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手机LCD屏幕应用屏下指纹存在的技术难题

今日头条

1109人已加入

描述

技术难题

屏下指纹识别是利用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需要手机屏幕有较强的透光性。而手机LCD屏幕的结构较为复杂,没有自发光的光源,需要依靠背光灯来实现显示,光线无法穿透屏幕,导致指纹提取困难,无法应用屏下指纹识别。手机LCD屏幕目前存在的技术难题就在于穿透性差、有背光干扰。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了手机LCD屏幕应用屏下指纹识别,实现量产的关键。

解决方案

手机LCD屏幕存在着较好的特性和应用价值,手机厂商也一直在研发新的工艺,推动手机LCD屏幕与屏下指纹识别的应用。通过改造手机LCD屏幕背光板的结构,采用屏下红外光成像技术,能解决以上难题:

1.在工艺创新方面,需要对手机LCD屏幕的各光学膜层和玻璃进行优化,采用更改膜层结构的方式,来提高红外线的穿透率;

2.提升传感器的识别度、精准度,提升TPM亮度来增强手机LCD屏幕的透光度;

3.需要对屏下传感器和红外发射器进行专业的修改,来提高屏下指纹识别度。

屏下红外光成像技术是目前已知的,能够解决手机LCD屏幕技术难题的有效方案。这一方案的原理在于:通过红外发射器、指纹接收器和红外光学材料,提高手机LCD屏幕光线的穿透率,提高指纹识别的灵敏度,实现屏下指纹识别的最终应用。

屏下指纹模组的性能,即识别度、灵敏度、拒真率、准确度等等,都需要依靠测试来完成。由于智能手机中应用的屏下指纹模组体积较小,相应地与主板连接时,BTB/FPC连接器也是以小pitch为主,测试时要求测试模组能适应小pitch,并保持较好的导通性能。弹片微针模组在小pitch领域的表现力和寿命都很优秀,应对屏下指纹模组测试,性能突出。

弹片微针模组是一体成型的弹片式设计,经过镀金加硬处理,在小pitch中能保持稳定的连接,不卡pin、不断针,导通能力强,可适应0.15mm-0.4mm之间的pitch值,还具有平均20w次以上的使用寿命,在高频率测试中也能保持可靠的性能。屏下指纹模组测试,需要导通电流时,弹片微针模组能承载1-50A范围内的电流,具有整体精度高、阻抗小的特点,电流传输时流通于同一材料体内,基本不会产生衰减,性能极佳。

弹片微针模组既满足了屏下指纹模组的测试需求,导通性能稳定,又能为OLED屏幕测试提高效率,还有寿命高、交期短的优势,可谓十分适配。经过测试检验后,屏下指纹模组的性能就有了可靠的保障,可与手机完成组装,直接应用了。

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