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真的不行了吗 谁会是物联网产业的最终赢家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这一行业,但除了传统的物联网外,还有智能家居、手机、互联网、通信等企业。据Markets and Markets的一份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到2021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或将从2016年的1570.5亿美元增长到661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3.3%。

而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之下,则是众多物联网企业之间的刀光剑影,其中手机企业成为物联网产业中最大的受益者。

为了更好的推动自己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发展,华为提出了“1+8+N”、小米则提出“AI+IoT+5G”、OPPO的“3+N+X”等物联网战略规划,而在这些规划中不难看到手机企业在物联网产业中的决心。

而据TrendForce最新统计及预测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产量将会回升至13.6亿台,与此同时变化的还有手机销量排行:华为从全球第三跌落到第七,而小米、OPPO、vivo等企业则稳步上升。

华为真的不行了吗?谁又会是物联网产业的最终赢家?

华为:以鸿蒙OS为核心的“1+8”

如果没有美国的打压,华为将面临一个问题:缓慢。

在美国的打压之下,华为一改往日的“懒惰”,开始全面、全力的奔跑,而在物联网产业的布局也同样如此:2018年提出“1+8+N”的战略,却在2019-2020年期间才全面发力,并完善了鸿蒙OS生态,在2021年,鸿蒙OS系统将全面应用在华为手机。

而在“1+8+N”的物联网战略布局中,华为的重心依然放在“1+8”的建设中——对于华为来说,“1+8”是其能掌控的部分,同时也是核心部分。至于“N”如何发展,华为方面给予的更多是“口头约定”。

但在这一块市场,也不乏“神秘”玩家:海雀作为全力以赴支持华为物联网战略的摄像机玩家,其从芯片、系统方面均采用华为系统,而原因之一则是其背后投资人具有华为背景。

此外,华为尚未有多余精力投入到“N”的发展——华为当务之急是把鸿蒙OS系统完善,并应用在“8”大领域之中,如果鸿蒙OS的护城河没有完善,那么华为未来将面临着更严峻的市场。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的打压,海思无法继续生产高端芯片,而“1”则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如果没有“1”的支撑,“8”和“N”都会受到致命打击。为了节省芯片,荣耀也脱离华为,其最新V40的芯片也改为天玑1000+,但实际体验效果并不佳。

小米:“1+1《2”的转变

对于小米来说,其在2014年开始针对物联网市场进行布局,为了实现快速布局市场,小米采用了所谓的“强强联合”,在这一模式之下,小米与美的、苏泊尔、九阳等家电巨头达成战略合作。

但“强强联合”并未取得最佳的效果——对于传统家电企业而言,小米只是一个销售平台,与电商平台相似;而所谓“智能化控制”方面,传统家电并不希望把这些数据交给小米。

在此合作模式之下,小米与传统家电企业并未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反而因为各自需求及要求不同,导致合作形同虚设。

为此,小米开始了另一条路——既然无法达成“1+1>2”,那么就自己做!小米开始投资其他小型或初创企业,在此刻,小米踏上了“生态产业链”的环节。

在2014年年中,以智米,华米,紫米等生态链公司成为首的小米生态链企业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的生态链企业,以小米的标准和模式,一切从零开始,打造出极具性价比和优美外形的产品,并接入到小米模块。

对于小米而言,他们是在孵化企业,而对于生态链企业而言,他们深知一点,一旦离开小米,那么他们将面临解散,为此他们必须打造出能影响市场的爆款。为了更好的让这些企业发展,小米生态链企业可以直接使用小米多年来在供应链、工业设计、品牌和渠道等方面的优势,从而实现快速成长。

在小米的背书和营销模式下,小米生态链企业不断推出爆款单品,不仅推动了小米品牌的发展,生态链企业也得到高速发展,甚至部分企业顺利上市。

然而,小米对他们的控制并非是全面控制,而是实行双品牌策略:自我品牌和小米品牌。

在这种策略之下,生态链企业自身必须根据市场发展调整自身策略,同时还得符合小米的标准及要求。

在这一要求之下,小米成为当前最为成功的物联网企业之一,据最小米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为156亿元,同比增长44.4%。

OV:摸索前进

OV是OPPO和vivo两家手机企业的合称,他们作为“同宗”的企业,在IoT方面却让人哭笑不得: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

在vivo方面,其在2018年7月就召开IoT开放联盟成员大会,宣布与美的、OPPO、TCL、大华乐橙、科沃斯、阳光照明和极米科技等多家手机、家电企业成立了全新的IoT生态开放联盟;2018年9月6日,vivo人工智能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首次对外发布了vivo的IoT战略,并正式推出了vivo的IoT产品——Jovi物联。

对于vivo来说,随着IoT产业的发展,未来IoT会走向两个层面:一是以公共服务为基础的布局,另一个是以家居物联为核心的布局。简单来说,IoT服务是以G端及C端为最终用户的市场,而vivo只能选择C端。

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C端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有较大的发展,但参与C端的企业并非同心协力——不同的企业针对自身及周边技术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及标准,导致各类IoT设备呈现碎片化发展。

正是由于IoT市场上的这种碎片化现象,让vivo认识到建立IoT开放生态联盟迫在眉睫。IoT开放生态联盟的建立能将消费者和开发者的需求化繁为简,消费者可以使用一个APP控制多款设备,开发者也只需要开发一次便可适配多个控制端。

对于vivo来说,虽然市面上早已有小米、华为等企业布局,但在他们的布局中,并未做到完全开放——vivo认为,只有做到真正完全开放的IoT生态开放联盟,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增长。

而在11月19日,vivo更是在深圳提交了自己在物联网产业中的计划:升级全新Jovi InLife和Jovi InCar品牌,并称之为“IoT战略布局与落地的一次重要进化”。

简单点来说,就是围绕智能手机这一核心,延伸到智能手表、耳机穿戴、AR眼镜,并着力打造智能家居+车联网两大生态合作。

与其他物联网企业玩家不同的是,vivo认为其IoT终端战略的布局非常“聚焦”,甚至可以说是“极简”——这种“极简”是简化一切过程,让用户通过vivo即可实现对各类智能终端的全面控制。

而在OPPO方面,其也发布了其“3+N+X”战略,OPPO表示:“3”指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基础技术;“N”是OPPO长期构建的能力中心,包括人工智能、安全隐私、多媒体、互联互通等;“X”则指OPPO差异化的技术,包含影像、闪充、新形态、AR等。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OPPO的这一布局中,明确的只有“3”,而在“N”和“X”这两者的“等”字,却间接说明了,OPPO并未完全确定自己的定位及内容。

物联网:“马太效应”下的发展

如果对众多物联网企业进行查询,不难发现他们在资本市场上表现一直良好,如从事视频监控的海康威视,即使是在美国的实体清单上,其股价还达到历史新高。

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多个问题,从而导致其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奔波——某物联网初创企业总经理坦言:“2019年我们销售额近300万,而2020年只达到100万,扣除成本,盈利并不理想。”

而部分中小型企业更是过上了“吃老本”的道路,如何维持生存成为他们当前最为重要的目的。但对于物联网巨头企业来说,如何加快部署,并占据市场,才是首要目的。

“马太效应”下,谁又能成为物联网产业的最后赢家?

责任编辑:x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