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 Audio标准于2021年为蓝牙5.2打造新声音

描述

蓝牙音频市场势头持续强劲。根据ABI研究预估2024年TWS与智能音箱出货量将高达15.4亿个,其中将有97%的音箱采用蓝牙技术,意味着蓝牙将主导智能音箱市场。随着2021年LE Audio标准到位,将为听戴装置奏出更无拘无限的美好乐章。

在2020年美国消费性电子展(CES)上,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宣布会推出基于蓝牙5.2核心规格的下一代蓝牙音频规格LE Audio,此为蓝牙发展至今20余年,首次针对音频传输更新技术规格。

芯片/IP方案轮番上阵 蓝牙5.2终端上市指日可待

Nordic根据蓝牙5.2的标准设计出nRF5340 SoC芯片,此芯片基于Arm的双内核M33架构,该方案2019年发布并提供工程样品给设备或模组商进行开发,直至2020年底正式宣布量产,此举意味着nRF5340可以开始进行蓝牙5.2应用,下一步Nordic将开发更新芯片,满足蓝牙5.2向前兼容的技术需求。

Nordic区域销售经理陈俊志谈到,采用双内核Arm架构,是为了达到更低功耗的诉求,由一颗内核负责处理无线通信,另一颗内核则用来处理运算,借此达到真正的省电。

Nordic区域销售经理陈俊志表示:

Nordic蓝牙5.2方案最大好处在于低功耗与低延迟,而这两项优点恰好为音频装置所需的必备条件。举例来说,该颗芯片在时间延迟上能支持20~30ms的效能,在非标准的技术上最快可实现低于20ms的低延迟;另外,在功耗上则能增加一倍的电池续航力。

整体来看,随着蓝牙5.2方案陆续问世,加上LE Audio标准即将出台,预期TWS或音箱类型的周边装置于2021年底将可能会陆续搭载蓝牙5.2。

耳机与音箱是一块诱人的市场大饼,传统采用Classic Audio的提供商势必会试图转用新技术。不过,部分厂商有可能会先将蓝牙5.2芯片方案嵌入旗下产品,但尚未支持LE Audio更新功能。

音频市场待满足蓝牙双模挑大梁

蓝牙5.2和随附的LE Audio架构将强化音频方面的应用,且该技术有望逐步取代Classic Audio。不过,在LE Audio完全取代Classic Audio之前,将可以看到同时支持两者的「双模」解决方案出现,以提供向后相容。

蓝牙5.2和相关的LE Audio功能对TWS耳机和助听器的影响将是极大的。首先,LE Audio可完全支持TWS耳机功能本身,不需要增加任何特定的技术,例如中继或探测等,即能支持TWS耳机,有如现有耳塞式耳机支持Classic Audio一样。

与Classic Audio相比,具备LE Audio功能的TWS耳机的续航力较佳且延迟较低。此外,有了LE Audio功能,就可以执行音频分享(Audio Sharing)功能,意味着多个耳塞/耳麦/音箱等装置可以共享同一个声音来源。每一个人,特别是穿戴助听器的人,都能够受益于音频分享功能,因为这样一来人们就能够从公共资源接取音频串流,例如等候室或戏院、剧场或者会议室等场所的电视,使用者甚至可以选择自己母语的数据流。

整体来说,TWS方案目前仍为蓝牙5双模并采用蓝牙Classic Audio规范和技术。蓝牙5.2确实导入了低功耗蓝牙音频的基础,但直到最近才获得用于构建整个音频系统的编解码器LC3支持。市场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种新技术,才可取代传统技术。

建构全新声音互动模式LE Audio 2021上半年登场:

蓝牙最大的突破将会是即将于2021上半年上巿的LE Audio技术规格。蓝牙技术联盟预期LE Audio将大幅带动无线音频领域的创新,尤其是全新的音频广播功能。这项全新音频广播功能将有可能彻底改变人们彼此之间以及和周围世界的交互方式。

自从蓝牙5.2推出后,蓝牙技术联盟相关的工作组持续为推出LE Audio完整定义做出努力。在2020年的9月,市场上已经正式推出可配置的全新高音质、低功耗音频编解码器LC3。 LC3的音质比以前的SBC编解码器改进了约50%,可以在极低的数据速率下提供极高品质的音频。

LC3编解码器的数据速率大幅降低,为每秒160kb,但输出品质却高于数据速率为每秒345kb的SBC编解码器,这意味着在电池尺寸相同的条件下,LC3的电池寿命更长,或者可以缩小LC3的电池尺寸,从而缩小设备尺寸。因此,产品开发者可以创造电池寿命更长,或电池和设备外形尺寸更小的设备。

蓝牙耳机

除了LC3的定义,LE Audio尚有一系列的定义规格仍在讨论中,蓝牙技术联盟预计将于2021年陆续在市场上推出,如利用高度同步的多重音频流,提高真无线入耳式耳机和语音助理等装置的性能、支持助听器,以及广播音频等相关定义。这些定义陆续到位后,LE Audio将可实现音频分享的功能,预计将颠覆音频传输的应用场景。

编辑:j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