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gbee无线技术的全方位介绍

物联网

775人已加入

描述

  Zigbee是物联网协议,近几年,Zigbee得到了广泛运用。在上篇文章中,小编对Zigbee的协议栈结构以及Zigbee的技术特点有所介绍。为增进大家对Zigbee的了解程度,本文将对Zigbee无线技术进行全方位讲解。如果你对Zigbee具有兴趣,不妨继续往下阅读哦。

  一、概述

  ZigBee是一个基于 IEEE 802.15.4标准的低功耗物联网标准,它由Zigbee 联盟来维护,可以使用在家庭自动化、医疗设备数据收集和其他低功耗低带宽的应用场景。和蓝牙和Wifi相比,它的特点是低功耗,近距离且是自组织的网络。它的最高速率是250 kbit / s,具有128位的对称加密算法的保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ZigBee本身支持星型网络和树形网络和网状网络。

  二、历史

  第一个ZigBee标准 IEEE 802.15.4-2003在2004年12月被批准,在2005年6月zigbee规范v1.0宣布可用,我们称为zigbee 2004. 2006年zigbee 2006规范可用,替代了2004使用的协议栈,在2007年推出了Zigbee PRO。2009年推出Zigbee RF4CE简化了协议,适应一对一和一对多网络,主要为家电的控制。2017年推出了Zigbee PRO 2017。

  三、使用场景

  zigbee被设计为低功耗,低速率的应用场景,主要使用在家庭自动化,无线传感器网络,工业控制系统,嵌入式传感器、医疗数据收集、烟雾及闯入者警告、楼宇自动化、远程无线麦克风配置等场合。它不适合在高速率和高速移动的场合。

  四、传输特性

  zigbee使用免费的频率,包括2.4 -2.4835G,902 -928 MHz(美洲和澳大利亚), 868 -868.6 MHz(欧洲), 它在在2.4G下速率最高,有16个频道,5M带宽但只使用了2M,速度达到250kbit/s, 在915M和868M下面能达到40kbit/s 和20kbit/s,这都是理论最大速率,由于包开销和处理延迟,实际数据吞吐量将小于指定的最大比特率。在射频功率为20dbm(100mw)情况下,2.4G频率的传输距离室内大约是10-20米左右,室外最大可达到300米。

  五、设备类型和操作模式

  zigbee有三种设备类型

  ZC: Zigbee协调器,功能最强的设备,协调器构成网络树的根,可以连接到其他网络。每个网络中只有一个Zigbee协调器,因为它是最初启动网络的设备。它存储有关网络的信息,包括充当安全密钥的信任中心和存储库

  ZR:Zigbee路由器,除了运行应用程序功能外,路由器还可以充当中间路由器,传递来自其他设备的数据。

  ZED:Zigbee终端设备,只包含与父节点(协调器或路由器)通信的足够功能;它不能从其他设备中继数据。这种关系允许节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电池寿命。ZED需要最少的内存,因此,它的制造成本比ZR或ZC要低。

  当前的zigbee网络里有两种模式,带信标(beacon)的和不带信标的(non-beacon),在信标不启用的网络中,使用不带时隙的CSMA / CA信道访问机制。在这种类型的网络中,Zigbee的路由器和接收端不能休眠,导致耗电量大。

  在启用信标的网络中,Zigbee路由器节点发送周期性信标,zigbee的接收节点将定时的唤醒。节点在两个信标之间时间内睡眠,从而降低其占空比并延长其电池寿命。信标间隔取决于数据速率,它们在250 kbit / s时可以从15.36毫秒到251.65824秒, 在40 kbit / s时从24毫秒到393.216秒,在20 kbit / s时从48毫秒到786.432秒。

  ZigBee的协议层

  物联网

  上图是的ZigBee协议层示意图,IEEE 802.15.4定义了物理层和mac层。

  2003版本规定了基于直接序列扩频(DSSS)技术的两个物理层:一个工作在868/915 MHz频段,传输速率为20和40 kbit / s,一个工作在2450 MHz频段速率为250 kbit / s。

  介质访问控制(MAC)使MAC的发送通过使用物理信道的帧。除了数据服务,它还提供管理界面,并自身管理对物理信道和网络信标的访问。它还控制帧验证,保证时隙并处理节点关联。最后,它提供了安全服务的回调函数。

  物联网

  网络模型

  物联网

  上图是一个zigbee的三种拓扑网络,红色为ZigBee协调器,蓝色为ZigBee路由器,黄色为ZigBee末端节点。

  ZigBee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可以自组织网络和跳转传输数据。在mesh网络下面,任何一个节点故障都不会影响通信,节点会自动的寻找合适的路径进行通信。如下图所示。

  物联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