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认为物联网是大势,是潮流,但各抒己见之后,物联网究竟往何处发展才是正确?
1
曾经的虚假繁荣
尤其在应用场景上,物联网曾在全球科技企业面前呈现了一副“虚假面貌”:
例如2014年的智能家居创业潮只能算是昙花一现;2017年工业互联网的政策火热无法直接拉动市场需求;早前很多“智慧小镇、智慧城市“项目不需多长时间都会被爆料有名无实……
把时间拉长,并不是物联网整体路线错误,而是在早期条件下,物联网在技术水平、商业模式、市场教育、产业标准与生态等细分环节上有太多坑等着要填。就像蓝色巨人IBM是最早为物联网绘制宏伟蓝图的,他们所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曾广受追捧,但后来就发现推广难度太大,实际落地的项目寥寥可数。
2
当下拥有充分的发展条件
从大的逻辑方向看,目前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各方面要素基本是齐备的:
国家政策方面,最上有“新基建”的定调,在地方政府有很多细分应用的激励扶持政策。
技术储备方面,低功耗广域网络和5G等技术负责满足物联网无线信号传输的基本要求;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负责支撑物联网海量数据的计算需求;人工智能算法等的发展进步,使物联网在落地时更具有智能化的表现。
资本注入方面,随着投资机构对物联网的深入了解,细分领域头部公司仍然具有持续获取大额融资的能力;其他一些IoT新业态的初创公司,仍在陆续获得资本的青睐。
产业生态方面,无论是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还是应用层,每个环节都涌现出优秀玩家,它们懂得恪守边界,并着手在标准统一、生态融合等方面取得进展。
市场教育方面,物联网已经走过了“是什么”的阶段,用户更多的追问是“有什么用”。相较于概念普及,为客户解答投入产出比的问题是厂商新的工作重点。
3
疫情打开了物联网应用加速落地的机会
2020年受全球疫情冲击以来,世界向我们充分展示了什么叫变化与不确定性,每个人都曾陷入对不确定性的担忧。但后来的情况证明,危中有机,世界的变化并不是毫无逻辑。
站在2021年的时间节点,我们发现疫情反而从各方面推动了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在涉及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时,国家政策实施的态度其实比以往更坚定,力度更明显,进程更提前。对企业来说,满足企业客户和社会的需求,抓住新一轮增长周期是至关重要的。
4
物联网不是一项立竿见影的生意
过去十余年,物联传媒与物联网产业链的玩家们展开过无数次的探讨交流,总是会问“您觉得物联网究竟何时才能爆发?在哪个细分领域爆发?”类似的问题。
大多数理清现实的企业都明白,囿于物联网碎片化、分散化的痛点,像微信上线433天用户数突破1亿,上线2年用户数突破3亿,短期内迅速为腾讯取得移动互联网关键“船票”的商业故事,在IoT领域很难复刻了。
而且中国商业已经走过了金融房地产的闷声发大财、互联网行业的风光无限之时代,水大鱼大的憧憬早已不够现实,此时并无必要让心态变得冒进,虚无地制定某款杀手级应用出现的时间节点,修炼内功、补足那些关键的短板才是最为重要的。
5
但机会仍然广泛存在
云计算是奉行长期主义最直观的例子。物联传媒在过往的文章中多次提出,云计算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目前很多玩家都是亏损状态,但并不妨碍资本和市场对其持看好态度。且目前云计算在企业服务市场的渗透率其实仍不足20%,即便火热如当前,整个市场的空间无疑还有很大。
物联网也是同理。按照IDC等机构的预测,全球物联网设备发货数量到2024年将攀升至百亿级别,将创造万亿美元市场空间。不少物联网企业在采访时表示,即便现在的营收规模有限,但考虑到还有太多的传统设备没有联网,或者联网后未能实现价值服务闭环,这意味着依然有巨大的商业增长空间。
6
企业定位宜精准
面对万亿规模的物联网市场,企业业务可以横向扩充,也可以纵向深入,但根本上必须找准定位,从最擅长的角度切入。
近两年来,物联传媒深切感受到产业链玩家们恪守边界,回归优势业务的决心与行动。例如RFID企业正敏锐关注RFID特色产品、应用案例的开拓创新;传感企业侧重思考新形势下国产替代、传感生态建设的需求;通讯企业认为应当率先抓住2G/3G减频退网背景下的新机会;定位企业保持专注在利用前沿技术提高定位精度;平台企业仍然在向细分领域发展,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知识与经验;安全企业致力打好每一场安防攻坚战……
7
适时往外去探
虽然前面提到物联网定位应保持克制,但考虑到每个行业智能化进程并不相同,而所有传统行业又都有智能化升级的机会。因此,我们无法排除企业在某个时机扩大业务场景的可能性,这与盲目扩张并不相同。
例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华为先是成立“煤炭军团”切入矿业,又爆出基于机器视觉的智慧养猪解决方案进入农业,接着还展示了智慧光伏解决方案,在能源领域秀出肌肉……其中很大的一个逻辑,是这些传统行业拥有足够大的智能转型前景,华为有能力利用其在5G、AI、云、物联网等ICT领域的优势,完成其“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之目标。
8
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2020年12月人民日报发布一篇《上海:独居老人水表12小时不走自动预警》新闻,引起媒体大众的广泛讨论。更早在2019年,阿里云智能IoT团队在杭州德胜社区,也为数百户独居、孤寡老人安装了智慧养老系统。该系统包含了一套人体传感、门磁、一键告警按钮等硬件设备,以及物联网软件平台,借此对老人在家的走动和进出门情况进行感知监测,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完成报警。
IoT一定是跟垂直行业有关的,并且无论从哪个领域进行观察,物联网都不是高大上的不可接触之物。我们常说找不到物联网的爆发点,但实际上很多改变都已经在悄然发生,或许是服务于B端企业,或许服务于C端民众……
9
也有困惑
中国物联网产业终究是走过了十年,目前还在爬坡阶段。有时候心急起来,我们也会有无数问题:
“既然物联网更需要长跑的毅力,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从哪来?”
“当更多的竞争者涌入,我该如何构建强大的护城河?”
“物联网细分领域是否已经呈现明朗的市场格局,后进者是否还有机会?”
“我有一个物联网需求,找谁做比较靠谱?”
“如何广交良缘,攒起属于自己的物联网生态?”
……
但既然我们不愿意站在原地等候,就不必害怕对物联网提出问题,相反更应该主动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迎接前方的柳暗花明。
责任编辑:l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