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纵使外面风大浪急,中国坚定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不久前国家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理想国度的长卷。
长达6万字的着墨,我们看到国家对科技的倚重,向着双循环转向,区域格局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更侧重于向内的自我修炼。
中国无比清楚,大国崛起之路,除了拼经济、拼国防,更要以先进科技推动人类进步,以先进文化改变人的生活。
这样看似艰巨的挑战,也给一些城市带来了新的机遇。
01科技与文化貌似属于抽象的宏大叙事。
但下面4个故事,足以说明它们,离我们并不遥远。
1667年,巴黎为街道安装了街灯,掀开了真正惠及大众的照明服务革新,巴黎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座使用路灯照明的城市。
巴黎一小步,黑夜从此如白昼。犯罪率降低了,夜生活丰富了,商业繁荣了,街灯一时成了幸福生活的同义词。
巴黎从此收获了“光之城(La Ville-Lumière)”的美誉。
1863年,伦敦用一条地铁震惊了世界。
那时伦敦看似风光,实则面临成长的烦恼。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规模迅速扩张,造成交通拥堵、环境破坏、生活质量下降等尾大不掉的城市病。
地铁的出现,不仅让伦敦获得重生,伦敦也为世界贡献了一个现代城市解决方案。
伦敦一小步,城市从此大不同。时至今日,其它城市依旧把地铁作为大城市和现代化的标志。地铁的英文metro,因此成为大都市英文metropolis的前缀。
1964年,全球第一列商用高铁从东京站飞驰而出,仅用两小时就抵达大阪。
彼时面对航空业来势汹汹,铁路早已被人们定性为夕阳产业,毫无招架之力。新干线居然能从速度、舒适度、准点率等多方面,彻底颠覆铁路的垂暮,为人们创造出全新出行体验。
东京一小步,时空从此被压缩。德国ICE、法国TGV纷纷效仿。1978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访日时被新干线“推着跑”,深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中国高铁赶超的序幕,其实从那时开始,就已经拉开。
1971年,因特尔公司在硅谷发明了第一台商用电脑。为了这一薄发,硅谷已厚积了3个大招:1894年,硅谷发明了无线电;1939年,硅谷发明了晶体管;1961年,硅谷发明了芯片。
后面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
硅谷一小步,第三次科技革命爆发。硅谷的崛起至今激励着无数渴望弯道超车的城市:深圳、成都、杭州、班加罗尔等前赴后继。
4个故事,4个世界城市崛起的注脚,亦是人类进步的4个历史时刻。
这4座城市的创新之举,对人们生活改变之深,为中国提供了镜鉴。
以科技和文化推动人类进步,是大国、大城的沉甸甸的责任。
眼下西落东升,潮水发生变化。当世界向东时,中国在向西,这里藏着希望之城的新火。
02众所周知,中国之前有3个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分别坐镇华北、华东、华南。
这3个城市群,无论是区域经济还是创新驱动,都已硕果累累。但这些还不够。
去年,内循环的概念一度引发热议。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继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之后成为中国又一大重大国家战略。
种种迹象表明,全新的区域格局正呼之欲出。
中国幅员辽阔,注定无法像巴黎、伦敦、东京那样,一城驱动一国。美国与中国的对标意义,其实更大。
美国版西部大开发,在当年极大程度拓展了美国的战略纵深,还在美国西海岸打造出了新的区域经济和科技创新引擎。不仅解了当时内卷化的燃眉之急,还送自己走上了世界科技最强国的快车道。
历史有时候就是如此巧合。
今日长三角、大湾区种种繁华,像不像当年的新英格兰地区(纽约)、五大湖地区(芝加哥)?当年美国东部早早兴旺,并没影响西部开发的脚步,如今旧金山、洛杉矶与纽约相得益彰。
美国不曾安于东部独秀,中国同样不该如此。
当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国西部,意外发现这里的另一张面孔。
人们印象中,成都是当之无愧的休闲之都。凭借良好的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多年来吸引了众多世界500强在蓉设办事机构,成都开办国际航班数量、外国设立领事馆数量均稳坐第4城。
早在2003年,全球第一台电脑发明者——因特尔公司就把全球第5个制造基地放在成都。但因特尔公司一位负责人曾这样说:“英特尔在全球建了很多厂,但研发中心一直没有离开美国。”
“原始创新能力是买不来的。”于是成都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开始追赶。近年,成都在原创科技成果方面不时有亮眼表现,但为了全面参与全球竞争,成都还在拼命加速。
