的投资也是很划算的。

从资本角度来讲,京信通信基本面依然是很健康的;而且运营商正处于5G规模投资的转换期和启动期,京信通信的营收与利润前景还是可期的,特别是小站与室内覆盖产品值得期待。

另外,英特尔也需要京信通信这样有底蕴、有实力的铁杆盟友,来共同推动开放5G云网基础设施的产业进程。5G云网基础设施与企业级IT基础设施不同,其对于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能力要求很高,对于交付运维要求很高,要求供应商要了解运营商,洞悉运营商的需求与痛点,而这正是京信通信有别于传统IT与软件厂商的优点。当前,ARM阵营在蠢蠢欲动,高通也希望能够重回系统设备市场,类似于京信这样的“香饽饽”肯定还是要攥住的。

携手前行:夯实开放的无线网产业链

正如上文所言,双方的合作的确是给彼此带来了不少的增益。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合作更加关乎开放5G云网基础设施产业的未来。

从全球来看,开放5G云网基础设施产业已经开始了全球广泛部署。不止是日本乐天移动、美国DISH这样的新晋运营商,诸如AT&T、德国电信、西班牙电信、沃达丰等老牌跨国运营商都开始进行规模实验或者试商用。

这个阶段与实验室阶段最大的不同,更加强调设备商们的产品、交付与运维能力,而这些正是京信通信所擅长的。比如在前段时间,沃达丰对外公布的Open RAN RFI结果中,就包含了京信通信。

我们并不否认,在当前阶段,Open RAN产品与解决方案在成本、性能和功耗等几个维度的确与传统设备还存在较大差距。但相信,随着摩尔定律的持续演进,软件协议堆栈的优化,芯片出货量的增加以及应用场景的验证,Open RAN产品将会找到自己的应用场景。

以中国电信发布的《云网融合2030技术白皮书》为例。其中写到,5G无线网设备虚拟化将从CU的控制面开始,随着通用化平台转发能力的提升而逐步深入;力争通过基站硬件白盒化来打造更加开放的无线网产业链,5G无线网设备白盒化初期主要聚焦5G室内场景。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伴随着5G部署的深入,更多的应用场景开始涌现;开放的无线网产业链在帮助运营商降低成本,提升网络灵活性,加速云网边端融合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我们也呼吁国内运营商在2021年的产品集采中,给予开放、云化小站产品更多的机会,让不同的技术演进路线与产品形态可以同台竞技,满足多场景业务需求。

责任编辑:g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