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哈苏,一个深耕中画幅领域的摄影品牌,第一台相机诞生于1941年,到今年刚好80年的历史。
人类首次登月的照片,月面的脚印,月平线上升起的地球,都是用哈苏相机拍摄的。
为了提升影响实力,一加选择与哈苏合作。
一个是经验老道、成果丰硕的专业相机品牌,一个是初出茅庐、风头正盛的新生手机厂商,两者合作究竟能有什么样的火花?
这里有几组照片,分别是由一加9 Pro用两种不同的模式,对比哈苏X1D二代50C拍摄的。请屏幕前的观众们,在看过之后,给出你更喜欢的答案。
这些照片分别由哈苏相机、手机主摄普通模式,以及手机专业模式拍摄完成,其中有一组对比照片是由手机来完成的,并非我们恶意欺骗,只是一个关于审美的小游戏。
可以看到即使是同一部手机,在常规模式自动拍摄出的照片,和专业模式手动拍出来的照片,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我们得先从手机摄影和相机摄影开始讲起。
首先,专业相机的拍摄环境比较复杂,往往还会有灯光一类的辅助设备,所以各项参数可调节的范围越大越好,照片往往也有着更高的宽容度以供后期调节,但机器的上手难度也不会低。
而手机,作为大家的随身助理,方便是最重要的,可调参数越少越好,拿出手机随手一拍就能出片,是手机影像的核心使命。
就比如这一张照片,哈苏的曝光策略是偏暗的,但高光部分的细节也进行了保留。我们放大看,能照片里看到比较清晰的暗部细节。这个部分是可以通过后期处理,达成提亮的效果的。
但一加9 Pro的整体曝光策略显然更为激进,能看清画面里更多的内容,同时手机也对容易过曝的高光部分进行了一定的处理。
这就是专业相机和手机之间的差异,曝光策略是明显不同的。当然这里没有好坏或者正确错误之分,是不同类型的设备做出了最适合自身的选择。
受限于手机与相机之间硬件的不同,二者的参数调节也很难通过换算的方式来展现。
比方说下面这组照片,例如这两张照片,从观感上,差别不大。
但当我们查看参数时,就能发现,手机的光圈值为F1.88,而相机的光圈值为F11。手机拍出来的照片光圈更大(光圈值越小,光圈越大),但却有类似的景深和虚化效果。
而哈苏相机光圈值设置到F4的时候,就能达到图中所示的虚化和景深效果。
而且对于相机来说,一次完整的拍摄思路包含前期拍摄和后期调整两大部分,所以相机拍摄的照片会更显灰一些,让相机保留更高的宽容度,以便专业的后期调整。
手机则会帮你处理掉专业后期的过程,按下快门,就能得到一张足以分享的照片。
下面这一组照片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哈苏相机跟手机常规模式下的不同,比如门这块区域,哈苏的色彩更偏灰一些,手机拍出来则显得更为鲜艳。
在换成专业模式手动拍摄之后,我们也得到了一张曝光策略类似哈苏的样张。
从图中的一些细节来看,不管是各个部分的曝光选择,还是光线过渡的处理,一加 9 Pro还是相当具有哈苏味道的。
但专业模式的色彩相比常规模式,也确实稍显灰色一些,保留了更多的后期空间。
对比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加相机拍摄出来的照片,在质感和细节上,有着比较明显的哈苏风格,可以看出一加与哈苏之间的合作绝不仅仅只是联名或是加个滤镜这么简单。
不管是这次重金打造的索尼4800万像素IMX789 主摄,还是5000万像素IMX766超广角镜头,都有着相当不错的色彩表现,整体照片的质感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大家能看到建筑色彩风格的调整,更准确了,色调也更吸引人。
从夕阳的照片来看,光照下的颜色过渡也比较顺滑。
切换超广角之后,也能看得出IMX766这块传感器在边缘畸变上处理得相当不错,颜色和光线的处理也跟主摄有着不相上下的水准。
可以看出这次一加9 Pro的超广角硬素质是相当高的。
即使是阴天,也能有着相当不错的暗部细节。人像表现上,对于肤色的处理也相当不错,在保证颜色的情况下稍作美颜保持自然的感觉。
但专业相机的拍摄需要后期,需要在照片上保留更多宽容度的特征,也让手机很难说随手一拍就还原相机的色彩,而且手机有着不同的用户群体,一加显然没有完完全全照搬哈苏相机的色彩,而是通过与哈苏的合作,优化手机的色彩,达到更好的效果。
为了更了解这次的合作,我们也与一加进行了沟通交流。如我们所料,这一次的合作,内容相当深度。
通过这一次的合作,一加和哈苏共同完成了这次一加 9系列手机在传感器级别的色彩标定。哈苏帮助一加校准了传感器的颜色,并且为一加定制了具有哈苏美学理解的色彩重映射表,直接从影像底层进行调整。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用哪一个镜头,都会有比较统一的色彩风格。
没有所谓“哈苏滤镜”,“哈苏模式”的开关,直接从最实际的硬件开始调整,通过哈苏的指导意见,结合手机摄影的特征,来完成整个色彩系统的优化。
