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IT”赋能实体经济,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明确了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勾勒出更加宏伟的蓝图。《纲要草案》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表示,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复苏、“十四五”开局的大背景下,今年的“两会”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他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国内大循环的“高质量”运转是基础和前提。“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循环中去。”

首先,在需求侧,“高质量”的内循环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满足不断增长的新消费需求,激活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以国内市场的增长确保发展,引领发展。其次,在供给侧,“高质量”的内循环还需要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让“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实体制造业是强国之基,也是实现“双循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杨元庆代表认为,过去“中国制造”已经形成出色的成本和效率优势。进入“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还需要用智能化手段,实现提质增效,加快迈向中高端。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建设数字中国”。

杨元庆代表认为,加快数字经济跟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实现产业升级,离不开“新IT”基础设施的支撑和赋能作用。“这里的IT不再是传统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而是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他强调。

在大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时代,只有通过“新IT”全要素协同发力,才能将数据更好地转化成生产资料,产生价值,成为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抓手。以“新IT”赋能实体经济,实现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变革,不仅能够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而且能让各行各业以更高质量的供给来促进消费、创造新需求,畅通国内大循环。只有把内循环的基础夯得更扎实,形成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才能更好地参与到国际循环中去。

为此,杨元庆代表带来了关于推进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建议。算力的发展离不开“边-云-网”协同发展。他建议,加强国家层面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倡导建设多元化、智能化、高效能的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制定以应用效能为导向的算力评价体系和评测标准,引导算力等新IT基础设施建设健康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和意愿,意味着将更加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无论是在促进国内大循环还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过程中,企业都应着眼长远,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路径,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杨元庆代表表示,实体制造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以电子制造业为例,通过对电子终端产品和信息通讯行业的碳中和路线的推进,可以引导和带动整个产业链,甚至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绿色改造和可持续性发展。

责任编辑:lq6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