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经济互联网之中国特色发展模式

描述

导读

2008年至今,基于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技术、政府主导的相关投资、消费者积极拥抱数字化的趋势,中国数字化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提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平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全球范围内,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为31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中国数字化进程持续加快。

贝恩最新研究表明,疫情加速了中国数字化进程,催生线上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多场景的数字化应用诞生并且广泛普及。伴随数字化浪潮风起云涌,行业先行企业在中国呈现出哪些领先全球的亮点?这些亮点是如何做到的?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广大企业应当采取哪些行动和举措,从而把握中国数字化发展机遇,赢得长足发展?

中国数字化发展模式的“四大特点”:

报告指出,先行企业之所以能够迅速进行数字化转型,并打造领先于全球的亮点,得益于充分借助并且发挥了中国数字化发展模式的四大特点。

高效的供需资源聚合。以开放包容的方式,集合和匹配外部分散的供给端和需求端资源,包含技术、产品、服务、流量等多维度资源。

流动的数据价值。以海量流动的用户数据为基石,打通端到端数据接口,借助迭代的推荐技术,开发多场景应用数据工具,实现双向流动的数据高效运用。

本土化创新驱动的技术赋能。基于本土化的市场特性与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并将创新的技术成果以平台的形式向外输出赋能,以降低创新门槛。

全价值链的深度运营赋能。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输出,而是深度参与企业运营的各环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并协助企业商业落地,提升运营效率。

中国数字化发展模式背后的“四大动因”

报告指出,在“四大动因” 的协同作用之下,塑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数字化发展模式。

原因一 政府:积极推动新基建、供需侧改革两手抓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并主导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投资,推动数据成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为“流动的数据价值”与“本土化创新驱动的技术赋能”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据预测,2020年或将新增5G基站58万个,数据中心机架93万架,人工智能的投资规模约为1,000亿人民币,光纤占宽带用户渗透率约提升3%,为释放 “数字红利”奠定坚实基础。

原因二 消费者:中国消费者数字化程度全球领先,且对数字使用态度较为包容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互联网用户基数庞大,创造海量 “流动的数据价值”,为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019年中国网上零售额渗透率达到26%,是发达国家的2.4倍,而智能手机的用户移动支付渗透率更是发达国家的2.8倍,高达81%。随着政府对数据管理的规范性要求提升,消费者对于数据的分享和使用更加放心,为“全价值链的深度运营赋能” 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

原因三 企业:供需两端高度分散且技术与运营基础薄弱,具备刚性需求

面对强有力的政府支持以及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在外部商业环境向好的同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中国企业内部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如何攻克供需两端高度分散、技术和运营基础薄弱的难关,亟待寻求外部帮助。相比传统解决方案,数字化发展模式借助数字化手段,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解决痛点。例如通过智能精准算法匹配供需,利用技术赋能创新并提高效率,匹配企业迭代速度提供全价值链运营赋能。

原因四 生态:有能力亦有意愿

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具有规模优势、技术先进、人才优质的特征,具备将服务基础设施化的实力,为企业突破痛点,实现 “技术运营双赋能” 提供了基础保障能力。研究显示,我国互联网生态不仅具备数字化能力,而且正逐渐从消费行业起步,有意愿运用积累的数据价值、运营经验、技术优势,通过“科技与运营双赋能” 有序拓展到B 端和其他新的增长引擎。

数字化

数字化

数字化

数字化

数字化

数字化

数字化

数字化

数字化

责任编辑:l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