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赛道的国产化趋势渐显

描述

智能驾驶的商业化落地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推动,全球范围内皆是如此。在中国,法规率先在商用车领域实施,覆盖车型主要包括车长超过9米的营运客车、牵引车及总质量大于或等于12吨的危险货物运输货车。随着智能驾驶法规在国内的实施,近几年国内智能驾驶产业进展飞速,本土零部件企业纷纷入局,并开始在智能驾驶赛道上初露头角。

国产供应商初露头角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数据,截止2020年底,在国内法规强制ADAS 安装的商用车领域,客车过检车型数量排名前三的 ADAS 供应商中有2家为国产厂商,牵引车市场份额排名前七的 ADAS 供应商中有 4 家为自研国产厂商。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陆、博世等海外巨头一直主导国内的汽车供应链,但智能驾驶这波浪潮为国产供应商的崛起提供了机遇。相对乘用车领域,商用车的零部件国产自有程度更高,主机厂在智能驾驶方案的选择和落地有更多的话语权。其次,与外资供应商相比,国产供应商在性价比、快速迭代、本土化支持与服务等方面更有优势 。

“如今我们在很多项目中都会与国际厂商同台竞技,发现他们固然值得学习,但并非遥不可及。国产厂商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以此赢得市场。” 极目智能市场人员介绍道。极目智能是此次交通部公布的客车榜单中排名第一的国产供应商,他们在卡车市场也取得了排名前六的不俗成绩。

智能驾驶赛道的国产化趋势渐显

从政治等角度来说,在经历过疫情影响下全球汽车零部件断供,近期的芯片短缺的影响后,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在供应链的选择上开始从大型跨国供应商转向本土企业,当然是要在技术、质量、工程能力过关的前提下。

其次,从成本的角度来说,受限于中国汽车行业的销量下滑,各家车企承受着较沉重的降本压力,更具价格优势的国产替代方案成为不少车企的首选或备选方案。以毫米波雷达为例,作为智能驾驶落地不可缺少的传感器,毫米波雷达的价格近几年在不断下探。在2015 年左右,市面上几乎没有国产方案,可用的毫米波雷达仅有大陆等国外雷达方案,一颗雷达的价格高达三四千元左右,如今国产毫米波雷达已批量出货,而且成本已做到百元级别,比国外方案低不少。

此外,服务也成为越来越多车企考量的重要因素。本土厂商的开放性及本地支持,能够助力主机厂加速项目推进,为抢夺市场赢得先机。

高手如林,初创厂商的突围之道

如何在风起云涌的智能驾驶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本土供应商们有自己的打法。随着百度等越来越多的企业从 L4 转向开始做 L2、L3, 渐进式路线如今被证明是一条更合适的路线。很多企业选择了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通过ADAS方案的落地创收,同时为 AD 自动驾驶技术的更新迭代积累数据,极目智能就是采用这样的路线。

作为国内最早专注智能驾驶领域的企业之一,极目智能至今已在智能驾驶领域耕耘了 10 个年头,公司目前主要提供 ADAS 驾驶辅助和 AD 自动驾驶感知及决策方案,其中视觉感知算法、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等均为自主研发。据统计,极目智能已向近 20 家头部主机厂批量提供智能驾驶方案,旗下L2 级别智能驾驶方案已规模量产,公司将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功能上达到 L3 级别的 L2+智能驾驶域控制器。

在选择了合适的市场策略之后,提供有竞争力的方案成为企业的立足之本。作为车企的供应商,本土厂商如何在保证核心零部件符合车规、性能达标的同时控制好成本,是很大的挑战。极目智能市场人员认为,“这的确很难,但也是我们必须克服的问题。相同的方案在成本上要做到比成熟的国际厂商更低有挑战,但我们可以从方案设计上做优化,用更巧妙的设计和更高的集成度,将成本控制下来。” 综合来看,智能驾驶产业链上的本土厂商尤其是初创企业,他们在体系等方面大多暂时不如国际厂商完善,但产品性价比、本地化等多方面很大优势的。

智能驾驶将改变汽车产业链原有的价值分配格局,核心零部件由传统系统转向人工智能算法和处理器。作为国家战略的发展方向,中国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面对这个百年一遇的汽车大变局,国产厂商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那么,这个万亿市场能否让中国弯道超车成为汽车强国,能否有本土厂商成功突围成为世界一流的一级供应商,未来还是值得期待一下的。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