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今日头条

1112人已加入

描述

区域能源市场空间打开,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绿色发展要求,符合千亿级新兴市场设定。然而,通过对国内区域能源项目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项目运营艰难。于区域能源业务,理想恰如庙堂,市场正是江湖,再多的“庙算”与“愿景”,都难以弥补庙堂与江湖的鸿沟。问题出在哪里?技术路线、商业模式或是市场主体利益之争?在区域能源的业务棋盘中,政府、地产商、企业用户、工商业主都参与其中,综合能源服务商如何实现风险控制,合理匹配成本与收益,成为我们研究用户侧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的最典型样本。

(一)发展现状

由于区域能源业务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尚缺乏详细的统计分析数据。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区域能源专委会的总结梳理,当前全国约有近百个运营服务商开展此类业务,已经形成400余个各类型项目实践。

已投运区域能源项目主要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其中经济强省(市)也是区域能源发展领先地区,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5省(市)项目总数占56.7%。

区域能源符合城市高品质发展及绿色发展定位,逐渐引起政府、企业的重视,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各省会及重点城市新城规划及大型建筑综合体的建设,区域能源成为重要的能源供应形式,已形成较为激烈的竞争格局,参与者包括电网公司、发电企业、燃气公司、节能环保公司和外企等。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分别开启了电能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的转型,国网公司旗下企业了国网客服北方园区、上海世博B片区等项目,南网综合能源公司了广州超算中心等分布式能源站。

发电集团凭借发电和供热技术优势,积极抢占区域能源市场。其中,华电集团了上海迪斯尼旅游度假区、天津武清、厦门集美等多个分布式能源站,国电投在珠海横琴建设了以燃气三联供为主的区域供冷项目。

燃气公司凭借天然气资源、供热技术等优势,大力推动以天然气为中心的供冷供热项目。新奥燃气开发了黄花机场、腾讯上海云数据中心、上海万象城等项目。

节能环保公司以节能、环保业务为切入点开拓市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节能集团,了雄安市民中心、天津文化中心、长沙滨江新城等项目。

国外能源、装备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和先进经验,在中国推广区域能源项目。三菱重工发挥技术、设备、方案优势,广泛参与了多个大型区域能源项目咨询、设计和设备供应。

(二)存在问题

然而经过广泛的调研,国内已经投运的区域能源项目,不少并未实现预期效果,主要存在以下共性问题:

1.运营期能源供应量低于预期。区域能源项目节能、经济等优点,需要在合理预测未来冷热负荷曲线的前提下,进行最经济的装机匹配,并随着客户入住进度进行,投运后项目精细运营更是发挥效益的核心要素。首先,主体建筑建设工期和入住率不理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缺少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影响也非常大,在设计、建设、运营相分离的传统工程模式中,各个过程的实施主体缺少协调,经常偏离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的目标。如当前以满足功能和项目立项为目标的工程设计,对于未来实际经营一般缺少精细计算,倾向于以增加设备冗余满足未来尖峰时段用能需求,导致一次投入偏大等问题,这也是导致暖通系统“大马拉小车”的情况普遍发生,系统无法处于经济运行工况的原因。

2.商业模式和价格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供暖价格有参照标准,但供冷价格并没有统一标准,区域能源业务由于地域差异采用不同技术路线,同时客户需求呈现较大差别,当前尚未发展出统一的价格机制。目前,主要存在如下几种收费方式:(1)按能源使用量(流量)乘以能源单价;(2)接入费(一次性)和流量收费两部分组成;(3)按使用面积收费;(4)容量费用和流量费用的两部制计费(定期按装机容量进行固定收费,以及按实际使用量*单价收取浮动部分)。而同一收费方式下,不同项目价格差别也较大,以流量费为例,一般在0.5-0.9元/kWh,浮动区间较大。虽然当前区域能源项目收费由服务商与用户单独议价,对于优质客户存在较大议价空间,但定价方式不统一,不利于形成具有社会公信力的价格体系,某些程度上阻碍了业务的推广。

3. 区域能源与市政规划结合不够。区域能源项目是与城市建筑群共同发展的基础工程,需要与城市发展规划、市政管网建设充分结合、整体推进。新加坡滨海湾、珠海横琴大型区域能源项目的成功,说明纳入政府整体市政规划,是大型区域能源项目成功的关键,但目前政府普遍缺乏推进区域能源整体规划的动力和意识,不利于区域能源促进城市发展的优势充分发挥。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