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半导体企业现身说法

描述

欧洲不少国家在美国的胁迫和忽悠之下,对中国科技企业在当地的经营实施了歧视性限制,但最近欧洲科技行业发现,他们被美国骗了。一些欧企高管和外交官指责美国政府一面高喊盟友应该团结合作、共同抵制中国企业;一面对美国公司提供赦免优惠,继续和被制裁的中国企业做生意赚钱。欧洲国家和科技企业被美国卖了,还帮美国数钱……

特朗普政府自执政以来,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疯狂打压,不仅在本国为中国企业经营设置层层障碍,而且还打着维护国家安全和共同价值观的旗号游说欧洲盟友抵制中国企业。欧洲不少国家在美国的胁迫和忽悠之下,对中国科技企业在当地的经营实施了歧视性限制。

但最近欧洲科技行业发现,他们被美国骗了。

一些欧企高管和外交官指责美国政府的“两面派”行为,:一面高喊盟友应该团结合作、共同抵制中国企业;一面对美国公司提供赦免优惠,继续和被制裁的中国企业做生意赚钱。而欧洲国家和科技企业则被美国卖了,还帮美国数钱。

供应商

美国企业有赦免,我们呢?

英国《金融时报》12月23日的报道称,“美国借制裁将欧企挡在中国市场之外”。

特朗普政府上任之后,在最近的几年中对中国科技企业巨擘华为等其它一些中国企业实施了严厉制裁措施,禁止它们购买大部分美国的先进技术。

就在上个星期,美国商务部又将中国的半导体企业中芯国际列入了制裁的实体名单。不过,美国国会两名共和党籍议员鲁比奥参议员和麦考尔众议员随后联名致信商务部长罗斯,批评对中芯国际的制裁不够严厉,为中国高科技企业留下了“危险的漏洞”。

一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欧洲高管对《金融时报》表示,美国的制裁措施造就了“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为美国公司提供了豁免优惠,而其它国家的同类企业则被阻挡在中国市场之外。

这位高管表示说,“目前美国公司已获得了为华为供货的许可证,而欧洲的供应商则无法获得。”

据称,欧洲的许多生产芯片和芯片制造设备的企业,都受到了美国制裁措施的影响,因为这些欧洲企业依靠美国的知识产权。

另一位欧洲科技高管表示,由于怀疑中国的采购商可能用于军事目的,他们的公司曾一度被要求停止向中国买家供应零部件。但是这位高管说,这些零部件的市场很快被美国供应商通过中间商销售占领。

这些欧洲科技高管认为,美国对中国的制裁措施和“美国优先”的战略,给欧盟的高科技公司带来严重的打击——美国企业可以光明正大的同中国企业做生意,但欧洲不行。

欧洲半导体企业现身说法

这种“背后捅刀子”的行为,也无疑让欧洲多家龙头企业在利益受损之余都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据报道,欧洲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总部位于瑞士的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本月早些时候将年度收入目标推迟了一年,原因就是美国制裁了其一位重要客户华为。

意法半导体的首席执行官让-马克·奇瑞(Jean-Marc Chery)对投资者说,其股市“在过去两年里没有任何大幅增长”,并且称中美贸易战是原因之一。

供应商

欧洲芯片商向中企供货占比在2020年下跌,《金融时报》援引德意志银行数据

今年早些时候,德国芯片制造商英飞凌(Infineon)的负责人曾经在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上表示,中美两国的紧张关系是“一大担忧”。

英飞凌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我们必须小心翼翼,以免欧洲成为中美争夺全球技术领导地位的牺牲品。”

荷兰芯片制造设备公司阿斯麦(ASML),被禁止向中国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出售其最新一代的生产设备。该公司预计,中国市场今年可能只能完成其销售额的四分之一。

欧洲科技企业醒悟得还不算晚,如果再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将再被美国耍得团团转,必须独立,必须自救。欧洲的一些外交官也表示,尽管他们对美国防止芯片技术助长中国军事建设的目标表示同情,但是科技公司和欧盟各国政府对于单边制裁越来越感到沮丧,并希望减少使用美国的知识产权技术。

欧盟内部半导体产业合纵抗美

本月初,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爱沙尼亚、希腊、克罗地亚、马耳他、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芬兰、罗马尼亚、奥地利、斯洛伐克和塞浦路斯在内的17个欧盟成员国通过欧盟委员会宣布了一项“处理器和半导体技术欧洲倡议”。倡议提出,未来两到三年内,欧洲复苏和弹性基金(The Recovery and Resilience Facility)的五分之一(1450亿欧元)将用于“数字化转型”项目,并倡导在半导体研究方面的投资。

供应商

事实上,这一声明并不是第一次对外披露,只是“攻守联盟”范围进一步扩大了。早在12月8日,路透社就披露了相关内容,但是当时的报道,德国,法国,西班牙等13个欧盟国家已经联手投资处理器和半导体技术,这是互联网连接设备和数据处理的关键,以赶超美国和亚洲。此举除了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争夺更多话语权,也保证了欧洲半导体产业的自主性,欧盟内部半导体产业合纵抗美的举措也开始逐步落地。

可见,欧洲苦半导体禁令久矣。

当今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半导体历史上的两次产业转移。第一次转移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成就了东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第二次转移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台湾转移,造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积电、日月光等大型厂商。

半导体产业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飞速的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产业两次转移都指向了东亚地区,当地政府强力支持在半导体这种高资本长周期的产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欧洲由于没有强力政策支持,一直没有抢到历史性的机遇。

即便如此,过去30多年来里,欧洲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欧洲半导体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仅占10%,再不争取,恐怕这10%也要被美国吃掉。比如今年9月,英伟达宣布将对英国芯片公司Arm进行收购,这也令欧洲诸如意法半导体这样的企业感到岌岌可危。

专家分析

欧盟数字业务主管Thierry Breton在一份声明中说:“集体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利用现有优势,把握新机遇,因为先进处理器芯片对欧洲的工业战略和数字主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他同时也指出,欧洲拥有多样化和减少关键依存关系的一切能力,同时保持开放状态。因此,我们需要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从芯片设计到向2nm节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以区分和领先我们最重要的价值链。

一位没有透露姓名的欧洲驻中国外交官表示,尽管这需要很长时间,但这份17国的声明表明了欧洲各国政府希望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美国的制裁加快了这一进程。中国对于欧洲公司而言是个巨大的市场,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服务于中国市场的方法。”

欧盟外长何塞普·博雷尔(Josep Borrell)今年早些时候也提到了与美国或中国结盟的压力,改而倡导“辛纳特拉主义”(Sinatra Doctrine),并在一篇博文中这样写道:“作为欧洲人,我们必须按自己的方式行事。说到中国,尽管美国关心安全问题,但欧洲还关心市场准入、标准制定等。”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欧洲不想卷入双边冲突,因此我们必须在两者即中国和美国之间进行选择。”面临最大挑战的是欧洲汽车业,该行业的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依赖美国的技术,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和销售市场都在中国。

Wuttke表示:“他们现正在考虑如何在没有美国半导体的情况下在中国制造生产,预料美国会停止向中国出口某些类型的芯片。”

美国方面没有公开哪些公司已经获得许可证,向被制裁的中国公司销售产品或设备。《金融时报》早些时候曾经报道说,高通、AMD和英特尔等美国公司,以及韩国的三星和日本的索尼,已获得批准向中国的华为供应部分零部件。

责任编辑:l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