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互联网有利于获取人体健康数据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摘要

人体互联网的发展将极大程度的帮助社会更直观且及时的获取人体健康数据,为健康大数据及公共健康事业开拓更大的发展前景。但考虑到人体互联网产出的数据具有极高的隐私性和敏感性,如何治理人体互联网数据以规避其带来的风险也是值得当今社会深入探讨的问题。

健康大数据发展起源于病历的电子化,云端汇集的健康数据不但提高了医疗效率、助力了对于严重疾病的病理研究,还同时提供了流行病预测所需要的建模基础。美国兰德公司在2020年底发布了关于“人体互联网(Internet of Bodies-IoB)”的报告,系统总结了人体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以及风险,人体互联网的发展将极大程度的帮助社会更直观且及时的获取人体健康数据,为健康大数据及公共健康事业开拓更大的发展前景。

一、人体互联网:让人体与健康实现真正互联

“人体互联网”是“物联网”在人体上的一种衍生,旨在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识别等技术实现对于人体数据的实时监控甚至是健康管理。人体互联网的组成部分包括:用于心脏起搏或监控的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用于记录工作人员位置及工作状态的手环(由亚马逊设计,还未投产);用于监控佩戴者健康数据的腕带及手表;可以实时根据患者状态投放药剂、控制药量的数字药丸;类似于”23 and Me”这样的商业基因自检项目;以及通过人工智能软件达成的面部情绪及生物特征识别科技等等。

由于人体互联网多是使用植入式或是人体时携带的仪器监控,亦或者通过直接采集唾液等生物样本的方式收集人体数据,人体互联网往往能最实时、直观及准确地反映人体状况。而类似于数字药丸这类的科技甚至能直接在特定时间侦测到病变,即刻对于人体疾病进行治疗。因此,人体互联网科技所具备的特性——高效、准确、及时,将打破健康数据孤岛,使得每个人的人体状况与政府、医院、医疗服务及器材供应商这些与健康息息相关的部门及产业实现真正的实时互联。

二、人体互联网如何助力健康大数据

2008年11月,谷歌上线的“谷歌流感地图” (Google Flu Trends,GFT)通过某地区与流感相关检索词的数量这一健康大数据手段,来完成对于多个地区的流感预测,预测结果往往与当地流感监测结果有高度相关性。但是,即使有了GFT这样的产品,健康大数据还是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数据分析的相关性不够高的问题。很多时候,数据观测到的症状不一定和疾病的产生或演变有太大关系。这种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收集到的健康数据不够精准、体量不够大。而人体互联网数据如果将来能被用于共同构建健康大数据,以上的问题将得到缓解。

同时,通过对人体健康与活动的实时监控,人体互联网数据将在公共卫生层面发挥巨大效用,在大数据模型中提供更优质的数据样本,以促生更精准的疫情预测及病理诊断。此外,由于类似于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数字药丸等人体互联网仪器有着高度个人化的特性,人体互联网将同时可能帮助实现在大数据时代的个性化医疗。

不过,在为健康大数据的构建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人体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为这个领域带来了更大风险。首先,因为人体互联网设备与使用者本身的关系更为亲密,其收集到的数据将更具有隐私性和敏感性,人体互联网在入驻健康大数据后将带来更多数据保密及数据安全层面的问题。其次,如何保证人体互联网收集到的数据在投入大数据构建时能获得数据来源者的知情同意,也将为后期人体互联网助力健康大数据带来不小的挑战。

三。人体互联网与健康大数据治理

想要真正使用人体互联网数据助力健康大数据的构建,解决其治理问题是一大关键。鉴于目前人体互联网还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绝大部分国家还未针对与之相关的仪器、科技及数据设立单独的管理部门及监管办法。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人体互联网仪器多数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FDA)进行监管。但是针对人体互联网仪器所产生的网络攻击却多数要由联邦及州政府的网络安全部门消化。并且,直击人体互联网网络安全议题的法案尚未完全成型,所以在如何最安全地使用人体互联网科技这一问题上还没有任何定论。至于数据,在美国由人体互联网所收集的数据则是处在一种完全无人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大多的数据皆是由相应的人体互联网仪器制造厂商所拥有及自我监管。

在健康产业日益私有化、数字化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依赖于私人企业进行人体互联网科技的治理,将很可能会带来科技分配及数据使用上的不公。人体互联网的数据若真要在往后助力健康大数据的发展,就需要考虑到其数据利益分配的公平感及正义性。同时,需要预防数据鸿沟是否将拉大医疗鸿沟,造成更多不公。所以,政府的监管需要跟上,填补人体互联网安全及其数据管理的立法空白,保护人体互联网科技的消费者,以及保证由人体互联网所收集的数据会由恰当的医疗信息保护机构进行管理。
责编AJX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