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优良的电学特性是决定其电光转化效率的因素之一

今日头条

1109人已加入

描述

LED(Light-emitting diodes)作为一种电光转换器件,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外量子效率,优良的电学(I-V)特性也是决定其电光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I-V特性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设计制备高性能的LED器件。

在正常工作状态下,LED本质上属于一种正偏PN结,所以理想I-V特性曲线如图 1实线所示,然而,在实际的仿真设计、实验器件制备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实际输出的I-V特性曲线严重地偏离理想工作状态,那么影响LED器件的I-V特性的因素有哪些呢?

led

图1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改变对LED器件I-V特性影响对比图

我们知道,导致器件I-V特性变化的直接因素就是器件内部的电阻分布,具体可以细分为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其简化电路模型如下图所示。

led

图2  LED器件等效电路图

首先,串联电阻(Rs)的增加会使器件消耗更多的电压,即需要更高的驱动电压实现同样的电流输出,直接表现为器件正向工作电压的增加、曲线斜率的减小,具体如图 1(Effect of series resistance)所示,而引起串联电阻变化的因素一般包括器件内部的掺杂浓度、载流子迁移率和金半接触电阻的变化等。

其次,并联电阻(Rp)导致载流子在不经过PN结路径而直接在电极两端进行输运,其对器件I-V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开启电压的改变。具体如图 1(Effect of shunt)所示,这种现象称为亚阈值开启或过早开启。这可能是由于材料本身或者半导体表面的缺陷造成的;如果缺陷密度极高,则缺陷区域并联电阻非常低,那么流经器件电极两端的电流将会被分流,使得LED器件发光效率显著降低。此外,当器件缺陷较多时,则会在半导体层内部形成更多的复合中心,致使耗尽区中的复合/产生电流强度增加,造成更为严重的漏电现象,尤其对于尺寸较小的micro LED而言,这种想象更为严重。

当然,影响LED器件I-V特性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温度,环境光照强度等,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

fqj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