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芯片,是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也是电子设备的“心脏”。从去年年底以来,一场席卷全球的“缺芯”危机持续蔓延,汽车产业首当其冲。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纷纷传出因芯片供应不足而被迫停工的消息。
就在25日,特斯拉公司被曝出其位于美国加州工厂的Model 3车型生产线将停产数日,原因很可能与芯片短缺有关。那么汽车“缺芯”的困局该如何破解?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专题研讨会,推进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
01汽车产业陷“缺芯”困局 工信部推进供需对接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市场,但汽车芯片的自主供给能力不强,90%以上依赖进口。去年以来受全球疫情、供需信息错配等多重因素影响,汽车芯片出现供应不足苗头,并在今年1月份集中爆发。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沟通协作,工信部牵头相关单位编制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收集上千条供求信息,初步搭建起沟通平台。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 乔跃山:下一步我司将会同工信部装备一司,继续加大对汽车半导体的技术攻关,推动汽车半导体生产线制造能力的提升,指导车规级验证试用能力的建设,加强优秀汽车半导体方案的应用推广。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出现的汽车芯片紧缺问题属于短期现象。但从长期来看,产业需要调整供应链结构,以应对汽车芯片需求的快速增长。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 董扬:我认为下半年汽车芯片紧缺肯定会缓解,不过疫情之后大家都有一个供应链调整问题,就是适度缩短供应链的半径。中国现在汽车产量已经占全球比重到了1/3,汽车芯片产量全球占比是5%。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要增加在中国本土的芯片的研究设计和生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逢春:建立起半导体和汽车企业,也就是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直接对接,让真正的国产芯片能在国产的汽车上开始用起来。未来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会让汽车车规级的芯片的应用规模成倍增长,长期来说对我们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
为了提升芯片自主可控能力,不少车企纷纷投资入场。2月8日,长城汽车宣布完成对北京一家汽车智能芯片企业的战略投资。北汽、吉利等车企也先后在智能芯片领域有投资动作。不过短期来看,全程自研芯片的技术要求较高,大部分车企都选择与第三方投资合作。合作内容也主要集中在芯片研发设计等前端环节,并非投入大量资金建厂来应对当下的芯片供应紧缺。
02需求旺盛 半导体产品“涨声”一片
汽车产业需求强劲,供不应求之下,半导体价格也是一路上扬,那么目前半导体生产情况如何?央视财经记者走访了多家生产企业。
张鹏岗是一家半导体企业的全球销售负责人,由于近期各家车厂都在抢购半导体元器件,他从广东东莞的工厂飞到上海,就是为了协调相关车厂的半导体供应问题。
这样一个小小的半导体,正是汽车、消费电子以及工业制造必不可少的元器件,张鹏岗所在的半导体企业90%的产品都是车规级芯片。
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全球销售资深副总裁 张鹏岗:因为新冠病毒的影响,欧美的车厂在过去这一年关停了比较长的时间,减产大概是30%以上。但是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汽车的销量只是下降了10%,所有的车厂都要满负荷地、快速地上量生产,去填空缺。这是来自于车厂的汽车的强劲需求。
张鹏岗认为,疫情带来的供需失衡,是推升半导体价格的原因之一。从去年年底至今,半导体领域“涨声”一片,数十家半导体企业都发出了涨价通知,涨幅在15%到30%之间。除此之外,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原材料涨价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厂家囤货也是推高半导体价格的一个因素。
江苏捷捷微电子外贸区域经理 严晨:国际原材料的涨价,就是铜材还有封装材料的涨价,导致我们成本增加。国际巨头因为疫情开工不足,把所有的产能移到了中国来,导致我们的产能吃紧,所以我们被迫地进行了一拨涨价。对疫情的不确定因素,国内的企业包括国际的企业进行了部分的囤货也会推高需求,所以我们的价格也会有变动,预计这个过程会持续到今年上半年。
03抢占份额 半导体企业开启扩产加速度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的半导体整体产值达到227亿美元,而整个中国市场实际需求却高达1400亿美元左右。需求如此旺盛,半导体企业要如何应对?除了涨价,未来还有哪些打算呢?
晏长春是国内一家半导体公司射频事业部的总经理,他每天到生产车间的第一件事,就是核对前一天的产量有没有达到目标。
这样的半导体元器件普通的消费者可能并不熟悉,因为作为核心部件,它都是工作在各种电器内部的线路板上,各种家用电器、电动工具、机械设备,乃至飞机汽车等,可以说只要用电的地方,都离不开它。
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汽车功率器件首席工程师 方舟:在汽车里,引擎、车身、底盘、雨刮、天窗、尾门这种都有电器控制,都可以用到这样的模块。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4390亿美元,即使在疫情下,相较2019年的4123亿美元,仍增长了6.5%。在需求井喷的情况下,订单拿到手软的半导体企业,纷纷开始扩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有超过40家企业正在扩产或计划扩产。但业内人士表示,半导体供应紧张的状况短期内难以缓解。
安信证券半导体分析师 马良:目前很多半导体晶圆制造企业都有产能扩张计划,但是从建设安装到达产需要比较长的周期,所以在未来1到2年内,半导体供应紧张的局面依旧难以得到缓解。
责任编辑:tzh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