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DWDM技术与超长距离传输的最新发展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光传输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线路系统,其传输速率的提升是所有技术中最快的,这主要归功于WDM系统的快速发展。在过去的5年里,没有任何一种传输技术像WDM发展那么迅速。在1997年之前,很少有人明白WDM这个英文缩写代表什么,而今天则很少有人不明白这3个字母缩写的含义。

目前超长距离WDM系统传输更是受到制造商、运营商的充分关注。所谓超长距离传输是不采用电再生中继的全光传输,从而大大减少了光/电转换次数,降低传输成本,提高了系统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实际应用中,无电中继传输距离达到3000km,在实验室已经达到10000km。这也是向全光传输迈出的重要一步。

本文将从WDM技术特点、RAMAN放大器、超强FEC、色散补偿等方面讨论最新的发展和关键技术。

一、光纤与WDM技术

WDM波分复用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光纤通信出现伊始,人们就意识到可以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进行波长复用传输,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该技术却一直没有重大突破,其主要原因在于TDM的迅速发展,从155Mbit/s到622Mbit/s,再到2.5Gbit/s系统,TDM速率一直以过几年就翻4倍的速度提高。人们在一种技术进行迅速的时候很少去关注另外的技术。1995年左右,WDM系统的发展出现了转折,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人们在TDM10Gbit/s技术上遇到了挫折,众多的目光就集中在光信号的复用和处理上,WDM系统才在全球范围内有了广泛的应用。

WDM系统的发展离不开光纤,光纤是目前人们发现的频率响应最好、带宽最宽、损耗最小的传输媒质。它提供了近似无穷无尽的带宽。另外该媒质硅元素在自然界存在广泛,比起铜缆等介质要便宜得多。正是有了这种传输媒质,人们才有可能进行波长分割处理。从光纤通信发展的几个阶段看,所应用的技术都与光纤有密切联系。WDM是在光纤上实行的频分复用技术,更是与光纤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目前的WDM系统是在1550nm窗口实施的多波长复用技术,因而在深入讨论WDM技术以前,有必要讨论一下光纤的特性,特别是光纤的带宽和损耗特性。

由于单模光纤G.652具有内部损耗低、带宽大、易于升级扩容和成本低的优点,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我国在国家干线网上敷设的都是常规单模光纤。常规石英单模光纤同时具有1550nm和1310nm两个窗口。

理论上,WDM技术可以利用的单模光纤带宽达到300nm,即37THz带宽,即使按照波长间隔为0.8nm(100GHz)计算,理论上也可以开通400个波长的WDM系统,因而目前光纤的带宽远远没有利用。WDM技术的出现正是为了充分利用这一带宽,而光纤本身的宽带宽、低损耗特性也为WDM系统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二、WDM技术及特点

所谓WDM波长复用就是指不同颜色的光(人眼看不见)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就像在自由空间中赤栓黄绿青蓝紫七色光都在传输,由于它们的光谱成分不同,在大气中传输是各不干扰的。WDM系统传送的光是不可见光,但它们都在一根光纤中传输,每束光占用了一段带宽,各自无干扰地传输,在接收端采用解复用器(等效于光带通滤波器)将各种颜色的光信号分开。由于在光域上信号频率差别比较大,人们更喜欢采用波长来定义频率上的差别,因而称为波分复用。WDM本质上是光域上的频分复用FDM技术。每个波长通路通过频域的分割实现,每个波长通路占用一段光纤的带宽。WDM系统采用的波长都是不同的,也就是特定标准波长,为了区别于SDH系统普通波长,有时又称为彩色光接口,而称普通光系统的光接口为“白色光口”或“白光口”。

人们在谈论WDM系统时,有时会谈到DWDM。WDM和DWDM是在不同发展时期对WDM系统的称呼。在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想到并首先采用的是在光纤的两个低损耗窗口1310nm窗口和1550nm窗口各传送1路光波长信号,也就是1310nm、1550nm两波分的WDM系统。随着1550nm窗口EDFA的商用化,WDM系统的相邻波长间隔变得很窄(一般小于1.6nm),且工作在一个窗口内,共享EDFA光放大器。为了区别于传统的WDM系统,人们称这种波长间隔更紧密的WDM系统为密集波分复用系统。所谓密集,是指相邻波长间隔而言,过去WDM系统是几十nm的波长间隔,现在的波长间隔只有0.4-2nm。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其实是波分复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如果不特指1310nm、1550nm的两波分WDM系统外,人们谈论的WDM系统就是DWDM系统。

WDM系统除了极大地提高传送容量外,还可以降低系统成本,其主要特点是:(1)可以节约成本。EDFA的透明性可以同时放大多路波长,从而大大减少SDH再生器的数目,降低系统成本。在国家骨干网的传输时,距离越长节省成本越多。特别适合于国土庞大的国家。(2)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由于WDM系统大多数是光电器件,而光电器件的可靠性很高,因此系统的可靠性也可以保证。(3)可以提高承载信号的传输性能。由于WDM系统大大减少了电子电路的处理,特别是SDH再生中继器的使用,因此,减少了抖动的积累,另外WDM系统良好的光路设计可以保证SDH客户信号无误码运行。(4)可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使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比单波长传输增加几倍至几十倍。(5)波分复用通道对数据格式是透明的,即与信号速率有电调制方式无关。一个WDM系统可以承载多种格式的“业务”信号,ATM,IP或者将来有可能出现的信号,WDM系统完成的是透明传输,对于“业务”层信号来说,WDM的每个波长就像“虚拟”的光纤一样。

三、超长距离传输

WDM技术并不能保证信号无限距的全光中继传输,目前,2.5G或10G的WDM信号经过400-600多km传输后,还需要进行电再生中继,依赖电再生设备保证传输进行再生后重新进行传输,但不可避免的是整个系统结构复杂,成本昂贵。在长距离传输系统中,再生中继是加大成本投入的代名词。所谓电再生距离指的是在两个电再生站之间所能传输的最长距离。对于普通WDM系统来说,一般每经过80km有1个光放大器EDFA对信号进行光放大,要保持比较长的电再生距离,必须尽可能地容许光传送段的段数。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光电转换次数,从而减少系统成本。

对于WDM系统传输来说,目前对传输距离造成限制的主要因素是:光信噪比OSNR、色散和非线性。色散的问题可以通过色散补偿光纤完成。光信噪比OSNR的受限是通过RAMAN放大器、超强FEC技术的引进而解决的。

光信噪比OSNR是光纤信号与噪声的比值。OSNR的大小决定了信号质量的优劣。一般对于10Gbit/s信号接收端要求在25dB以上(没有前向纠错编码FEC技术时),光信噪比在WDM系统发送端一般有35-40dB左右,但是经过第1个光放大器后,信号OSNR将有比较明显的下降,以后每经过一个光放大器EDFA,OSNR都将继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会逐渐放慢。劣化主要原因在于光放大器在放大信号、噪声的同时,还引入了新的ASE噪声,也就是本放大器的噪声,使总噪声水平提高,OSNR下降。下降速度逐步放慢的原因在于随着线路中级联的放大器数目增加,“基底”噪声水平提高,仅增加一个EDFA ASE对总噪声水平的影响不大。

责任编辑:lq6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