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如何实现自定义CUDA算子并调用的方法且测量CUDA程序耗时

描述

最近因为工作需要,学习了一波CUDA。这里简单记录一下PyTorch自定义CUDA算子的方法,写了一个非常简单的example,再介绍一下正确的PyTorch中CUDA运行时间分析方法。

完整流程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PyTorch是如何调用自定义的CUDA算子的。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有四个代码文件:

main.py,这是python入口,也就是你平时写模型的地方。

add2.cpp,这是torch和CUDA连接的地方,将CUDA程序封装成了python可以调用的库。

add2.h,CUDA函数声明。

add2.cu,CUDA函数实现。

然后逐个文件看一下是怎么调用的。

CUDA算子实现

首先最简单的当属add2.h和add2.cu,这就是普通的CUDA实现。

void launch_add2(float *c,

const float *a,

const float *b,

int n);

__global__ void add2_kernel(float* c,

const float* a,

const float* b,

int n) {

for (int i = blockIdx.x * blockDim.x + threadIdx.x;

i 《 n; i += gridDim.x * blockDim.x) {

c[i] = a[i] + b[i];

}

}

void launch_add2(float* c,

const float* a,

const float* b,

int n) {

dim3 grid((n + 1023) / 1024);

dim3 block(1024);

add2_kernel《《《grid, block》》》(c, a, b, n);

}

这里实现的功能是两个长度为的tensor相加,每个block有1024个线程,一共有个block。具体CUDA细节就不讲了,本文重点不在于这个。

add2_kernel是kernel函数,运行在GPU端的。而launch_add2是CPU端的执行函数,调用kernel。注意它是异步的,调用完之后控制权立刻返回给CPU,所以之后计算时间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很容易只统计到调用的时间。

Torch C++封装

这里涉及到的是add2.cpp,这个文件主要功能是提供一个PyTorch可以调用的接口。

#include 《torch/extension.h》

#include “add2.h”

void torch_launch_add2(torch::Tensor &c,

const torch::Tensor &a,

const torch::Tensor &b,

int n) {

launch_add2((float *)c.data_ptr(),

(const float *)a.data_ptr(),

(const float *)b.data_ptr(),

n);

}

PYBIND11_MODULE(TORCH_EXTENSION_NAME, m) {

m.def(“torch_launch_add2”,

&torch_launch_add2,

“add2 kernel warpper”);

}

torch_launch_add2函数传入的是C++版本的torch tensor,然后转换成C++指针数组,调用CUDA函数launch_add2来执行核函数。

这里用pybind11来对torch_launch_add2函数进行封装,然后用cmake编译就可以产生python可以调用的.so库。但是我们这里不直接手动cmake编译,具体方法看下面的章节。

Python调用

最后就是python层面,也就是我们用户编写代码去调用上面生成的库了。

import time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torch

from torch.utils.cpp_extension import load

cuda_module = load(name=“add2”,

sources=[“add2.cpp”, “add2.cu”],

verbose=True)

# c = a + b (shape: [n])

n = 1024 * 1024

a = torch.rand(n, device=“cuda:0”)

b = torch.rand(n, device=“cuda:0”)

cuda_c = torch.rand(n, device=“cuda:0”)

ntest = 10

def show_time(func):

times = list()

res = list()

# GPU warm up

for _ in range(10):

func()

for _ in range(ntest):

# sync the threads to get accurate cuda running time

torch.cuda.synchronize(device=“cuda:0”)

start_time = time.time()

r = func()

torch.cuda.synchronize(device=“cuda:0”)

end_time = time.time()

times.append((end_time-start_time)*1e6)

res.append(r)

return times, res

def run_cuda():

cuda_module.torch_launch_add2(cuda_c, a, b, n)

return cuda_c

def run_torch():

# return None to avoid intermediate GPU memory application

# for accurate time statistics

a + b

return None

print(“Running cuda.。。”)

cuda_time, _ = show_time(run_cuda)

print(“Cuda time: {:.3f}us”.format(np.mean(cuda_time)))

print(“Running torch.。。”)

torch_time, _ = show_time(run_torch)

print(“Torch time: {:.3f}us”.format(np.mean(torch_time)))