像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光线过渡处理的柔和,就带有哈苏胶片质感的曲线调整;色彩上朝着更显鲜艳但又不会过度增加饱和度的处理,也是哈苏对色彩的理解。
这一次,我们能在一加的照片风格里,看到更多属于哈苏的色彩理解:即在正确色彩的基础上稍作偏移,让颜色显得更符合人们心中的“自然”。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一加与哈苏合作之后,相机拍出来的每一张照片就一定全是原汁原味的哈苏风格。
苛求手机拍摄出来的质感达到专业相机水准,拍出来的色彩完全一样,强迫相机如同手机一样随手拍就能人满意,都是不太合理的。
而且本身手机需要的色彩和风格,也不是哈苏的风格就能完全囊括进来的。
每一张照片在色彩和质感的不同,都包含了厂商对于色彩和审美的独特理解,在不断接近真实色彩的同时,让你看得更舒服,得到更多的色彩享受,这就不单纯是还原真实的理性思路了,更是不同厂商之间艺术灵感的和而不同。
影像能力有了提高,当然也需要高素质的屏幕来搭配,不然拍出来的好照片只能愉悦朋友圈,就有些可惜了。
不得不说,一加与哈苏合作的关注度确实很高,以至于一加 9 Pro 其他比较重要的升级点,好像都被抢了风头。比如正面这块屏幕,就在核心指标维持高水准的同时,以新一代LTPO材料为基础,实现了 1-120Hz 刷新率动态调节,以及“游戏超频响应”。
我们知道现在很多手机会用更高的屏幕触控采样率来提升游戏操作的响应速度,但这只能解决屏幕识别触控的效率问题。在这之后,GPU 根据触控操作渲染画面,再把画面输出到屏幕上显示出来,每一步都要花时间。
而“游戏超频响应”就是通过提高屏幕和处理器之间的同步频率来降低屏幕的响应时间。官方表示经过适配之后,游戏延迟可以缩短 25-30ms,开镜速度比常规快一些,更跟手了。
此外,一加 9 Pro 顶级的硬件规格,以及 ColorOS 的针对性优化,对游戏和日常使用体验来说都是加分项。
这样的变化有些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因为最近几年,一加的目标用户已经突破了原本相对小众的极客圈子,在更广泛的消费人群中扩散开来。而氢 OS 在功能规划上是比较克制的,对数码发烧友来说,这意味着轻快简洁的体验,以及更大的自定义空间;但在普通用户眼里,“简洁”难免显得有些“简陋”,“自定义”也成了“人性化”的反义词。
问题客观存在,用户呼声也很高。转向 ColorOS 确实是帮助一加快速补齐系统短板的合理途径,但在功能丰富度显著提升的同时,如何平衡不同群体的诉求,并且维持自身的调性,这是一加接下来必须面对的挑战。
目前一加9系列上搭载的ColorOS,在氢OS轻快、流畅的基础上,也能体会到更全面有趣的功能。
不过据我们了解,一加 9 系列还是会开放刷入氧 OS 的权限,对青睐原生安卓体验的用户来说是个好消息。
从影像、屏幕,再到系统,我们看到了一加在新一代产品上的升级和改变。但与此同时,很多老用户们非常熟悉的品牌特色也得到了保留,比如机身侧面的三段式开关,配件和包装的红色元素,以及外观设计上的巧思。
尤其是这次的“闪银”配色,就通过一加首创的漫反射渐变纹理,在单色膜片上实现了质感的平滑过渡,呈现出由雾面到亮面、从浅银到深银的光影变化。
它可能没法满足所有人的审美偏好,但考虑到工艺本身的难度以及银色相对更低的良率,我们认为这种大胆尝试的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
总的来说,一加 9 Pro 相比前代产品的进步还是很显著的,与哈苏合作之后提升相当明显的影像实力,持续领先的屏幕素质和观感,依旧强大的性能,突出的外观设计,综合素质在今年的安卓旗舰阵营中绝对是稳居第一梯队的位置,也可以体现出只做高端旗舰的一加,朝着更全能的方向冲刺。
而从它身上,我们也能感受到一加团队在变局之中的思考与抉择。
如今的手机市场早已一片红海,面对日益凸显的马太效应,破圈势在必行。
俗话说,不破不立。对一加而言,无论与哈苏联手,补强影像实力,还是拥抱 ColorOS,优化用户体验,都是认清短板之后的身体力行;而外观工艺的新尝试,以及对屏幕技术的持续钻研,又是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改变之所以难,是因为必须克服固有认知的惯性,还得顶得住众口难调的压力。一加 9 Pro 做出的改变,很可能会激起舆论的喧嚣。但风物长宜放眼量,就像 52 年前哈苏相机在月球表面拍下的那枚脚印一样,踏出第一步,永远是最重要的一步。
不知道这次的一加9系列,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原文标题:联合哈苏,全新一加 9 Pro拍照实力有多强?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ZEALER订阅号】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