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设计业需重点突破 企业实力仍待提升

EDA/IC设计

1063人已加入

描述

IC设计业需重点突破 企业实力仍待提升

  作为半导体产业链中的一环,芯片设计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中国IC设计企业受惠于中国这一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以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在2009年上半年取得了让全球羡慕的9.7%的增长率。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IC设计企业经过调整,持续壮大,正在走向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IC设计企业的市场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国内,参与全球竞争的广度和深度有限。

    IC设计面临更大挑战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IC设计企业产生了不少负面影响,但是并没有改变当前的全球产业格局。我国IC设计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竞争力不强的现实也没有根本改变。相反,后危机时代国际同行创新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有可能给我国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

    中国IC设计企业充分发掘“危”中之“机”,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出现的困难,无疑值得钦佩,也说明了中国IC设计企业正在快速成长,今后一段时间可望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的影响有限,一些期望的变化,例如全行业的优胜劣汰、市场秩序整顿等,并未真正到来,因此,短期内行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可能性不大。事实上,由于基础薄弱,我们也未能充分利用本次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在关键产品上产生重大突破,在战略市场上有明显斩获。在全球经济逐渐步出危机阴影的时候,我国设计企业应高度关注如绿色能源、医疗健康、环保减排、消费类电子、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兴战略产业,瞄准关键技术,早准备,早动手。

    芯片设计因为其自身的技术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企业的自主可控能力强,在国家经济刺激计划、国家科技计划等的支持下,容易避开外界的影响,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中国IC设计企业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不少企业强烈依赖工艺技术的进步和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进步,开发同样性能的产品则需要使用比别人先进两代的工艺,产品的竞争力有限。中国企业产品定义的能力还不够高,创新性产品少,很多企业仍然在奉行跟随战略,重复开发、低价竞争的现象相当普遍。此外,我国IC设计业领军人才数量不足。过去10年,大量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使得我国的芯片设计人才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们的企业还大多处在创业初期,尚未出现一个数量和质量都能满足需求的企业家群体。

    整合之路困难重重

    中国IC设计企业众多,但总产值还不如国际上一家大型的Fabless(无晶圆厂房)公司。为此,几年前行业提出了整合重组的战略。整合重组是国际上Fabless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整合重组是一种市场行为,但政府也应给予鼓励和支持。

    尽管数量众多,但我国的很多IC设计企业的日子过得很艰苦,而整合重组的步伐却很缓慢,付出的社会成本极高。究其原因,一是受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影响,企业的并购在西方是很正常的业务,却被我们赋予太多的拟人色彩,“被并购等同于失败”的观念根深蒂固,“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思想十分普遍,既使企业已经成为“植物人”也不肯放弃。二是我们的企业大多还处在初创阶段,企业家群体还没有出现,企业家素质尚未形成,企业的目的是为股东创造最大利润这个思想还没有建立起来。三是政府虽然鼓励整合重组,但是在政策层面上没有出台鼓励企业间并购重组的有力措施。四是缺少一支专注于整合重组的投资基金。所以,中国IC设计企业间的整合重组之路还十分漫长。

      不过,最近国内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部分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考虑并着手实施企业的兼并重组,可以期望在一段时间后,这一工作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

  ***行业四大经验可借鉴

    我国***地区IC设计业的成功案例也值得我们学习。10多年前,***设计前几名企业的销售额也不过几千万美元,还不如大陆现在的情况,但在过去10年里,***同行的进步令世人瞩目,不止一家企业闯入了世界排名前10位。

    我认为,***同行的经验主要有4个方面最值得我们借鉴。其一是厚积薄发。***芯片设计业起步较早,但受限于岛内市场的规模,苦苦挣扎了很多年,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也锻炼了一支具有深厚功底的人才队伍,这样才有可能在机会成熟的时候一展身手。其二是嗅觉敏锐。长期的市场拼杀,营造出一批嗅觉敏锐的企业家,例如联发科董事长蔡明介就是凭借自身的深厚积累,借助移动通信的发展,将联发科做大做强,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设计企业之一的。其三是机制对头。芯片设计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也是智力密集、知识产权密集的行业,拥有一支优秀的高级技术人才团队至关重要。***同行尝试使用各种手段延揽人才,丰厚的薪酬和与业绩相关的股票期权激励等对***设计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四是专家主导。***半导体产业的成功得益于一批批的专家,从早期的虞华年、潘文渊到近年的史欣泰、张俊彦等,这些专家的意见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制定的计划也得到了忠实的执行。例如,前几年***实行的“矽导”计划,最终使得其自主嵌入式CPU脱颖而出,带动了岛内SoC的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