2020年5月20日,四川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一批支撑项目在成都科学城正式启动。本次集中启动的6个项目,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空间天文、轨道交通等领域。
2020年6月30日,成都正式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其实第一条就是高标准建设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科学城总规划面积361.6平方公里,构建“一核四区”为主的空间功能布局。
科技创新并不看先来后到。越重大的突破,越能颠覆现有行业,并成为创造新产业主动权的基石。
如同路灯之于巴黎、地铁之于伦敦、高铁之于东京、电脑之于硅谷。置于更仰望星空的基础科学领域,如同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之于核能发展,量子通信理论成果对信息安全。
成都瞄上了AI(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驱动力量,其影响力的广度和深度堪比历次工业革命。蒸汽革命成就了英国,电气和信息化革命成就了美国,人工智能或成就中国。
2020年11月,成都印发了《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提出要培养1万名以上的人工智能人才、打造50个以上创新应用场景,谋划建设全国一流的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2021年2月,成都获批西部首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除此之外,腾讯成为成都深度城市战略合作伙伴,在新文创、数字政府、智慧产业、疫情防控、生态集群等多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果,现在希冀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干一场。
2021年4月8日,首届“2021腾讯STAC科创联合大会”在成都拉开帷幕。会上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科教联盟与人工智能科创联合体,汇众望为希望。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成都、腾讯与人工智能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03足以载入史册的2020年,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在医疗、城市治理、工业、非接触服务等领域快速响应,从云端落地,担当了关键角色,提高了抗疫效率。
后疫情时代,长周期的经济恢复成为重点方向,新基建呼唤人工智能承担全新使命,发挥未来产业头雁效应,助力产业转型。
这是一次伟大的机会,更是一个空前的挑战。
为此,腾讯与成都再度携手举办了首届“2021腾讯STAC科创联合大会”。这是一次面向未来的盛会,也是一次思想的盛会,群贤毕至。
大会聚焦多智能体、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计算机图形学、脑科学等相关交叉学科以及交通、医疗等延伸应用场景。
腾讯的优势是海量的数据与先进的算法,成都的强项是丰富的城市应用场景以及科研院所、人才储备。强强联合,可以有力助推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资源汇聚,教育、产业融合发展,场景、城市共同进化。
AI无限的前景、美好的蓝图,需要一步一步实现,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迈出的第一步,就是人才从何而来。坦诚地说,这是一个亟需突破的瓶颈。
虽然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国内高校踊跃开设人工智能专业,截止今年,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达到了180所。可据有关部门测算,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国内供求比为1∶10,严重失衡。
一边是国家和高校的重视,一边是人才培养依旧不易。为什么?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个实践出真知的领域,高校强项是理论教学,学生很难有实战的机会。实战需要大量数据,数据不是空想而来,没有数据根本无法进行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有了数据,还需要高成本的运算中心。
缺乏实战、缺乏数据、算力成本高,成了AI人才培养必须翻过的“三座大山”。
AI对数据要求量极大,否则无法达到人类正确识别的程度。AlphaGo在击败李世石之前进行了3000万次图谱学习。除了海量数据,对数据维度也要求全面。说白了就是能有的全给我,越全面越好。
游戏是绝佳的数据来源池,也是AI的实验场,世界顶级科技公司均在推进相关研究。
