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及家电
“涨声”鲜闻的国内家电行业,在2021年年初,迎来近4年来产品价格普涨潮。近日,TCL、美的、格力、奥克斯、海信等主流家电品牌纷纷发布涨价公告,涨价幅度在5%~20%之间,产品涵盖冰箱、洗衣机、彩电、空调等几乎所有大家电领域。
“涨声”突然响起
距离上一次家电价格普涨的2017年已经过去4年,期间“价格战”成为不少产品品类的主旋律,“涨声”鲜闻。
近日,原本期待2021年春节前来一波降价的家电消费者发现,大部分家电产品的价格不降反升。据悉,TCL、美的、格力、奥克斯、海信等多家知名家电品牌先后向经销商发布涨价通知。
一份海信空调发给经销商的信件显示:目前上游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快速上涨,制造成本不断攀升,空调行业已全面呈现出涨价态势,“所以经公司研究决定自1月10日起上调部分产品价格”。
TCL在其发布的《TCL白电致全体经销商朋友的一封信》中明确提出了涨价幅度:白电产品计划全面涨价,涨幅为5%~15%。
某国外电视机品牌导购告诉记者:“仅上个月电视价格就涨了两轮,涨幅在10%左右,这个月公司内部已经发了通知,价格还要再涨。”海尔产品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涨价之后,一台洗衣机的价格大概会涨300~500元不等。一位厨电销售人员表示,行业普遍涨价,油烟机和燃气灶的涨幅大概在300元左右。
为何“涨声”一片
为何沉寂已久的家电市场突然在2021年年初“涨声”一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此次国内家电产品全面涨价其实在2020年下半年已露端倪。
奥维云网的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多个品类家电价格出现上涨势头。截至2020年12月,在线上市场中,彩电均价2569元,同比涨幅达27%;空调均价2947元,同比上升19.3%;洗衣机均价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在线下市场中,彩电均价4717元,同比增长21.5%;空调均价3837元,同比上升9%;洗衣机均价受滚筒结构性增长拉动,同比增长8.2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造成家电涨价的直接“导火索”还是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华泰证券家电行业首席分析师林寰宇分析说,从需求方面来看,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海外家电产能受疫情影响继续缩减,而大部分国内家电企业却得到恢复,此后国内家电订单数量明显增多。从成本方面来看,整体大宗商品出现一定波动对下游产生影响,家电主要原材料价格也随之增长。国内市场需求增长叠加原材料成本的提升,导致家电价格出现上涨。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副理事长徐东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家电制造业,特别是大家电来说,原材料成本占比可达7成以上。家电行业对铜、铝、钢材、塑料等大宗原材料需求量大,核心原料价格上涨,势必带来成本压力,在此情况下,部分家电产品价格出现波动也是市场运行的体现。记者查阅公开数据发现,从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国际铜价上升了45%,电工钢上升了34%,铝上涨了52%,稀土(镨钕)的价格环比上了67%,稀土(铽)价格上涨了49%。
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提升直接促使大白电的涨价,而彩电产品的价格上涨主要受上游面板价格的影响。群智咨询总经理李亚琴表示,从去年6月开始,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售价在连续8个月上涨后,如今已经上升到2017年的高位水平。
“价格上涨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创维集团品牌部部长李钊分析说,其一,人力和物流成本上升促使终端产品均价上涨;其二,企业推出性能升级、优化用户体验的新产品,这种结构性优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均价上涨;其三,消费升级使中高端产品市场占比不断提升,也会带来均价上涨。
涨价不会持续太久
对于涨价带来的产业影响,业内人士表示:喜忧参半。
喜的是,产品价格回升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电价格战带来的负面影响。忧的是,如果产品价格持续提升,不仅会为企业带来新的经营压力,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林寰宇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家电厂家毛利降低,一线品牌承压能力相对更强,二线品牌和小品牌的低价优势被挤压,经营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苏宁易购深圳大区总经理戴冯军认为,对于大部分老百姓来说,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件家电始于刚需产品,一般不会因为涨价而影响购买意愿。不过若持续涨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或许会被抑制或者转移。
“预计今年家电行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将加快,市场优胜劣汰会加剧,头部企业及创新力强、有特色的企业更有可能成为赢家。”奥维云网研究创新部总经理赵梅梅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接下来,家电企业需要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家电厂商应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更加注重拓高端、推新品,以创新供给来赢得商机。
一片“涨声”中,家电价格上涨趋势还会持续多久?
对此,徐东生认为,大宗金属原材料价格上涨,主要是疫情下供应和海运出现结构性偏紧造成的。如果未来几个月国内外疫情逐步好转,市场回归正轨,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有望趋于正常,家电价格也有望趋于稳定。
“此次涨价后的价格水位预计会保持稳定,不会一直持续上涨。”赵梅梅分析说,如今彩电、空调等大家电的市场普及率已处于高位,销量增长潜力已十分有限,未来将以更新换代需求为主,而且更新换代需求的消费者在购买时普遍对产品的功能属性都有更高的要求。面对成本上升压力,企业会采取结构性调价策略而不是全产品的价格普涨,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缓解价格上涨的冲击。
责任编辑:tzh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