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制约千行百业数字化的关键是算力,制约工业互联网普及关键是算力,就是制约无人驾驶制关键还是算力。可见算力多么重要。
大度未来通信研究院执行院长韩远接受通信首条采访时表示:“目前某种意义上说制约5G大规模商用的是也是算力,未来运营商核心竞争力是云网融合,而云网融合的仍然核心算力,算力会成为四大通信运营商第二次辉煌的机会,也就是说运营商从卖网络管道转型为卖“管道+算力”是未来10到20年的必然选择,而目前主要目标则是运营商必须坚决毫无怀疑的投入”
那么,多样算力就是这样背景流行起来的。
4月22日,“多样性算力产业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华为、中国移动、清华大学、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信通院、安谋中国、中兴、新华三、中国信科、飞腾共11家企业、高校与机构,围绕多样性算力产业生态的构建和中国计算产业的协同发展之路展开了深入探讨,旨在以多样性算力满足千行百业加速数字化转型需求,让世界更加多彩。
席间,这11家头部企业、高校、机构联合发布《多样性算力技术愿景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呼吁产业合作,为世界提供多样性算力基础设施,消除行业分享数字化红利的技术鸿沟。同时,宣布共同成立多样性算力生态联合实验室。
多样性算力发展面临多重挑战,生态协同成破局关键
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IoT等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作为数据分析、处理和存储的底座,算力多样性发展已成必然。峰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集中优势力量协同攻关技术适配和生态共建,是“以点带面”补齐中国产业体系在网信领域产业化和生态体系差距、加快信息技术安全可控、建设网络强国的有效路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郑纬民表示,当前国内的多样性算力发展面临着标准体系不成熟、评测基准不完善、生态发展薄弱等多方面挑战,需要产业链各方更加深入地协同合作。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同庆认为,算力是新基建之“心”,是新基建的源动力和供血器,是基础中的基础。正是得益于此,数字经济才能迈向高速发展之路。
实际上,随着身份由传统通信服务提供商转向数字化的使能者,可以看到我国三大运营商近年来纷纷布局多样性算力,在处理海量大数据的同时,“场景化”匹配多样性数据。
华为公司副总裁、计算产品线总裁邓泰华表示,为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爆炸式增长的算力需求,华为聚焦计算体系的架构创新,并坚持“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伙伴、发展人才”,构建鲲鹏和昇腾两大计算产业,与业界伙伴携手共促产业发展和生态繁荣,为世界提供多样性算力。从联接到计算,华为一直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保持长期的战略合作。鲲鹏、昇腾也与运营商行业深入合作,在网络云、IT云、公有云等多个核心场景广泛应用,助力运营商构建多样性算力基础设施,打造产业标杆。未来,华为还将携手学术界、产业界更多伙伴,深入合作,协同创新,共同推动和发展多样性计算标准规范,共建产业生态,共创行业新价值。
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中国电信研究院、安谋中国、飞腾、中国信科等企业与机构的领导也发表了主题演讲。
《多样性算力技术愿景白皮书》发布,勾勒产业协同路线图
从需求角度出发,此次发布的白皮书对国内多样性算力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全面阐述,针对多样性算力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可落地的策略和具体方案。
白皮书指出,一个成熟的计算产业,需要丰富多元的软硬件供应体系,需要便于应用适配和迁移的工具促进应用发展,需要客观中立衡量性能的“标尺”牵引技术提升,形成生态型产业布局。
《多样性算力技术愿景白皮书》白皮书发布
极致的性能成本要求,以及高度差异化的数据处理要素,决定了以多样性算力为核心特征的数据中心将成为新一代计算基础设施。
基于这样的展望,白皮书提出,多样性算力产业体系建设应从运营商网络云、IT云、公有云三大数据中心场景切入,初期以ARM为主,推动多样化服务器整机和部件成熟;拉通产业,引导应用跨架构适配与迁移,共建多样性算力软件体系;同时,面向GPU、FPGA等异构计算平台,打造开放多元普惠的计算产业生态。
