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在全球疫苗用量上升、疫情整体趋缓的大背景下,印度却出现蔓延速度、广度、烈度均远超纪录的疫情“海啸”。
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疯狂增长,连续多日超过35万,截至5月1日超过40万,已完全击穿印度的医疗健康防线和社会经济组织。这轮疫情“海啸”的规模之大、传播之广、来势汹汹,使印度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占全球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还催生出一场自疫情暴发以来全世界其他地区都从未出现过的“供氧危机”。
根据印官方医疗机构估算,印度现存300多万新冠肺炎患者中,大约只有5%至10%需要用氧,但在已入院的患者中,却有超过一半的人需要用氧治疗。由于印度单日新增确诊人数仍在火箭般蹿升,且尚未见顶,印度医用氧气供求关系出现断崖式缺口。
现在,“保持呼吸”就是印度患者最大的奢望。由于严重缺乏氧气瓶、制氧机,无数本可以痊愈的病人无奈失去生命,而因缺氧窒息死亡的患者甚至不被印度官方纳入疫情死亡统计。印度官方预测疫情新增人数将在5月中旬出现拐点,然而就目前政府无力的动员能力和薄弱的基础设施来看,因疫死亡人数的拐点或许还看不到。
为什么曾号称“战胜疫情”的印度却爆出“供氧危机”这种人所未见的低级失误?号称重化工业初具规模的印度,为什么连氧气这种基础工业气体也无法足额供给?
莫迪政府决策失误
造成“供氧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莫迪政府严重误判疫情,认为印度在第一波疫情中的高感染率已经能够形成“群体免疫”。2020年底至2021年年初,印度疫情蔓延速度明显减缓,也被认为是群体免疫在起作用。
换言之,莫迪政府当时判断,印度已经克服新冠肺炎疫情。正是在这种自满情绪中,莫迪政府并没有从第一次疫情危机中吸取足够教训,尤其是没有加强防疫物质的生产和储备。
与此相反,疫情大为缓解后,莫迪政府2021年面临包括西孟邦等地方选举的压力。为了助选,莫迪政府匆匆重启经济、开放社会管控,甚至对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基本防疫措施也不再强调。
最致命的是,莫迪政府为标榜抗疫胜利,甚至恢复大型体育赛事、主要宗教节日庆祝、大型助选集会活动等。自满的政府、懈怠的民族、变异的病毒、匮乏的资源,这些因素共振加强,共同促成了印度第二轮疫情“海啸”。
莫迪政府未吸取第一波疫情的经验教训,并认为自己对第一波疫情“反应过激”——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实施全国性封城是矫枉过正,导致印经济陷入规模空前的断崖式下跌。
2020年下旬疫情“好转”以后,莫迪热切希望推动经济恢复,因此这个时期印度全国产出的氧气,50%仍用于工业生产而非进行战略储存用于医疗用途;而同一时期,印度对外出口的氧气更是同比上升了近一倍。直到2021年4月22日,莫迪政府才依据法院禁令,将90%的氧气产量限定于医疗用途。
氧气运输通道不畅
印度医疗体系非常“印吹死挺”,之前就有不少不了解情况的国人大肆吹嘘“印度全民免费医疗”“药品质优价廉”等。然而,真实情况是,印度公立医院资源极其紧张,普通患者平常就要排长队才能得到救治,遑论疫情冲击的非常时期。
与收费较高、资源丰富、设备齐全的私人医院相比,公立医院总体资源紧张,大部分都没有配备专用制氧设备和气体输送管道,医疗用氧仍严重依赖氧气钢瓶。因此,在疫情“海啸”来袭之后,用氧量急剧上升,氧气瓶周转成了最大的挑战。
据印度政府最新统计,2021年4月印度每日氧气产能约为7500吨,但目前医用需氧量大约为6000吨左右。换句话说,尽管目前疫情“海啸”推动全印需氧量暴增,但现有产能理论上仍能够完全满足需求。
然而,关键问题在于氧气跨区运输——印度氧气供应主要集中于印度东部和南部钢铁和化工地带,而氧气需求则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部疫情重灾区。在疫情冲击背景下,印度短期内很难找到足额液氧运输罐车和钢瓶将生产出来的氧气输送到医院手中。这就导致东部、南部地区氧气积压,而北部、西部地区“一气难求”。
制氧厂生产的氧气并非气体,而是高纯度(99.5%)液态氧。液态氧需要低温储存在专用钢罐内。由于医用氧气使用相对较为分散,首先需要从制氧厂将液态氧运输到氧气转化分配站,并经过复温转化成高压气态氧,再被分装到医院使用的圆柱状氧气瓶中。
