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几何A的暂时失利并没有让几何陷入颓势,经过重新排兵布阵后,借着几何C的强势表现,几何意图卷土重来,这一次,没有华而不实,只有稳健求实。
如果有100个准车主通过几何汽车的官网来选车,选哪台车的人会多一些呢?大概率应该是几何C!
先选最重要的说,价格,几何C便宜很多,按照金字塔理论,大概率会是13万上下购车群体更庞大;另一方面,横向PK,几何A的对手更多更凶残,不说特斯拉吃相难看,下探收割,准备全域覆盖,就是同价位的其它车型,尤其是油车市场,这个价位是传统B级车市场的腹地,哪怕是纯电车型,呱呱落地就来分这一块蛋糕,理想太丰满了!还没有讲好坚挺的品牌故事,就想来分享品牌溢价红利,着急了一点。
再来说细节,不谈明显更受目标群体(年轻准车主)接受的车型差异(A是轿车,C是SUV),几何C的介绍明显更科技感更务实一些,更能拉动青年受众群体的下探欲望,外行能看热闹,内行能看门道。
或许是“几何”试错之后的调整,或许是组织架构变化后换人如换刀的功效,几何C的市场表现明显强于单兵作战的几何A,现在更是号称拿到了“年度推荐车型”“年度新能源车”等殊荣,不知道C是如何打通“低温粘度”与“低温超导”之间的脉门的,或者是有其它秘籍,能让几何C续航夺冠。希望“几何”能承得起媒体的殊荣,毕竟市场体量见长之后,市场的检验才刚刚开始,如特斯拉般可以对市场、媒体的百般诘问置若罔闻,但是车主最终都会用脚来投票的。是否解决了普罗大众的出行需求,时间会检验,市场会给答案。
另外,伴随“几何”品牌而生的“几何+”也是吉利的试手之一,“几何+”肩负着吉利的未来出行探索重任。目前为止,“几何+”的朋友圈似乎早已绑定百度、华为等大鳄,或许已经拿到不错的答卷;但是,从车和车企的本质来说,“几何”的朋友圈还不够,“几何”的实践和探索还远远不够,自动驾驶圈的“硬件”还是MKZ横行,BYD虽然说雨点没怎么见,但是基本都听到它的雷声了。而“几何”呢?似乎还没有向自动驾驶的软件应用盟友们抛出媚眼和橄榄枝!“几何”既然担起了“自主品牌第一人”的重任,就应该把握主场优势,放下身段,抛开车企的优越感,打通软硬通道,响应软件的应用需求,和软件企业一起在场景的泥泞中摸爬,推动吉利的“未来出行探索号”迭代前行。
责任编辑:ha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