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的核心议题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在2020「甲子引力」大会上,我们发布了2020中国数字经济的55个判断,其中提到,国外云通讯厂商Twilio对2569名企业决策者进行了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调查:数据显示,COVID-19将公司数字通讯战略的全球平均速度提高了6年。

物理世界的隔离,推动了数字世界的建设。疫情让很多企业意识到,数字化不仅仅是“降本增效”的问题,而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在后疫情时代,技术成为企业重启的关键力量,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的核心议题。

自「甲子光年」诞生以来,我们一直在细数未来如何发生,但仅靠深访文章、数字调研、案例实勘,只是能揭开科技的冰山一角。横亘在“看得见的应用”到“看不见的技术”之间的,是一道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真实鸿沟。

相信你也面临着同样的好奇:伴随物理世界“上翻”,数字世界“落成”,如何真正理解这正在发生的一切?如何从“知道”到“懂得”?唯有到科技发生的现场去看看。

所以,2021年我们将开启一个系列视频新栏目——「甲子探访」:

甲子光年创始人、CEO张一甲将携手阿里云《超级探访》栏目组,走进正在发生的技术一线现场——用镜头追问一切,让科技真正“可摸可见”。

第2期:走进WeWork中国旗舰店,从空间共享到服务共享

一提到WeWork,你会想到什么?独角兽?共享办公?

 

这些都对,也都不对。如今的WeWork,正在撕掉共享办公的标签,成为一家基于“云理念”和“类云服务”的全新共享服务公司。

从“空间”的共享到“服务”的共享,一词之差,背后的区别是什么?上海威海路696号的WeWork中国旗舰店,能告诉我们答案。

这座带有宽敞中庭和玻璃屋顶的老建筑,在80多年前是旧社会的鸦片工厂,外国人将这里生产的鸦片倾销到世界各地。2016年,WeWork设计团队从《布达佩斯大饭店》汲取灵感,在保留旧工厂元素的基础上对威海路店升级改造,营造出工业化“粗糙”、“地下”的风格。

对于这座百年老建筑而言,这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升级,更是数字网络的升级。WeWork扮演的角色愈发多元,而它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以往。在新技术的助力下,WeWork连接、管理和服务了800多个分布在全球的办公社区,帮助企业开拓数字疆土,按下加速创新的确定键。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Part1. 威海路696号的数字新生

张一甲:现在WeWork规模是?

WeWork中国技术总监Jelen :从WeWork进入大中华区市场建立第一个社区开始,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我们建立了覆盖中国大陆主要城市以及港台地区的超过100个社区,为超过65000名会员提供灵活创新的办公解决方案。

而在整个9000平米的威海路社区,有超过100家大中小型会员公司,有效会员数超过1000人。威海路二期于2019年末开始运营,总共334个工位,实现100%入驻率。

张一甲:WeWork的主要会员分布在什么行业?

WeWork中国技术总监Jelen:包括不同类型的公司和初创企业,主要吸引设计、传媒、文化、自媒体以及科技与咨询公司。

张一甲:在威海路项目的改造过程中,技术起到了什么作用?

WeWork中国技术总监Jelen:WeWork用科技手段在空间设计和空间体验上做出创新。我们的设计团队借助BIM(建筑信息建模)、IoT sensor(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获取空间使用效能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在保留我们楼宇特色的基础上,将空间效能最大化。

张一甲:作为一家起源于美国的企业,WeWork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面临着哪些挑战?

WeWork中国技术总监Jelen:WeWork技术团队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通过科技手段为会员提供稳定、可靠、一致的用户体验。比如,会员通过App预定一个WeWork社区的会议室,门禁系统会自动在会议开始前的1个小时,给这个特定的会员下发权限,而在会议结束后又能自动回收。在技术层面,如何让每个社区和中央门禁服务器在各种网络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工作,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张一甲:面对这些挑战,WeWork有哪些技术创新?

WeWork中国技术总监Jelen:其实要说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并不是那些听上去高深莫测或者还在实验室里的技术,对于WeWork和成长于其上的无数企业来讲,构建一张强大、可靠、稳定、安全的企业级网络是一切的基础和重中之重。通过WeWork所构建的企业网络,会员企业之间能够更好的协同,产生合力。

Part2. 超强连接如何达成?

