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目星激光“解码”动力电池产线自动化与数字化融合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摘要

锂电产业呈蓬勃发展,锂电池进入大规模化生产周期,市场对电池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需求更高且在持续优化中,传统生产工艺已难满足需求。

“基于此,锂电智能制造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海目星激光董事长赵盛宇作出上述判断,同时呼吁,锂电产业链各环节收集数字化信息,建立不同优化目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测算、推演不同的优化方向及路径,最终实现更优的产品设计/制造工艺提升。

此外,新挑战下,动力电池智能设备与产线,已经不是简单的光机电软的集成式模式,而是具有多学科交叉交互,多功能相互影响的、协同和兼容的,高精高速控制的光机电软系统级别的强耦合的复杂装备系统的组合。 

海目星激光软控CTO蒋志东认为,面对愈发严苛的需求及市场的多变性,借助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快速提升锂电设备能力,适应变化成为发展趋势。

作为深耕动力电池装备的设备企业,海目星激光不断探索,持续引入先进智能制造理念。通过深入摸索与实践,海目星激光以自动化和数字化融合为基础,并在理论上构建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数字化模型,基于数据流的产线设备数字模型。

该模型涉及制造数字化、产品数字化及产线数字化三大领域,通过对各阶段数据过程的不断优化与重构,最终形成一个相对高效的技术业务流程,进而实现产品、制造及产线的数字化创新。

如对包括虚拟验证工艺、模拟生产状态、优化产线布局、模拟生产产能、设备智能自检、预警/故障诊断等自动化设备类研发,进而优化锂电池生产制造过程,包括减少物料损耗、精确生产产能、降低生产不良率,减少设计错误,提升设备质量等等,解决动力电池规模化需求下锂电设备的产业痛点。

海目星激光数字化应用实例,包括数据流的线设备数字化模型、自动化软控数字系统、智能物流仿真与优化&动态价值流分析、虚拟调试系统、AI焊接算法库等,进一步阐释海目星激光自动化与数字化的融合。

此外,数字化的核心是数据,而数据产生是多维度的,包括设备设计、生产制造、设备生产、整线生产甚至整个工厂协同等过程,只有对数据特性的梳理,才能通过技术手段,工具,流程,在虚拟数字世界中,建立与物理世界的连接,互动,提前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节本动作逻辑是否正解,模组前是否有干涉等等。

蒋志东强调,智能智造不是一项技术, 更多的是集成多维度的思考,应用多种技术,为实现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智能化的目标,不断演化与持续发展的过程。

编辑:j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