氧气瓶是储存和运输氧气用的高压容器,一般用合金结构钢热冲、压制而成,其实制造工艺不算复杂,但质量要求较高。因此,生产制造时要严格按照程序和规范生产,一旦质量不合格的氧气瓶流入市场,不仅不能救命,反而会成为索命“炸弹”,十分危险。
其实,莫迪政府不是没有准备过如何应对氧气短缺。2020年第一波疫情暴发前,印度政府从未积极参与过医院氧气供应问题,而是由医院自主与供应商交易。或许有所预见,印度政府在此后迅速建立了一个“部际官员小组”以监测和确保氧气在内的基本医疗物资供应和区间调动,但这一原寄予厚望的新机制却在本轮疫情中手忙脚乱,无所作为。
除此之外,早在2021年1月份,印度政府就计划划拨2700万美元紧急专项资金,打算在全国主要医院周边建立162个制氧厂。但是,4个月过去,根据卫生部统计,仅有33座完工。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由于印度法院限令将90%氧气产量用于医疗用途,但是制造液氧罐车和氧气瓶又需要用到大量氧气,这使得印度深陷将有限的氧气产量用于医疗,还是用于生产设备的悖论。
政府缺乏宏观调控,市场混乱
由于莫迪政府完全没有料到本轮疫情“海啸”,并自满地相信印度已形成“群体免疫”,这使得政府完全没有储备包括氧气在内的医疗物资。疫情“海啸”来袭后,莫迪政府又没有中国政府的那种动员、协调、管控能力,实施医疗物资政府统管并限价,于是又为不法商人大量囤积物资创造条件。
据BBC报道,印度医院人满为患、缺乏床位,大量新冠肺炎患者只能在家中“自救”。由于氧气瓶、制氧机在市场上早已供不应求,印度氧气瓶黑市价格目前已暴涨至少10倍。而且由于政府并未提前储备足够物资,即使公立医院也只能依赖黑市购买天价氧气,而这使很大一部分患者只能面临缺氧而死的结局。
然而,黑市氧气价格暴涨的背后不仅仅是氧气供给调配障碍,也有商人牟利的动因。有印度医院透露,“黑市上的氧气根本消耗不完,但是医院就是缺乏资金,被商人卡着喉咙 ‘断氧’”。
与此同时,印度各地方政府也在想尽办法保证本地的氧气供应,以邻为壑的故事正在上演。德里和北方邦、哈里亚纳邦之间甚至爆发了 “氧气争夺战”。德里和北方邦互相指责对方转移自己的氧气配额,而哈里亚纳邦则直接控诉德里“抢劫”该邦氧气罐。
此外,还有多个邦的政府禁止氧气及氧气运输车辆离开本邦。氧气运输遭到扰乱,各地方邦之间的“理性人”行为导致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群体无效率,受难的却是疫情重灾区的百姓。
寄托巨大希望的美国不值得信赖
2020年以来,印度与美国在战略层面空前趋近,在两国联手合围中国的问题上打得火热。莫迪政府无论是参与美日印澳四边机制,还是争当马前卒封禁中国APP,都表现出明显的“拉美遏华”之态。
然而,到了疫情的关键时刻,两国“塑料兄弟情”就显出原型。早前,莫迪政府视扩大疫苗接种为“救命稻草”,但现实却是美国对疫苗原材料的出口禁令,将导致印度的疫苗生产线不得不在几周内停产。
目前,美、日、澳等均已封堵几乎所有的对印交往渠道,全面断航正在迅速形成。美英等国表态有意支持印度抗疫,但实际行动寥寥。4月26日,300台制氧机在美国装上印度派去的飞机,这种援助显然更多是姿态性的。几百台制氧机对印度来说杯水车薪,印度现在需要的是几万台、甚至几十万台。同时,美国对印度急需的疫苗原料出口继续保持限制状态。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4月2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一直高度关注印度的疫情形势发展,对印度国内近期疫情形势恶化表示诚挚慰问,表示愿意帮助印方抗击新一轮疫情。
4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通话,表示中方愿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据统计,今年4月以来,中国已向印度提供了5000多台呼吸机、21569台制氧机、超过2148万个口罩和约3800吨药品。
值得玩味的是,尽管印度面临“供氧危机”,但莫迪政府也许出于地缘政治的对华疑惧心理,也许是出于处处与中国相比的“喻亮情结”作祟,抑或是怕“拿人手短、吃人嘴短”而不想轻易对华和解,不愿直接向中国进行公对公的求助,而只允许部分私营企业以疯抢之势从中国采购紧缺物资。
中国氧气钢瓶、制氧机、工业气体运输设备产能独步全球,而莫迪在疫情火烧屁股之际却仍故作清高,这显然不是明智之举。
编辑:jq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