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继特斯拉引爆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来,华为、百度、微软、富士康、阿里等科技企业纷纷宣布造车,为新能源汽车业“添柴加火”。工信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2531.1万辆,连续12年蝉联全球第一位,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36.7万辆,创历史新高。作为人机交互重要窗口的车载显示市场,从仪表盘、中控到后视镜、抬头显示、后座娱乐发展空间广阔,有望率先受益。面板厂具备供应链优势,未来将致力于探索多样化的座舱沉浸式显示体验。
01今年车载显示出货将达1.48亿片
作为“造车”新势力,华为已经形成了从智能化部件、智能系统、计算平台到计算与通信架构的相对完整的全栈布局,未来很可能会朝着汽车一级供应商的方向发展。在汽车智能化路线上已经沉淀了8年的百度,近日宣布与吉利合作,入局智能电动汽车研发。日前正式宣布进入自动驾驶赛道的微软,通过Azure持续向汽车领域延展云服务能力,或许是为自动驾驶商提供软性技术支撑。阿里巴巴较早入局车联网,携手上汽投资成立斑马网络,宣布共造“互联网汽车”,推出了基于AliOS的互联网汽车开放平台斑马智行。富士康注资拜腾汽车,又与吉利汽车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这一轮新势力入场,为本就“火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填了新动能。去年11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再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就目前来看,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认为,2021年全球汽车市场正在复苏,预估整车销售量将自去年的7700万辆回升至8400万辆。而这,也必将带动车载显示等供应链的上扬。
群智咨询(Sigmaintell)车载显示研究资深分析师曹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势力造车除了从新能源汽车入手这一共性之外,还有就是加强供应链的垂直管理,会在显示屏技术规格的确认以及采购方面有更深入的干预。这无疑会增加车载显示产品尺寸、形态、技术的多样。然而,其对于车载显示市场增量的贡献还是取决于他们车型的销量、新势力资金能力如何、车型能否量产、量产之后能否被消费者认可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虽然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整车需求受到抑制,销量大减,下半年需求的释放让面板厂的订单应接不暇,而车载显示IC紧缺又使得车载显示产品交货数量受到限制,预计到今年第三季度才会有好转。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车载显示前装出货量达1.35亿片,同比下滑15%。2021年车市的回暖将拉动车载显示需求的上升,但芯片的供应短缺对于整车产量以及车载显示产品产量都会存在制约,预计2021年,车载显示前装市场出货量将达1.48亿片,同比上升9%。
长期来看,随着智能系统以及无人驾驶系统在汽车内的普及和应用,显示在汽车内的搭载率将不断的上升,2025年整体车载显示前装市场规模将达1.99亿片。
02面板厂商车载显示近来订单饱满
据记者多方了解得知,众面板厂商看好车载显示业务未来的成长空间,纷纷加大布局力度,且近来订单饱满。
天马微电子表示,2021年第一季度,车载显示订单依供不应求,第二季度需求持续旺盛,已经助力蔚来、小鹏、比亚迪、广汽新能源、荣威等新能源品牌主力量产车型的仪表、中控和双屏显示等产品。近日,天马微电子全新打造的12.3英寸全数字仪表异形显示方案应用于凯迪拉克2021款最新车型,可以根据驾驶模式定制显示内容,也具备对高清地图和ADAS功能信息的高动态响应,保护驾乘人员安全。
京东方已推出包括12.3英寸柔性车载三联屏、柔性透明A柱、2000nits亮度的OLED尾灯,智能调光玻璃、增强现实HUD等产品,目前应用于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去年6月,京东方与福耀集团在汽车调光玻璃和车窗显示等领域进行战略合作。近日宣布将智能座舱的解决方案12.8英⼨柔性AMOLED中控屏、10.2英⼨HDR Mini LED背光数字仪表,应用于蔚来全新电动旗舰轿车ET7。
TCL华星最新推出全球首款48英寸8K In-cell Touch AM Mini-LED背光曲面车载屏,具备悬浮触碰功能。据了解,TCL华星的中尺寸车载产品与比亚迪等车企开展战略合作。
维信诺提供国内新能源汽车厂商合众的量产在售车型哪吒U透明A柱的柔性AMOLED屏幕。另外,同车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合作推动柔性AMOLED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
LGD大力推进P-OLED在高端汽车车辆娱乐系统中的使用, P-OLED可以实现多种曲线和不同形态,可以实现全黑显示。业内人士称,LGD将通过又一次拿下奔驰P-OLED订单,逐步会扩大其车载供应至BMW等多家高端汽车品牌。
无论是产品、技术路线、定制的解决方案,面板厂商已经找寻了自己的发展路线。然而,面板厂的优势不仅在此。
曹倩指出,目前车企在整个供应链上掌握了很大的话语权,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之下,车企对显示模组越来越重视,面板厂直接提供装载显示模组的整套模块给车企的现象将屡见不鲜。具体而言,由于车内的电子设备趋向于使用同一个系统进行控制,仪表、中控等零部件整机由显示系统一体机演变为分体机,单独看显示模块,显示模组占据着很大部分成本。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面板厂商其实更有优势。所以在供应链上,面板厂和系统厂之间将不仅仅是Tier2和Tier1的关系。
天马微电子表示,未来会投入更多资源拓展大屏化产线配套能力、加大中大尺寸产品占比,提升复杂模组的出货力度、高附加值产品的出货比重。
03座舱沉浸式显示体验已经不远了
随着行车安全、车载娱乐、导航对显示屏需求的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兴起,车载市场对车载产品提出新的要求,车载显示产品逐步向大屏化、高清化、多屏化和个性化等方向发展。
江淮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院长李卫兵表示,车载显示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四个:一是数字化座舱的“屏占比”越来越高,即朝着大屏化、多屏化、窄边化发展。智能座舱屏占比等于显示屏面积之和/前挡视野面积,目前占比水平约在15%~30%。不同于手机空间有限,座舱内的屏占比提升有更多的创意空间。
二是多样化的显示方案带来沉浸式的显示体验,汽车抬头显示(HUD)、表皮显示、曲面屏、透明A柱等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是显示屏将占据座舱C位黄金地段,显示屏集成摄像头、麦克风等器件可以解决传感器布置问题,集成化程度更高,成本上会有优势。
四是有望实现“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隐形化。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用户在座舱内的活动自由度越来越高,座舱内约5平方米空间的面积极为宝贵,仪表台和显示屏需要为用户活动腾出更多空间,虚拟现实显示、车窗显示、激光显示等灵活的显示方式更加符合未来座舱的显示需求。
“然而,车载显示虽然迭代空间广阔,但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多大才够大’‘大屏安全’‘如何保障绿色、健康’的问题。”李卫兵坦言。
首先,受车内空间限制,显示屏尺寸不会一味增大,与内饰融合形成浑然一体的座舱才是最佳设计,OLED、Micro LED、Mini LED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曲面屏、异形屏、透明屏,将引发座舱显示屏应用和内饰造型设计的突破,比一味求“大”更有意义。另外,车载显示必须考虑到反光、倒影、刺眼、响应速度、可靠性等视觉安全和大屏占据内饰后的碰撞安全、气囊布置影响等结构安全问题。最后,长时间无缝连接面对显示屏,对用户视力、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自动驾驶下的大屏显示影响更甚,需要为用户考虑绿色、健康的显示方案,尤其要考虑颠簸的移动车辆上的大屏显示效果。
责任编辑:tzh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