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乘用车与地平线合作,探索汽车智能化前沿技术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以下简称“上汽乘用车”)宣布,已于2月10日与智能芯片独角兽企业地平线(Horizon Robotics)达成全面战略合作,双方将依托各自在汽车、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优势,共同探索汽车智能化前沿技术,研发具有上汽集团品牌特色的智能化、网联化汽车产品,引领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未来,双方拟以智能域控制器和自动驾驶系统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合作,并围绕地平线未来的高等级自动驾驶芯片成立联合团队,共同打造对标特斯拉FSD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

  在人工智能与信息通信技术最新成果的推动下,全球汽车行业正全面向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的方向变革。在上汽集团“新四化”战略的指引下,上汽乘用车已成为行业公认的互联网汽车创领者、新能源科技领导者,旗下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品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21年1月份,上汽乘用车零售销量破8万辆,同比大涨33%。其中,新能源汽车交付超1.4万辆,同比增长超118%,稳居第一集团。2021年春节前,上汽乘用车还发布了全球首款“5G智能电动SUV(参数丨图片)”MARVEL R。

  分析人士普遍预期,上汽乘用车和地平线的强强联合,势必将带来上汽智能网联化产品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加快上汽乘用车建设全能源和全球化企业的战略步伐。

  签约仪式现场,上汽集团副总裁、上汽乘用车总经理杨晓东表示:“上汽在智能网联化领域持续与核心零部件的头部企业探索建立合作生态。在汽车智能化转型不可或缺的芯片领域,地平线是为数不多的经过前装量产验证的汽车智能芯片企业,并且具有强大的视觉感知算法和数据闭环技术能力。此次合作,双方将充分融合各自的研发理念和技术优势,构建汽车AI时代全新的合作模式,共同为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赋能。”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上汽在汽车智能化领域拥有坚实的技术布局和开放的跨界合作思维,构建了多元的品牌和产品矩阵,是行业公认的智能驾驶领航者。地平线在人工智能芯片、视觉感知及多模交互等领域具备深厚实力,此次双方的深入合作,将进一步推进智能汽车生态建设。”

  智能驾驶“中国芯”已经走来,上汽集团芯片战略布局成型

  智能网联化的趋势进一步提升了汽车产品的科技含量,汽车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和通信技术最新成果的最重要的承载平台之一,汽车企业对芯片的应用需求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

  地平线是目前国内唯一经过前装量产验证的汽车智能芯片企业。信息显示,地平线成立于2015年7月,是边缘人工智能芯片的全球领导者,由国际知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专家,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和百度自动驾驶创始人余凯博士创立,可向行业客户提供“芯片+算法+工具链”的完整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最早提出“新四化”战略的车企,上汽集团早已悄然展开芯片领域多个链条的布局,并通过战略投资、战略合作及自主研发等方式,不断加速战略布局的落地。上汽是国内第一家大规模投资智能芯片的整车企业:2017年,上汽集团就开始了与地平线的合作,并在2019年参与了地平线的B轮融资,一举成为地平线第一大机构股东;2020年,上汽集团又联合地平线组建了“上汽集团与地平线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就智能网联技术展开全面深度合作。同年,上汽集团成立了零束软件分公司,聚焦云服务平台、算力芯片、边缘人工智能应用等,打造数据驱动的差异化智驾体验和创新业务模式。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依托各自在汽车、人工智能领域的优势,通过多领域业务融合,共同积极探索智能化、网联化等汽车科技,开发市场领先的智能化、网联化汽车产品,实现共同发展。上汽乘用车将为智能网联技术研发提供丰富的业务场景和大数据,地平线将发挥“芯片+算法+工具链”的核心技术能力,以高级辅助驾驶(ADAS)、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多模态交互为重点,联合打造可持续进化的智能汽车。未来,双方拟以智能域控制器和自动驾驶系统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合作,并围绕地平线未来的高等级自动驾驶芯片成立联合团队,共同打造对标特斯拉FSD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

  近来,日本强震、德克萨斯暴雪,多家厂商受到影响,受影响企业的产品涵盖存储、被动元件、半导体材料、硅晶圆、车用芯片、PCB等多个领域。这些事件,也时刻提醒着中国汽车行业,加快“中国芯”的实现。

  此次,国内最大的车企上汽与最强AI独角兽地平线进一步加深合作,携手造芯,预示着智能驾驶“中国芯”将全面上场,并将很快投入前装量产,这不只是两大巨人之间的全面合作,更为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带来了春的消息,极大增强了信心。此次,通过下属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与地平线的战略合作,上汽集团在“中国芯”的前瞻布局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产业布局接近完成闭环,解决汽车芯片短缺问题。
责任编辑:YYX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