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北京1月12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最近,在液晶显示领域传来了一个好消息,G8.5+(高世代)液晶玻璃在安徽正式实现量产。这一项目先后获得授权专利600余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不仅填补了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液晶显示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液晶显示器是如何工作的?一块薄薄的液晶玻璃背后,又必须有哪些强大的技术做支撑?为什么我们购买电视的时候,经常会发现某个特定尺寸的电视扎堆上市,价格还非常便宜?彩虹电子玻璃研究院院长王答成给大家揭秘其中的奥妙。
液晶显示器是怎么工作的呢?
液晶显示器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通过激发红绿蓝三基色,显示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从而呈现出美妙的图像。这就相当于一个百叶窗,它通过角度的转换使得通过的光量不一样,这些通过的光线可以激发前面板上的红绿蓝三基色,让它们发出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在液晶显示的过程中,主要用到一个液晶材料和玻璃基板。玻璃基板一般有两块,前玻璃板用来制作红绿蓝三基色,后玻璃板用来制作二极管控线路。这两个封装在一起就形成一个基本的显示。如果玻璃板的质量很差,定位的时候就会使色彩错位,图像看起来就会不清晰;此外玻璃基板在制造过程中会造成一些污染,光线投射上去的角度就会发生变化,原先看到的色彩会出现缺陷。
如何判断液晶显示器的质量好坏呢?
液晶显示器的好坏会受到材料质量的影响,但我们该如何去判断它的质量好坏呢?王答成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判断标准,即显示头像的精细程度,也就是说转换的响应有没有脱水等现象。
第二,显示器的分辨率,分辨率越高看起来越清晰。
第三,色彩,这有一定主观偏好在里面,有的人看一类颜色就会觉得好看。
第四,响应速度,比如画面里一辆汽车飞驰而过,显示器响应速度慢的话,就会有一个拖影,响应速度够快,就看不到拖影,这会让人看起来比较舒服。
国内量产G8.5+高世代基板玻璃意味着什么呢?
世界上最初做液晶是在上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还是单色显示,中国的电子表、计算机上的显示也是如此。
玻璃基板的世代划分标准是在切割出尽可能大面积的玻璃基板同时,切割出来的成品利用效率更高、浪费部分更少。王答成表示,如果只是直接切出最大的玻璃基板,这个板就算报废了。目前的G8.5最经济的切割就是55寸做6片或者50寸做8片。
G8.5在国内可以量产,意味着中国进一步突破国际垄断,使得产品在价格上得以下降。比如10年前5代玻璃板卖到600~800元,现在大概60~80元。G8.5在开始的时候卖1200元,现在大概不到400元。正是面板制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家才能买到更便宜的电子产品。
国内液晶显示器未来将要如何继续发展?
目前液晶显示器的关键材料在中国大量生产不成问题,很多关键设备国际上也可以公开购买。但是在一些技术和工艺里仍存在知识产权上的纠纷。中国各公司正在努力进行自主创新,试图解决这些问题。
王答成称,玻璃基板的技术被世界上少数公司垄断着,比如美国的康宁和日本的旭硝子。上世纪50年代,他们就开始快速发展该技术。中国到2005年才开始进行研发,还要通过大量实验逐步解决玻璃基板的难题。
但从总体上来看,国内的液晶显示面板已经走向国际领先行列。目前国内最大的液晶显示器已经做到11代,相当于3米多的大板子,只是在运输上存在难题。
只是面对国际上发展了近10年的G8.5以上的产品,中国未来必须另找新的方法发展,比如提高效率、提高拉引速度以及改进柔性的显示材料等,如此中国才能更好地面对行业竞争和国际垄断。
责任编辑:PSY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