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恩杰:我国未来将研制100吨级的重型运载火箭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去年12月 嫦娥五号成功完成月表采样返回任务 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期任务圆满完成 但中国航天人对于月球的探索 并不会止步于此 后续我国还将发射 嫦娥六号、嫦娥七号等多个探测器 继续对月球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当年中国探月工程规划的制定者 首任总指挥栾恩杰 独家解密中国探月不为人知的故事

接“嫦娥”回家 这是对祖国的承诺2020年12月17日,当嫦娥五号返回器顺利降落在四子王旗着陆区时候,前方指挥所里一位80岁的老人激动不已,他说了这样一段话。

中国工程院院士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待到四子王旗会,工程大计好收官。我今天来,就是迎接我们的嫦娥从月亮返回它的家乡,返回它的祖国,所以我来到这里心情非常激动。

这位老人就是我国探月工程的首任总指挥栾恩杰。当时同事和家人都劝他不要去四子王旗,因为零下30多度的低温,加之返回时又是凌晨,担心老人身体受不了。 记者:您为什么一定要去?

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一定要去,我跟你说过,当嫦娥一号起步的时候,我们充满了自信,向中央的承诺要完成三步走,我们会一步一步完成的。你知道下定决心、确定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差距是质的变化,是从一张纸变成现实,一个设想,一个梦想变成我们今天的现实,摆在世界上的现实。所以我说开始中国人就说要有头有尾。

记者:是您对祖国的约定。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约定,所以我说我一定去。

 

大学学习电机专业的栾恩杰,从小的梦想是当一个会修手表的工程师,他从没想过自己会与航天打交道。大学毕业后,由于国防工业发展需要,他最终被分配到航天工业部工作,开始从事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

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从事导弹研究的时候,我们就感到身上的任务就不是一般的工业部门,把手头的任务做好,这是我首先完成的任务。 正是这份责任和对于国家的热爱,让栾恩杰与航天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成功,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航天的能力,经过10年的酝酿,2004年,中国启动探月工程,并且明确的目标是,先发射一颗卫星能去到月球,这是具有探索月球能力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 栾恩杰:我们的目标明确是什么呢?要获取月球全景照片,这也是个目标,这是科学目标。比如说研究图像,利用这个数据得到对月球的理解,这是科学目标。我们去怎么被月球捕获,怎么落下去,落下去怎么返回来,这些这是工程目标。

如今,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将月壤样品带回地球,这不仅完成了栾恩杰当初的梦想,也实现了中国探月三步走的目标。

“台筒艇”三步走 一波三折造“巨浪”和探月工程一样,我国首枚潜地导弹“巨浪一号”也经历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最终披荆斩浪、一飞冲天。栾恩杰当年就是这型导弹的总指挥。这型导弹的研制并没有像探月工程一样实现六战六捷,而是在12年的研制历程中,经历多次失败才最终成功,一起来听听“巨浪一号”背后的故事。

潜地导弹是由潜艇在水下发射,攻击地面固定目标的战略导弹。1967年中国决定研制第一枚潜地导弹,这是继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又一项涉及国防安全的重大决策。1970年巨浪一号正式开始研制,一段艰苦的征程就此起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总指挥 栾恩杰:(国家)还是基础工业很薄弱的时候。但是对我这个弹而言,可以说我没有资料可以看,我们从别人手里拿不到任何东西。 虽然我国在之前已经成功发射了东风一号和东风二号导弹,但由于巨浪一号要装配到潜艇上,所以它的体积不仅要小,还要保证威慑力,这就使得所有技术都面临很多挑战。

为此,科研人员考虑采用固体发动机,并制定了“台筒艇”三步走方案:第一步先在地面发射台进行试验,成功发射之后,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模拟水下发射的环境。台筒试验成功后,最后一步直接进行潜艇发射。 记者:巨浪一号当时失败过吗?

中国工程院院士、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总指挥 栾恩杰:我告诉你,飞台的第一发就炸了,飞起来没多远就炸了,10多年的研制成果。当你看到一个天女散花的时候,可不是正月十五放花节,那是我们10年的心血。

10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其中的酸涩可想而知。经过攻关和大量地面试验,最终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试验,证明了这型导弹的可靠性和弹射方案的可行性。而进入到第三阶段“艇试验”时,没想到,又失败了。当时,中国还通过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即将发射的公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 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总指挥 栾恩杰:到艇上的第一发,打的时候又是失败的,从艇里弹出来,也是空中炸了,又打一个闷棍。

首次在全世界亮相就失败了,这对于所有研制人员来说又是当头一棒。通过影像分析发现,导弹在出水不久后姿态就是失控了,经过排查,是因为控制系统的插头出现了问题。 顶着压力,研制团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5天后,1982年10月12日,巨浪一号迎来第二次试射,在所有人的忐忑不安中再次进入倒计时。这一次,白色的导弹破浪而出,直冲天际,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记者:如何看待失败?

中国工程院院士、巨浪一号潜地导弹总指挥 栾恩杰:我个人说没有一个型号就一帆风顺。如果真正能一帆风顺走,这个型号绝对是旧的。失败是对我们的考验,成功是必然的,括弧加的是“只是时间问题”,只要我们坚持下去,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未来将研制1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

栾恩杰还表示,未来我国将研制100吨级的重型运载火箭,以满足走向更深远太空的需求。

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是长征五号,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以达到25吨。而为了满足未来深空探测以及探月工程的需求,火箭的能力要更强。这对于火箭来说,并不是简单的1+1=2,而是需要一款全新的运载工具。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栾恩杰:(现在)论证阶段基本完成,进入到立项的后续阶段,国家正在部署工作,我们争取在十四五能够开始重型火箭的研究。实际上简单而言,近地轨道达到100吨级的这样一个载荷可以到月亮去了。

运载工具的升级,将快速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对于加速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如虎添翼。面对未来中国航天的发展,栾恩杰院士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航天局原局长 栾恩杰:航天的工业转型为航天的产业,卫星星座要变成空间的基础设施,就像我们的高速公路,我们电网,我们的通信网一样的基础设施,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实施服务,为人类服务。

原文标题:我国将研制100吨级重型运载火箭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科工力量】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