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发烧友网报道 文/ 程文智)这段时间涨价的消息不绝于耳,铜价涨了、钢材涨、晶圆涨完、芯片涨……更让业界难受的是,不光涨价还没货。听说有些工厂都因为拿不到芯片,只好停工歇业。但就在这“涨价”不是新闻的时候,电子发烧友小编在最近深圳举办的展会上发现,有企业竟然还逆市降价销售工业机器人。
3月31日,小编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地铁转公交后,终于到达了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新馆)。那里正在举行深圳工业展暨第22届深圳机械展,就是在这个展会的机器人与工厂自动化展馆内,小编发现有家东莞的工业机器人公司竟然打出了五轴、六轴机器人,含税8500元/套的价格,这个价格比一些新款旗舰手机的价格都要低。
图:展会上有企业打出8500/套出售工业机器人。
据该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8500元是代理价格,需要至少购买10套,而且是只包含机器人本体,并不包含夹具、治具等其他配件。他同时强调,即便不是代理价,他们公司的产品在行业内也是很有竞争力的。
至于为什么会在如今涨势一片的时候,他们还会定这样的价格,展台工作人员对<电子发烧友>表示,他是负责销售的,价格是老板定的,他们只是负责执行。
小编还在他们展台拿到了一份产品手册,与其他家的产品手册只有产品介绍不同,该公司还把每个产品的价格都标示出来了。产品手册上的价格是零售价,有21500元到16万元不等。
这种把零售价格直接公开的做法,好像参展的企业中并不多见,其他大多是在客户有意向之后,才会针对不同的客户给出不同的报价。
虽然不是零售价格,但如果真的按照他们这种打法,估计距离工业机器人零售价步入千元时代的时间也不远了。
当然,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我们还是希望他们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不能因为价格而牺牲产品的质量才好。
工业机器人四大关键零部件的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和传感器中,除了减速器,其他三个都需要用到芯片。其中以控制器和伺服系统用到的芯片更多。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器可以说是整个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大脑,其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各种硬件和软件的结合,来控制机器人在工作空间中的运动位置、姿态和轨迹。
目前国内的运动控制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今年的机械展上,<电子发烧友>发现不少国内的控制器企业参展,比如新代、华城数控、众为兴、雷赛智能、科力尔等等。国产控制板卡的硬件方面已逐渐成熟,与国外大厂的控制板卡相比,硬件的差距其实不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控制算法和二次开发等软件方面。由于软件方面的原因,国产控制板卡的操作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可能会有一些差距。
图:展上展示的机械手臂。
伺服系统主要指能够动态跟踪目标变化而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系统,一般由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和功率逆变模块)、编码器组成。
在工业机器人的伺服系统中,一般安装在在机器人的“关节”处,依靠伺服系统来驱动“关节”,因此,“关节”越多,机器人的柔韧性越好,位移精准度也越出色,所需要的伺服电机的数量也越多。
目前,国内伺服电机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厂商所占据,日系为主的三家龙头企业松下、安川和三菱占据50%以上的市场份额,以西门子、博世和施耐德为代表的欧系品牌的整体市场份额在30%左右,国内企业份额约10%。
近几年,我国伺服系统行业受益于产业升级,配套能力也已渐渐完善,技术路线上与日系产品接近。<电子发烧友>在本次展会上也发现了不少可以提供伺服系统的国产厂商,比如新代、雷赛智能、合信、正弦、配天机器人等。
正是由于这些国内机器人零部件厂商取得的技术进步,使得工业机器人产业的进入门槛大大降低了,造成了国内工业机器人集成商的大量涌入,让整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变得更加繁荣。
从去年年底开始的芯片缺货对所有需要用到芯片的行业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工业机器人产业也不例外,在展会上,配天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智能部件事业部销售经理彭飞对<电子发烧友>表示,芯片缺货也波及到了工业机器人产业,不过好在他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有所警觉,做了几个月的备货准备,因此目前来看,他们受到的影响不大。
他坦承,要是今年下半年芯片缺货问题要是还得不到解决的话,他们也会很头疼。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去年9月份发布的“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报告”,全球工厂中运行的工业机器人达到272万台,增长了12%。2019年,新机器人的销量保持在较高水平,全球出货量为37.3万台。与2018年相比,这一数字下降了12%,但仍是有记录以来第三高的销售量。
图:近10年来,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统计。(数据来源:IFR)
据这份报告显示,全球制造业的平均机器人密度是每万名员工拥有113台,按地区来看,西欧(225台)和北欧(204台)的自动化生产程度最高,其次是北美(153台)和东南亚(119台)。自动化程度居世界前十的国家/地区依次为:1. 新加坡,2. 韩国,3. 日本,4. 德国,5. 瑞典,6. 丹麦,7. 中国香港,8. 中国台北,9.美国,10. 比利时/卢森堡。
中国位于第15位,密度为187台/万人。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了汽车制造、电子设备、电池、半导体等主要行业。
图:全球制造业的平均机器人密度。(数据来源:IFR)
其实,从2010年开始,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就进入了高速增长期。2013后,更是持续多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应用市场,2019年国内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已达到14.05万台,占世界37.3%。
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测算,2019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57.3 亿美元,2014-2019 年CAGR 约为16.41%。到2021 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预计将突破70 亿美元,2019-2021 年CAGR 约为12.56%。
通过对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与销售量的统计,可以推算出2013 年工业机器人的平均售价为5.2 万美元/台,而2018 年仅为3.5 万美元/台,平均售价呈现下降趋势,如今由于大量国内企业的参与,工业机器人的价格更是进一步下探,如今代理价已经开始进入千元级别,未来零售价进入千元级别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图:展会中,厂商展示的AGV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不仅是价格在进一步下探,其功能也在不断增加,通过与人工智能软件、机器视觉,及其他传感系统的结合,工业机器人将会获得学习新技能的能力,可以更进一步替代人的工作。
比如,我们在展会上就看到了增加了深度学习功能的工业机器人,也看到了加入了机器视觉系统的工业机器人等等。
加入了深度学习后,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无序抓取等以前只能人工完成的工作;加入机器视觉后,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产品质量检测;也可以在焊接过程中实现焊缝的实时识别、定位、焊接姿态设定,及焊接工艺参数适时调整,更完美地完成焊接工作。
此外,通过通信协议的技术进步,新一代的工业机器人可以互相连接,无缝接入到智能工厂中,让工厂制造变得更加智能和简单。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如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huangjingjing@elecfans.com。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