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技术标准

今日头条

1111人已加入

描述

安全问题一直是煤矿行业挥之不去的伤痛,作为主要工业能源之一,国家政策一直推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如何提升煤矿安全水平呢?除了管理手段之外,最需要的就是技术手段。煤矿井下定位系统UWB定位技术作为物联网时代定位技术,为实现煤矿低事故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煤矿井下定位系统被煤监局强制推行

在物联网时代,各项技术的发展为煤矿安全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尤其是煤矿井下定位系统对矿井人员的实时定位管理,对于煤矿场景的人员身份识别、作业规范、逃生与搜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煤矿技术安全的核心部分。这也引起了国家监管层面的重视。

国家煤监局指出,煤矿井下定位系统在遏制煤矿井下和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超定员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防止人员进入盲巷等限制区域,防止超层越界盗采和矿井水灾、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事故发生,控制作业人员超时下井,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加强领导下井带班管理,加强考勤管理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该标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

二、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技术标准

最大静态定位误差: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最大静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3 m。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最大静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0.3 m。

最大动态定位误差: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最大动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 10 m。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最大动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 7.3 m。

最大位移速度:最大位移速度应不小于 7 m/s。

并发识别数量:单分站并发识别数量应不小于 80 个。

漏/误读率:漏/误读率应不大于 10-4。

最大传输距离:

最大传输距离应满足下列要求:①定位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应不小于 400 m;②.分站至主机之间最大传输距离应不小于 10 km。

而根据以上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技术标准来看,EHIGH恒高煤矿井下定位系统UWB技术精度可达10cm,完全满足系统标准,通过在特定区域布设合理数量的定位基站,并不间断地采集人员、车辆、资产、工具上的定位标签回传的各个要素的时空坐标数据,实现室内空间实时精确定位、监控、引导、预警等功能。

因此,煤矿井下定位系统高精度、大容量、强实时的定位服务与高可靠通信系统成为煤矿智能化发展的首要关键技术支撑之一。一个煤矿井下定位系统是多种技术的融合,只有集多种技术之长,才能形成有效的煤矿安全管理系统。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