张一甲:您刚刚提到,WeWork大中华区的企业级网络要完整覆盖100多个社区,超过65000名会员。如果WeWork是一家企业,它的“办公网点”和“员工人数”,已经足以比肩许多大型跨国企业。您作为这个“超级跨国企业”的IT负责人,要面临的挑战也无比艰巨。

WeWork中国技术总监Jelen:没错,我们业务的复杂性,可能远超传统的跨国公司。我们的65000名会员分属于不同的组织,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企业所处的阶段和规模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从技术上能够提供一种强大的连接能力。

这在技术上带来了三个挑战:第一是时间紧。WeWork有包括香港在内的103个站点,要在1个月内完成跨境网络的搭建和互联,如果按照传统的实施方案(MPLS VPN方案)可能需要2~3个月。

第二是技术部署和实施复杂。由于WeWork的绝大部分站点是完全没有技术人员的,因此组网的硬件和系统都需要提前规划,保障到达站点后开箱即用,且可以由技术人员远程集中管理、升级、调试。

第三是技术实施过程中,香港的疫情还比较严重,跨境部署遇到了很多挑战。

最终,我们通过和阿里云的合作,不到15个工作日就成功部署完成了。

张一甲:企业级网络的哪些技术发挥了价值,真的帮到了业务?

WeWork中国技术总监Jelen:比如,WeWork为企业会员提供“Global Access”的服务。顾名思义,用户可以通过这项功能自由出入和使用WeWork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办公空间,同时也能使用空间内的会议室、工位和打印服务等。在这个场景背后,是我们后端技术系统在各个业务环节的打通,包括智慧门禁系统,云打印服务系统,内容社区运营的协同系统等。

Part3. “我们提供的其实是Access的能力”

张一甲:WeWork的大多数入驻企业,都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创业公司,最需要哪些云服务?WeWork能提供什么?

WeWork中国技术总监Jelen:最基础的还是基于办公空间的服务,例如智慧楼宇、智慧园区、智慧门禁,让我们的会员们可以获得一个舒适、愉悦、高效、稳定的办公环境。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在不断深入,开始提供更多智能化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我们希望通过IoT技术的应用,来提升每个社区空间运营的效率,让空间社区的小伙伴能专注于会员服务;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更为便捷和高性价比的方式给会员企业提供IT服务;我们也希望通过大数据平台建设,来为会员企业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张一甲:其实,WeWork给入驻企业提供的不只是一个物理空间。

WeWork中国技术总监Jelen:我一直和我们公司内部的小伙伴讲,从抽象的角度看,WeWork业务的核心是向企业和会员提供Access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是基础的对于空间的Access,也可以是对于空间内各类附加元素的Access,更可以是对于无数会员企业所能提供的资源和服务的Access。

再进一步讲,我们希望这种获取Access的能力是细粒度的,比如说在这些Access上加上时间的维度,加上线下WeWork社区的维度,加上不同企业类型的维度。

张一甲:这种共享空间和与计算的结合,相当于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无缝衔接,两者同时具备敏捷、协同、高效、推动创新的特点。对于这种衔接,在2021年和未来,我们还可以有哪些期待和想象空间,是否代表着一种新模式的诞生?

WeWork中国技术总监Jelen:基于数字化技术创新,WeWork与技术伙伴阿里云、入驻WeWork的企业一起,正在成长为一个全新的组织形态。在这个组织形态中,不仅生产力获得了解放,生产要素也能不断流动;不仅空间可以共享,服务也可以被共享。

WeWork信奉SaaS的价值观。这里的SaaS,不是Software as a Service,而是Space as a Service。WeWork提供给入驻企业的,不仅仅是一处空间,而是在空间基础之上的服务。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WeWork的这些能力,一样有机会“溢出”给入驻企业。

张一甲:也许,这才是WeWork的最大魅力所在。

原文标题:WeWork的云上故事:从空间共享到服务共享 | 甲子探访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甲子光年】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