多样性算力生态联合实验室成立,推进生态快速发展
多样性算力生态联合实验室凝聚产业优势力量,为计算产业“朋友圈”提供技术和平台支撑,促进计算产业发展快速从“夯实基础”向“行业渗透”进阶,持续做大产业蛋糕。
多样性算力生态联合实验室成立
具体而言,多样性算力生态联合实验室将从三个维度着手,推进多样性算力生态快速发展:
·开放协作:联合产业伙伴,形成多样性算力产业发展共识。引领多样性算力创新,打造信息通信产业新型基础设施,践行数字中国建设要求,为数字世界提供新动能。
·标准引领:制定运营商行业标准和验证体系,丰富多样性算力供应与创新。
·共筑生态:提供生态工具体系降低多样性算力适配成本,统一验证规范,共享生态成果。通过推进多样性算力创新部署,构建多样算力平台,实现算力特点和业务特点的更好匹配,达到更高的业务质量和风险防护标准。开展通信行业领域生态建设,大力发展应用创新,满足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算力需求。
随着白皮书发布和多样性算力生态联合实验室揭牌,相信在11家头部企业、高校与机构通力合作下,多样性算力产业的发展必将“按下快进键”,为数字经济中的各个应用场景匹配最佳算力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指出,在过去的物理世界中,电力是很重要的生产力。然而,在如今的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成了非常重要的指标。每个人的平均算力反映出了当下的数字经济水平。目前,我国平均算力还处于中等水平,数字政府、金融科技、智慧医疗、智能制造、互联网创新等领域都需要算力。
近年来,我国算力发展较快,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应用方面包括智能城市、物联网、智能驾驶、AR/VR;数据有文本、语音、图片、视频等等形式。计算,文本处理、大数据分析、科学计算、视频处理等等。各种各样的应用产生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而形成各种各样的需求,因此硬件计算也是需要多样性,目前通用的硬件平台有CPU、GPU、NPU、DSP、NP等等。
郑纬民指出,现阶段,我国必须要提升算力供应的韧性,打造数字经济的坚实底座。“首先要基于全线,开展多样性算力创新,从硬件、软件的应用开展自主可控创新,提升算力供应韧性。多样性是指从硬件开始到操作系统,再到数据库,一直到应用都需要多样性。”
他表示,目前来说,应对多样性计算,我国仍有挑战在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标准体系不成熟。标准体系影响产业规模发展,多样性算力技术线缺乏协调,不同OS、固件、整机、芯片平台兼容性问题突出。多样性算力服务器管理面能力不齐,运行维护复杂,安全风险大。
二是评测基准不完善。评测芯片、操作系统或者数据库,系统不够完善,性能评测基准不完善,缺乏牵引产业进步公正的标尺。“要有标准,做的好才能促进产业发展,现在公正的标尺还没有。当前对性能评测多样性算力支持不友好。” 郑纬民指出。
三是生态发展薄弱。目前,应用软件系统在通信行业适配度平均在40%,还需进一步攻坚。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重要基础软件面临停服,有”卡脖子”的风险,需要加速国产化优秀软件推广应用。
“这三个原因使得我国多样性算力发展的不太好。因此,需要共建多样性算力产业体系,打造多元产业生态,才能为世界提供新型算力基础设施。”郑纬民强调。
第一,开放协作。联合最终用户、芯片、IP、部件、整机、ISV、学术研究机构定义多样性算力共识。
第二,标准引领。开发整机和部件标准体系,丰富多样性算力供应与创新。开发通用部件与整机性能评测体系,牵引多样性算力技术进步。开展异构计算架构体系研究,定义多样性算力未来演进。
第三,共建生态。打造多样性算力应用迁移与调优工具体系,做好工具,做好调优的工具,想办法迁移、适配。另外基于原生开源社区促进自主可控基础软件创新,统一验证规范,共享软硬件适配生态。
郑纬民透露,面向2021年有三个工作重点:一是发布《多样性算力技术愿景白皮书》,明确多样性算力产业发展方向,发出产业合作倡议。
第二,技术引领。完成4项技术要求,包括NFV领域向ARM服务器迁移、兼容测试、性能测评、服务器管理面技术。
第三,生态建设。ARM平台应用迁移、调优工具。1套测试验证规范,1套生态适配列表、1套联合实验室标准,1-2个示范点完成应用迁移部署,形成迁移,测试验证和应用的样板。
最后,郑纬民称,近期目标是面向网络云、IT云、公有云三大数据中心场景,初期以ARM为主,制定标准基线,协同创新,促进应用适配迁移,与其他路线形成通用计算多样性算力格局。随后,跟其他路线形成X86的格局。远期面向GPU、FPGA等异构计算平台,形成全场景多样性计算生态
编辑:j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