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据悉,设备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石,也是国内半导体产业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经过数十年来的努力,国内已经有北方华创、中微公司、盛美股份、华海清科等不少半导体设备厂商在各自领域里突围,并在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在上述企业中,华海清科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为集成电路制造商提供12英寸CMP商业机型的高端半导体设备制造商,技术实力可见一斑。
目前,华海清科CMP设备已累计出货43台,在手订单26台,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集团、英特尔、长鑫存储、厦门联芯、广州粤芯、上海积塔等国内外先进集成电路制造商的大生产线中。尽管国产半导体设备有所突破,但其核心零部件仍需要进口,这也导致国产半导体设备约70%的利润被国外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所攫取。
直接材料占比超90%,毛利率低于30%
以华海清科为例,2017年至2020上半年,华海清科营业收入分别为1918.48万元、3566.35万元、21092.75万元和6029.9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570.31万元、-3571.14万元、-15420.15万元和1071.7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分别为-3858.09万元、-6783.67万元、-4772.33万元和-3858.12万元。尽管其营业收入在大幅增长,但净利润亏损的幅度也同步增长。
同期,华海清科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53%、25.27%、31.27%和26.79%。
对于毛利率较小的问题,华海清科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方面公司为推广设备而采取较低的定价策略,另一方面公司未实现规模效应,生产成本较高。
通常来说,在产品推广阶段,国内半导体厂商均会采取较低的定价策略进入市场,以便顺利获得客户订单。
而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就是核心零部件尚需依赖进口供应商所致。
显然,由于华海清科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地位,才导致其生产成本高,成本转移能力差,毛利率低等问题。
从华海清科CMP设备营业成本构成占比情况来看,报告期内,直接材料占比呈下降趋势,但均超过90%。
由此可以看出,华海清科只有通过降低直接材料成本,才能把生产成本压下来。
事实上,华海清科已经开始行动。
据华海清科披露,报告期内,由于公司生产规模快速增长,对原材料需求增长较快,可批量采购令价格更优惠,导致原材料价格呈下降趋势。此外,随着CMP设备的设计和生产工艺不断成熟,公司通过开发第二供应商及更换零部件选型等方式获得更高性价比的原材料,实现降成本目标。
核心部件依赖进口,降本增效谈何容易?
不过,华海清科作为一家国产替代的标杆企业,在多数原材料依赖进口供应商的情况下,供应链风险都随着贸易战的逐步升级持续上升,降本增效又谈何容易?
目前,华海清科主要采购六大类零部件产品,分别为机械标准件、机械加工件、液路元件、电气元件、气动元件以及包括管类、电线、硅片在内的其他原材料。
其中,除机械加工件已基本实现国产化,且培育了超过2名合格供应商外,其他零部件均主要为进口产品。
华海清科表示,各类型原材料目前的市场供应情况充足、稳定,未受国际贸易摩擦的严重影响。但并不是未受影响,只是影响的程度不为外人所知。
当前制造业全球化分工高度精细,大部分半导体设备厂商都会通过进口零部件来完成产品的生产。以光刻机为例,ASML向德国采购镜头,向日本采购机械臂,向美国采购光源,在荷兰本地完成设计与机体组装,采用的同样是进口核心零部件。
某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技术人员表示,由于国产零部件的附加值普遍不高,在表面处理、零件精度等方面与进口零件存在差距,使产品在良率上无法达标,因此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的核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华海清科也坦言,CMP设备等半导体设备属于超精密的自动化装备,研发和生产均需使用高精度元器件,对原材料机械结构的精度和材质要求较高,我国与此相关的核心原材料供应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设备部分零部件需要依赖进口。虽然中国一直致力于建立并完善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国产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但仍然需要一定时日的支持和培育才能达到自主可控的目标。
出于零部件供应商的稳定性考虑,几乎所有的半导体设备厂商都在推进零部件国产化工作,但国产零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持续验证。
当然,这对于国产设备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开端,若能采购国产零部件,不仅国产半导体设备的生产成本将大幅下降,本土设备企业受制于欧美、日本等厂商核心零部件的情况也将大为改观。只有掌握关键部件材料及技术的本土化,才能实现真正的国产化。
编辑:j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