业界普遍认为:下一个AI里程碑可能会在复杂策略游戏中诞生。若AI能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中,学会人一样实时感知、分析、理解、推理、决策到行动,就可能在多变、复杂的真实环境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为一款国民级游戏,王者荣耀的策略规划、英雄选择、技能应用、路径探索及团队协作上面临大量、不间断、即时的选择,带来了极为复杂的局面,预计有高达10的20000次方种操作可能性,而整个宇宙原子总数也只是10的80次方。
如此复杂,恰恰为AI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更复杂的环境往往能训练出更智能的AI。
有了实践场、有了数据源,就剩算力问题了。
海量数据需要计算,搭建算力平台需要大量GPU。谷歌AlphaGo使用的TPU(类似GPU的算法芯片)能耗功效比极高,这样的成本只有大公司才能hold住,而如果大公司不开放平台,高校和小公司很难扛住这样的算力成本。
依托于王者荣耀和腾讯AI Lab在算法、算力方面的核心优势,腾讯牵头构建了AI多智能体与复杂决策开放研究平台——“开悟”。并向为学术研究人员和算法开发者开放。
“开悟”是首个向高校开放的游戏AI平台,这对人工智能领域的产教融合是很重大的一步。“开悟”提供具有挑战的前沿模拟环境、丰富的脱敏数据、开放多元的技术沉淀资产、教学和验证支撑,从多个维度弥补了高校在应用场景和算法资源、数据资源的不足。
本次大会腾讯AI Lab、王者荣耀联合高校成立人工智能科教联盟,将进一步加深与高校的产教融合。它能提供丰富的技术交流、分享和学习的场景,将产学研彻底打通。
腾讯在成都种下了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迈出了探索人工智能征途的第一步。眼前是一片星辰大海,等待下一步的探索。
04AI的想象力,不止于此。
我们之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AI这样的黑科技是抽象而冰冷的,认为科技与文化是无法共生的。AI+文化是否可能?
2020年8月,腾讯新文创总部落地成都,这一举措,为成都的文化创新和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2021腾讯STAC科创联合大会”则进一步助推了新文创总部的建设。
新文创搭建了传统文化与潮流体验有机融合的桥梁。既提升数字内容的文化内涵与吸引力,同时也进一步放大经典文化符号的影响力和情感附加值。
有了这样的嫁接,文化可以自我生长,也能生产价值。从“以作品为单位”进化到“以IP为单位”,推动对产业价值良性循环。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科技的力量,而科技因为文化才更有温度。科技赋能管理,文化塑造灵魂,这是成都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与腾讯的战略定位不谋而合。
如此一来,文化超越了文化本身,而具备了创新的意义。科技+文化,拓展了双方的边界。不可复制,又包罗万象,还能三生万物。
除了文化,人工智能还点亮了更多希望。
去年疫情突如其来。挑战之下,AI不再是以往的旁观者,而是主角,提高抗疫战争的整体效率。经过疫情,中国已经不再有纯粹的“传统产业”,每个产业或多或少都开启了数字化进程。
医疗领域还有很多痛点,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老龄化社会慢性病增多等,都期待着AI领域的图像识别、医药筛选、远程问诊能有落地应用。
腾讯小试牛刀,建立的国家级AI医疗平台“腾讯觅影”,AI Lab发布首个AI驱动的药物发现平台“云深智药”。
疫情也让我们更加关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中国也宣布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这是大国对世界和这个星球的庄严责任。
AI正好为地球挑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革命性方案,其中包括碳中和探索。AI For FEW揭开了腾讯AI+环保的努力。当我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谈论地球的未来时,腾讯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应用技术来应对地球最大的挑战。
类似的AI+还有很多。AI让人能够以全新而强大的方式履行使命。腾讯正助力建立一个以解决全球最迫切问题为宗旨的企业生态系统,利用新一代技术改善全球人类的生活。
某种意义上,AI不仅是一个风口,更是一把打开通向未来之门的钥匙。推开那扇门,是一片浩渺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星辰大海。
过去和现在,人们已经充分见识到了科技改变世界的洪荒之力。在未来的美丽新世界,人们还将感受到科技的温度。
人除了想改变世界,也愈发回归自身、关照个体。在这样一个开拓-回归的辩证中,人们最终会惊讶发现,科技也能朝着良善的方向,点亮人性的光。
只有向善,人类才值得拥有更好的地球与未来。
编辑:j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