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视频化已经成为明显趋势,5G终端不足倍增了4G网络压力

移动通信

307人已加入

描述

从2020年年中开始,网络上有关4G网络越来越慢的讨论非常多。虽然有网友将此归结为运营商为发展5G用户而人为降速,但是这种说法不但被运营商驳斥而且也被监管层驳斥。至于4G网速到底有没有变慢,这个问题或许有值得讨论的余地,尤其是在5G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内容视频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

一、4G大规模建设早已完成

从2013年12月4日4G牌照正式颁发至今,4G商用已经超过7周年。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抢抓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期,在大干快上的各种操作下,4G大规模建设在2019年已经完成。至此,虽然4G还在扩建,但是规模太小。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4G基站总量已经达到575万座,相较2019年年底4G基站总数的544万座增长了31万座,相较2018年年底4G基站总数的372万座增长了202万座。

梳理最近几年的官方数据,我国4G基站2017年净增65.2万座、2018年净增43.9万座、2019年净增172万座,直到2020年新增31万座。虽然4G基站的总量还在持续增长中,但是已经无法与之前超高速增长相比。

2020年以来随着5G网络建设的持续加码,4G基站建设将不可避免地让位于5G,即便4/5G网络协同发展早已经成为运营商向5G过渡网络策略,但是削减4G网络投资已经成为运营商应对5G建设资金捉襟见肘的无奈选择。

二、用户DOU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月户均流量(DOU)达10.35GB/户月,比上年增长32%。虽然年度增长的曲线有变缓的走势,但是这是在2020年全球和国内宏观经济不够景气的情况取得的,非常难能可贵。

虽然2020年全年用户DOU同比增长只有32%,已经无法与2019年全年同比2018年增长1.69倍的情况相比,但是从总量看,2020年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656亿GB,而2019年全年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消费达1220亿GB。

2020年移动互联网流量消耗如此之大,这其中既有疫情影响之下的互联网生活、工作、学习方面的需求刺激,也有手机上网用户规模和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影响,实际上归结起来,上网需求增多刺激了流量消费。

数据

数据

三、内容视频化已经成为明显趋势

无论是以优酷、爱奇艺为代表的长视频,还是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内容视频化趋势已经越来越贴近并且越来越深入普通用户,而且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书面内容的视频化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作者的选择。

内容供给的视频化也必然意味着流量需求的激增。2017年开始的大视频+大流量预期,真正从雏形变成现实其实就是在2020年。虽然运营商已经为此做了太多准备,但是当大视频+大流量成为趋势之时,运营商经营其实已经落伍了。

我们之所以能够将运营商的流量经营直接定性为落伍,其中的理由至少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承接大视频特别是超高清视频的技术储备不足,超高清视频卡顿现象非常明显;二是大流量的限速阀值太低,导致太多移动流量由WIFI承载。

从某种程度上讲,运营商网络承载能力已经限制了用户的流量消费水平。虽然用户的DOU还有超过30%的年度增长,但是如果放开用户流量消费限制,那么DOU增长会不会有更大的增速呢?毕竟4G网络的承载能力不可能支撑长期的流量翻倍增长,尤其是内容视频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

四、5G终端不足倍增了4G网络压力

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5G手机累计出货量1.63亿部,而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5G套餐用户已经接近甚至超过2.5亿户,如果再把中国联通的也计算在内,那么我国的5G套餐用户将大概率超过3亿户。

数据

1.6亿左右的5G手机终端与3亿左右的5G套餐之间是4G终端用户。这就是说运营商提前将大量4G终端用户发展成了5G套餐用户,这些用户虽然可以使用更多的低价流量,但是并不能享受5G特有的网络速度,然而对运营商来说更可怕的是这些5G套餐流量还必须由4G网络承载。

如果运营商建成的5G网络并不能有效承载足够的5G流量,那么这种压力势必将由4G网络承担,最终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而且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用户体验,还将直接影响我国的5G争抢全球领先的战略。

从某种程度上讲,2021年的运营商除了加速5G套餐用户发展之外,还要加大5G套餐用户向5G用户的迁转力度。运营商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推动5G手机终端普及率或者渗透率的提升,通过扩大5G用户规模推进5G应用加速。

当前是5G时代的初期,4/5G的之间能否做到有序换挡,这需要运营商全面分析各种利害和影响因素,在刺激流量需求、做强5G网络覆盖、扩大5G流量套餐之间寻找有效解决4G网络承载超负荷的问题,即便这个问题尚未影响到全局或者这个问题还不够凸显。

责任编辑:gt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