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MCU
前言
近日,四维图新旗下全资子公司AutoChips杰发科技对外宣布,其车规级MCU产品线又添重量级新成员——AC7801X,这是杰发科技继2018年底量产的国内首颗车规级MCU 芯片——AC7811之后,又一颗32位Cortex-M0+车规级MCU芯片投放市场,标志着国产自主车规MCU又前进了一步,打破国外芯片厂商多年的行业垄断,为国内汽车半导体行业树立新的标杆。
MCU是什么
MCU (Microcontroller Unit) 是微控制单元的英文缩写,又称单片机或微控制器。通俗点来讲,MCU就是一台计算机,但是它是微型的计算机,计算机通常包括运算器、计时器、输入输出、接口和内存等等,MCU只是将这些东西集成在了一颗芯片上,然后将这颗芯片应用在不同的产品里,实现对产品的运算和控制。
MCU广泛应用在不同领域。一般分为8位,16位和32位,不同位数对应不同的细分领域:8位单片机常见的应用产品如:计算器、玩具、计量秤、充电器、温湿度计、遥控器、马达控制器、键盘等;16位到32位MCU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物联网、汽车电子、电机驱动、安防等。其实,MCU离我们并不远,在我们日常接触的电子产品里,都有一颗非常神奇的芯片,它就是功能强大的MCU。
车规级MCU的技术难点
芯片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也是现代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小到一个加湿器,大到一个航天飞机,作为整个信息控制系统的“大脑”,MCU其实无处不在。所以,不同应用市场对MCU的规格要求也不尽相同,我们根据MCU用途等级,一般可分为商业级,工业级,汽车级和军工级:
可以看出,不论从对工作温度,交付良率还是工作寿命的要求来看,主要针对消费类电子的商业级MCU相对较低,其次是针对工业电脑、器械控制的工业级MCU,而汽车电子所采用的车用MCU,则是要求和难度要远高于前两种,仅次于军工级。
在汽车电子芯片领域,MCU的应用范围非常广,从车身动力总成,到车身控制、信息娱乐、辅助驾驶,从发动机控制单元,到雨刷、车窗、电动座椅、空调等控制单元,每一个功能的实现背后都需要复杂的芯片组支撑,其中MCU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在一辆汽车所装备的所有半导体器件中,MCU大概占三成,平均下来每辆车要用到70颗以上的MCU芯片。需要实现车内各类应用场景的同时,还要对安全性有足够保证,这也是对车用MCU本身的功能、可靠性、工作温度等要求严苛的原因。
汽车电子的品质标准一直以来都比一般消费性电子产品要严格。试想一下,一个玩具坏了可以修或者换个玩具,而一辆汽车使用过程中要使用到一万多个零件,假如任何一个零件出现问题,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有可能造成极大的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所以满足汽车产品要求远比想象的要复杂,为了明确界定这个要求,自然也会有相关规范标准,针对芯片领域,AEC Q100是公认的行业标准之一,也是车规级MCU芯片必须达到的标准。
下面我们就围绕AECQ100中比较典型的标准要求,来看看车规级MCU具体难在哪里:
环境要求
首先是温度:汽车电子对元件的工作温度要求比较宽,根据不同的安装位置等有不同的需求,但一般都要高于民用产品的要求,比如发动机舱:-40℃-150℃;车身控制:-40℃-125℃;而消费类产品只需要达到:0℃-70℃。
其它环境要求:湿度,发霉,粉尘,水,EMC,以及有害气体侵蚀等等往往都高于消费电子产品要求。
运行稳定要求
汽车在行进过程中会遭遇更多的振动和冲击。这种要求可能会比摆放在家里使用的产品要高很多。此外,汽车对器件的抗干扰性能要求极高,包括抗ESD静电,EFT群脉冲,RS传导辐射等,MCU在这些干扰下需要做到不损坏、不死机、不复位。
可靠性要求
这里的可靠性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使用寿命要可靠:一般的汽车设计寿命都在 15 年 20 万公里左右,远大于消费电子产品寿命要求。 其次是汽车系统组成的部件要可靠:目前车上的电子化程度已经非常高了,从动力总成到制动系统,都装配了大量的电子装置,每个装置里面又由很多的电子元件组成。如果就简单的把它们看成串联关系,那么要保证整车达到相当的可靠性,对系统组成的每一个部分要求是非常高的。
一致性要求
现在的汽车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大规模生产的阶段的,一款车 1 年可以生产数十万辆,所以这对产品质量的一致性要求就非常高了。这在早些年对于半导体材料来说,是挺有挑战的。
毕竟生产半导体中的扩散等工艺的一致性是很难控制的,生产出来的产品性能易离散,早期只能依靠老化和筛选来完成,现在随着工艺的不断提高,一致性得到极大提高。质量的一致性也是很多本地供应商和国际知名供应商的最大差异。对于组成复杂的汽车产品来说,一致性差的元件导致整车出现安全隐患是肯定不能接受的。
产品生命周期要求
虽然近些年,汽车产品不断的降价,但汽车还是一个耐用的大件商品,产品使用周期要达到15年以上,最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必须要保持相当长的时间的售后配件的供应能力。同时开发一个汽车零件需要投入大量的验证工作,更换元件带来的验证工作也是巨大的,所以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也需要维持较长时间的稳定供货。
