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5G正处于导入期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已部署 5G 基站约百万个,5G 用户约 2.5 亿。截至 2021 年 1 月,全球 5G 终端数量达 588 款,商用终端 365 款,占比 62%。

再来看看我国发展情况,由于坚持适度超前 5G 网络建设,形成 “以建促用”发展模式,截至 2020 年底,累计建设 5G 基站数超过 71.8 万个,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及重点县区的广泛覆盖,个人用户数量快速扩大,我国 5G 手机终端连接数超过 2 亿户。同时,我国 5G 独立组网实现商用。

与此同时,行业应用逐步落地商用,我国 5G 融合应用发展路径逐渐清晰、5G 融合应用加速绽放。

但是,目前我国 5G 还处于导入期,5G 融合应用在磨合阶段。

我国 5G 融合应用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目前,我国 5G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融合程度不断深入、发展路径逐步清晰,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高清视频的 5G 应用。高清视频产业链条清晰,技术基础坚实,将成为第一批成熟并快速复制推广的 5G 应用。

第二阶段,基于边云协同 VR/AR 5G 应用。随着 SA 网络商用和 MEC 的成熟,云、边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有赖于边云协同 AR/VR 等 5G 应用有望第二批商用落地。

第三阶段,基于低时延的 5G 应用。随着 5G 端到端切片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人工智能技术更加高效,需要低时延高可靠的 5G 应用将商用落地。

5G 融合应用加速绽放

随着 5G 网络的建设,行业应用也在逐步落地商用,特别是 5G 融合应用在加速绽放。其中,“5G + 信息消费”引发新变革、“5G + 工业互联网”成为发展焦点、“5G + 车联网”典型场景率先落地以及 “5G + 医疗健康”从试验走向临床。

首先,“5G + 信息消费”引发新变革。主要体现在娱乐方式多样化、催生新型终端以及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的特点。

娱乐方式多样化主要指 5G 结合高清视频、AR/VR 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娱乐新方式,丰富大众居家娱乐生活。例如 5G 解决了超高清视频、VR 全景视频等大数据业务的实时传输问题,用户可获得清晰流畅、全方位观感体验。5G 搭载云平台,结合 VR/AR、语音识别、视野跟踪、手势感应等技术。用户可获得更具沉浸感的游戏体验。

催生新型终端是指 5G 消费领域迎来更多新型终端,从传统信息产品 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向着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VR/AR 产品、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等演变。

线上线下消费融合是指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广度及深度增加和消费模式向沉浸式交互体验改变。

其次,“5G + 工业互联网”成为发展焦点。这体现在研发设计环节、生产环节以及运维服务环节。例如:

在研发设计环节,5G 与 VR/AR 技术结合,可实现多方远程虚拟协同设计(通过现场获取的部件真实模型互动,效率提升 5 倍),有效地解决了异地研发人员沟通困难、成本高昂等问题。

在生产环节,5G 与超高清视频、传感器、控制系统等结合,助力设备的 AGV、远程操作、生产过程实时监测,提质增效。

在运维服务环节,5G 与超高清的结合可以使设备巡检情况实时传到云端识别,提升预测性维护、设备巡检质量和效率。

第三,“5G + 车联网”典型场景率先落地。主要是移动网络在线导航、拥塞提醒、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车联网保险等信息类服务成熟应用后,L4 级别的自动驾驶应用在港口、矿山、园区环境内已开展商用。

例如:港口网联自动驾驶能够提高配载效率,降低安全隐患。目前已在山东、广东、福建等地的港口开展应用。自动驾驶卡车按照作业调度系统的规划路径,并结合自身感知、计算能力循迹行驶,车辆与车辆之间通过 C-V2X 通信避免发生碰撞。

矿山网联自动驾驶可以提高综合作业效率,减少现场作业人员。已在内蒙、河南等地智慧矿山场景开展测试。当车辆行驶异常时,由 5G 网络将车端高清视频实时回传至遥控座舱,并将人工远程控制指令下发给矿卡,帮助矿卡脱离异常状态。

第四,“5G + 医疗健康”从试验走向临床。主要有三大应用场景:监测与护理类应用、诊断指导类应用和远程操控类应用。

我国 5G 还处于导入期 5G 融合应用在磨合阶段

但是,我国 5G 发展处于导入期,未来需实现从 1 到 N 的飞跃。就个人市场而言,随着 5G 用户渗透率达到一定规模,规模效应下,5G 创新型业务将爆发式出现;在行业市场方面,5G 比 NB 场景丰富,产业更多元化,面临的挑战更复杂,爆发的时间更长一些,需要重点牵引。

同时,5G 融合应用还需进一步端到端融合贯通。据了解,目前 5G 应用技术架构初步形成,各层之间仍处于不断磨合阶段,行业迫切需要降低 5G 模组成本。

“若要 5G 应用 4+1 技术体系架构,形成完整的端到端 5G 融合应用解决方案。未来,需要各层级不断进行适配、调整和完善,特别是要形成既能满足各行业需求又能实现可复制、可商用的网络层和通用能力平台层,才能真正满足行业个性化需求和对安全的要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无线电研究中心无线应用与产业研究部主任李珊说,“特别是需在重点领域加大投入,推动 5G 模组规模上量,降低价格。”

另外,5G 融合产业链条长,需要构建新生态新模式。

据李珊介绍,目前 5G 应用产业生态链复杂,产业生态尚未形成;三类企业立足自身优势,从不同领域切入融合应用市场。目前运营商牵头主导仍是主流。

而且,市场需求复杂多元,现阶段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合作模式,可能会有更多新型企业入局,原有参与者的定位也可能发生变化。“各环节的产业定位和合作模式仍处于动态成长过程中,商业模式正在不断演变,未来将会出现新型解决方案提供商。”

未来如何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 5G 该如何发展呢?

李珊表示,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强技术支撑能力、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建立融合应用大生态以及加强政策协调支持。

加强技术支撑能力,主要是加快推动 R16 网络和终端产品研发和商用;加大对 R17、R18 版本标准制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保障标准进度;推进 5G 端到端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加快规模商用。

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则是坚持适度超前,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网络建设,行业虚拟专网规模应用;推动各地 5G 网络基础设施与其他新型基础设施协同发展;

探索 5G 行业虚拟专网建设新模式。

建立融合应用大生态,即明确 5G 应用发展路径,聚焦各行业通用型终端和能力,推动开发低成本芯片 / 模组;发挥各行业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培育一批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展跨行业合作对接,建设 5G 融合应用大生态体系。

加强政策协调支持,是指推进各行业制定 5G 融合发展的政策,加强国家、部委、省市协同联动,破除融合应用发展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构建 5G 融合标准体系;

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推动监管模式创新,完善监管体系。
责编AJX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