这里6-8行的torch.utils.cpp_extension.load函数就是用来自动编译上面的几个cpp和cu文件的。最主要的就是sources参数,指定了需要编译的文件列表。然后就可以通过cuda_module.torch_launch_add2,也就是我们封装好的接口来进行调用。

接下来的代码就随心所欲了,这里简单写了一个测量运行时间,对比和torch速度的代码,这部分留着下一章节讲解。

总结一下,主要分为三个模块:

先编写CUDA算子和对应的调用函数。

然后编写torch cpp函数建立PyTorch和CUDA之间的联系,用pybind11封装。

最后用PyTorch的cpp扩展库进行编译和调用。

运行时间分析

我们知道,CUDA kernel函数是异步的,所以不能直接在CUDA函数两端加上time.time()测试时间,这样测出来的只是调用CUDA api的时间,不包括GPU端运行的时间。

所以我们要加上线程同步函数,等待kernel中所有线程全部执行完毕再执行CPU端后续指令。这里我们将同步指令加在了python端,用的是torch.cuda.synchronize函数。

具体来说就是形如下面代码:

torch.cuda.synchronize()

start_time = time.time()

func()

torch.cuda.synchronize()

end_time = time.time()

其中第一次同步是为了防止前面的代码中有未同步还在GPU端运行的指令,第二次同步就是为了等fun()所有线程执行完毕后再统计时间。

这里我们torch和cuda分别执行10次看看平均时间,此外执行前需要先执行10次做一下warm up,让GPU达到正常状态。

我们分别测试四种情况,分别是:

  两次同步

第一次同步,第二次不同步

第一次不同步,第二次同步

两次不同步

这里我们采用英伟达的Nsight Systems来可视化运行的每个时刻指令执行的情况。

安装命令为:

sudo apt install nsight-systems

然后在运行python代码时,在命令前面加上nsys profile就行了:

nsys profile python3 main.py

然后就会生成report1.qdstrm和report1.sqlite两个文件,将report1.qdstrm转换为report1.qdrep文件:

QdstrmImporter -i report1.qdstrm

最后将生成的report1.qdrep文件用Nsight Systems软件打开,我这里是mac系统。

两次同步

这是正确的统计时间的方法,我们打开Nsight Systems,放大kernel运行那一段可以看到下图:

python

其中第1和第3个框分别是cuda和torch的GPU warm up过程,这部分没有进行线程同步(上面的黄色块)。

而第2和第4个框就分别是cuda和torch的加法执行过程了,我们可以放大来看看。

python

可以看出,每执行一次(一个框)都经过了三个步骤:先是调用api(左上角蓝色框),然后执行kernel(下方蓝色框),最后线程同步(右上角黄色框)。

所以最后算出来的时间就是这三个步骤的耗时,也就是下图选中的范围:

python

时间大概在29us左右,和我们实际代码测出来的也是比较接近的:

python

其实我们实际想要知道的耗时并不包括api调用和线程同步的时间,但是这部分时间在python端不好去掉,所以就加上了。

第一次同步,第二次不同步

放大每次执行的过程:

可以看出,虽然长的和上一种情况几乎一模一样,但是在api调用完之后,立刻就进行计时了,所以耗时只有8us左右,实际测出来情况也是这样的:

python

第一次不同步,第二次同步

我们先来看一下实际统计的时间:

python

很奇怪是不是,第一次运行耗时非常久,那我们可视化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python

可以看出,因为第一次开始计时前没有同步线程,所以在GPU warm up调用api完毕后,第一次cuda kernel调用就开始了。然后一直等到warm up执行完毕,才开始执行第一次cuda kernel,然后是线程同步,结束后才结束计时。这个过程非常长,差不多有130us左右。然后第二次开始执行就很正常了,因为kernel结束的同步相当于是下一次执行之前的同步。

两次不同步

先来看看执行情况:

python

可以看出因为没有任何同步,所有GPU warm up和cuda kernel的api调用全接在一起了,执行也是。所以计时只计算到了每个api调用的时间,差不多在7us左右。

上面四种情况,torch指令情形几乎一样,因此不再赘述。

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应该可以大致了解PyTorch实现自定义CUDA算子并调用的方法,也能知道怎么正确的测量CUDA程序的耗时。

当然还有一些内容留作今后讲解,比如如何实现PyTorch神经网络的自定义前向和反向传播CUDA算子、如何用TensorFlow调用CUDA算子等等。
编辑:lyn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