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模块设计规范 (导电胶条&导电纸部分)

工艺综述

27人已加入

描述

液晶显示模块设计规范 (导电胶条&导电纸部分)

液晶显示器件在使用中最关键的要属连接,即将液晶显示器件与线路板(PCB)和其他零部件连接在一起。它与传统焊接方式不同,目前常用以下几种方式:

◆导电胶连接
◆热压条连接
◆异型导电胶连接 导电胶连接

这是液晶典型的连接方式,试用于ITO外引线电极形式器件的连接。ITO透明导电膜的外引线不能进行焊接,但是可以使用导电胶将液晶显示器件与线路板连接在一起;

普通导电胶

(1)普通导电胶的基本结构

典型的导电胶是由一薄层导电胶(导电层为颗粒状的碳)和一薄层绝缘橡胶交替的一层层叠放在一起,经热压成形后,再垂直于薄层面切制成一条条成品。现只介绍本公司常用到的几种普通导电胶。

◆ 普通导电胶的外形液晶显示

一半导电,一半绝缘液晶显示


夹心(中心,偏心)液晶显示

全绝缘

a、型导电胶因有一侧面无绝缘保护层,容易受到外界潮气影响与侵袭,现不常用于显示器模组中,我们常将其用于测座的测试中;
b 、型导电胶两则有绝缘保护层,可靠性有所提高,可支撑较大的压力,此种常用于显示器模组中,但其只适用于透明导电膜外引线电极向下的液晶显示器,即为上大下小的LCD;
c、型导电胶并无导电层,通常用其来垫高。

普通导电胶的材质

现常用的导电胶的材料有两种:

a.矽胶(SILICON)
矽胶的材质较为有弹性,但为一实心体,呈白色透明状,硬度约为25°~35°,中间夹心因有碳层,所以硬度约为65°~75°。

b.泡棉
泡棉的材质以SILICON为原料发泡后成中空状,柔软度较好,不会因此而增加整体导电橡胶的硬度,但硬度无法测试,通常呈粉红色。

(2)导电胶的尺寸设定
胶的长度(L)
其长度不可比 LCD上的ITO短,通常要比LCD的长度短1~2mm。
胶的宽度(W)
其宽度为上、下玻璃片的ITO长度或ITO长度-0.1mm。
胶的高度(H)
其高度H=h*压缩比
● h=[H2(铁框距PCB板以上的高度)—上片LCD厚度—铁框厚度—TI(压条的深度)]
● 压缩比的设定:
根据目前我公司所设计的产品,此设定仅供参考。
● H2高度若为2.0~6.9mm压缩比设定为1.12~1.2,针对我公司的产品一般为压缩比设定为1.1;
● H2高度若为7.0~10.5mm压缩比设定为1.07~1.13,针对我公司的产品一般为压缩比设定为1.12。
● 使用泡棉TYPE时,H值需比使用SILICON中间夹心TYPE要高0.1mm以上,而使用全绝缘TYPE时,H值需比使用SILICON中间夹心TYPE要矮0.1mm。因压缩比与RUBBER的材质以及玻璃的特性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设计时应全面考虑。

导电胶的导电层间距(pitch)
导电胶的pitch选择尺寸最好能考虑以每一个PCB径道最少能吃到3条碳层为最佳状况,一般情况下,导电胶的Pitch=PCB Panel Pitch/6。
根据PCB Panel的实际情况,目前我们常用的有0.18mm,0.1mm,0.05mm三种,数值愈小价格愈贵。

导电胶的导电层宽度(CW)
导电层宽度CW一般不大于1.0mm,目前我们常用的有0.4mm、0.6mm、0.7mm、0.8mm、1.0mm。
◆导电胶的导电层宽度直接与导电胶条的硬度有关,关系导电胶条的高度的选择,压缩比应特别考虑导电层的宽度的影响。

(3)导电橡胶条的规格(长*高*宽)标准见下表:

液晶显示

2.异型导电胶
我们常用的异型导电胶为YF型导电橡胶条,这种导电胶是专为混合外引线的液晶显示器而设计的,即外引线电极既有向上又有向下。在一些高密度的液晶显示器上有时会出现三面引出线,其中有一面的外引线电极向上,不是朝向线路板,这就可以使用YF型异型导电胶,下图为YF型异型导电胶的连接方式。

YF型导电胶的连接方式液晶显示

导电纸(Heat Seal)软连接

导电纸(Heat Seal)软连接也是一种常用的连接方式,这种导电纸的外型及结构如下图:

液晶显示
热压条的外型及结构

导电纸的基片是一聚脂模片,其片上是一条条石墨导电条,导电纸间隙印有绝缘热压胶。使用时将导电纸的一端导电条纹对准LCD的外引线端,贴上、加热、加压,然后再将热压导电胶条的另一端导电条纹对准线路板驱动引线端,贴上、加热、加压,此时LCD的外引线端与线路板驱动引线端就连接上了。由于导电纸的基片是柔软的,所以在使用中对不同的结构件和装配要求都能很好的适应,而且可以实现薄形安装。

Heat Seat优势是比FPC柔软较易折叠,且价格比FPC便宜,问题是若没有标准品,则开模较贵,所经尽可能选用标准Heat Seat。
标准Heat Seat规格PITCH有: 0.4,0.5,0.6,0.8,1.0,1.5,1.6,2.0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