良率要求
车规级MCU产品需要有批量一致性。如何把产品的不良率做到1DPPM(defective parts per million的缩写。是指百万分比的缺陷率 )以下,这对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各环节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车规芯片的工艺技术难度远大于消费电子类芯片。
国产MCU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引爆点,以芯片为代表的半导体行业催生了电脑、移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工业数字化等一系列重要变革。可以说,芯片技术是现代科技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准与创新想象力。作为高速增长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芯片与集成电路领域进口额已连续多年超过2000亿美元,并在2013年取代石油成为最大宗进口产品。所以, “芯片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命脉之一”,已经不是一句空话。
在汽车向智能化的演进过程中,对安全、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MCU的需求增长更快。IC Insights预测,车用MCU销售额将在2020年接近65亿美元,并在2023年达到81亿美元。 然而,目前国内车用MCU市场仍然是瑞萨、恩智浦、德州仪器、英飞凌、赛普拉斯、意法半导体等国外半导体厂商的天下,而 中国制造仍然处于奋力追赶的阶段,主要是因为车规级MCU芯片研发周期长,设计门槛高,资金投入大,使得国内很多厂商望而却步。
杰发科技车规级MCU产品布局
无论从标准的严苛要求,还是国外垄断的局势,都可以看出国产车用芯片难度之高,毕竟,汽车电子涉及到行车安全,生命安全,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芯片厂商必须具备极高的专业度。
作为目前国内目前唯一一家专注于汽车电子的芯片设计公司,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接受挑战。研发团队从2010年组建之初就开始进军车载信息娱乐芯片,经过多年发展,在IVI后装市场市占率已达到70%。随后投入车规级MCU的研发, 用3年的时间于2018年12月推出了车规级32位MCU芯片—AC781X。
首先,AC781X是国内自主研发首颗达成量产的车规级32位MCU芯片,预示着国产芯片在该领域打破国际垄断,实现零的突破。AC781X的成功量产,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及认可,并相继在一些客户项目中投入开发和批量采用。
随后,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及功能需求,杰发科技对AC781X进行了产品功能的优化及成本控制,并于近日成功推出了AC7801X系列车规级MCU,也就是本文开篇所提到的。与AC781X系列相比,AC7801X在功能上更加细分, 同时也可以为客户降低相应的成本。在性能方面,AC7801X采用ARM®Cortex-M0+内核,48MHz主频,工作温度支持-40℃~125℃,工作电压支持2.7V~5.5V,增加CAN-FD接口,兼容CAN2.0B,两路LIN接口,同时采用了48PIN、32PIN、20PIN三种封装形式,极大地提升了AC7801X的适配灵活度及低功耗、高可靠性优势,AC7801X的目标应用主要集中与汽车车身控制、冷却、照明系统,同时也可应用于高可靠性工业领域,如水泵、油泵、工业风机、电机等产品控制系统。AC7801X MCU的成功推出,丰富了杰发科技MCU产品系列,扩大了AutoChips MCU终端应用范围,也满足了客户针对国产车规级MCU的迫切需求。
未来,随着国家智能汽车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汽车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高,这给发展中的国内MCU行业带来了巨大机遇与挑战,针对车用MCU的产品品质、功能安全、算力、控制精度、接口类型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杰发科技在现有车规MCU产品系列基础上,瞄准行业前沿应用技术,持续发力,目前已相继布局、投入研发团队开发下一代高性能车规MCU——AC7821、AC7825系列,进一步打破国产自主高性能车规MCU的市场空白。
写在最后:业内人士认为,国产芯片要真正实现突破,不仅要紧跟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更要与下游应用产业融合,联合各行业加快相关应用方案落地、加速迭代。随着产品更新换代和新兴应用的快速发展,未来32位MCU是市场主流这是毋庸置疑的。
责任编辑:tzh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