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R进入博物馆会带来什么惊喜?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不同于过去静止不变的机构,当今的博物馆正在重新定义自身变得更具交互性,以观众为中心,以社区为导向,同时也更具灵活性、适应性和可移动性,它们成为了文化中枢,是创造力与知识相结合的场所,也是与观众共同创造、分享和互动的平台。

博物馆与AR技术

国际博物馆日定于每年的5月18日,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漫漫五千年为我们留下的文明成果灿若星河。作为文明成果的代表之一,博物馆里面的文物是历史的沉淀,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根脉所系。

传统博物馆借助陈列展览的方式,向观众们传递文物的价值,但是人们对它的观赏是非常局限的,你可能只是看到了它的某一个面,因为大多数你不能绕过去360度观赏,更别说其承载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几乎没有代入感,游客和文物是完全没有交流的。

如今数字化和科技化为推广传统文化开拓了新思路。传统文化和科技AR/VR、数字博物馆等相结合的展现方式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5G时代,AR数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作为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立体显示系统、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博物馆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博物馆,将传统文化转变成多种形态走近观众,从而让文物和我们的距离拉近,变得更加生动和亲切。

AR增强现实技术把艺术作品、古代展品带到参观者身边来,无论是巨大的壁画还是细小的器具,AR都能动态地呈现在家里。比起冷冰冰的文物,AR更能活化展品,让化石跃动起来,让文字蔓延到天空,让动听的琴音进入人们的耳朵。讲诉文物背后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

应用AR增强现实技术,将遗址及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以专用终端+数字内容的形式展示给观众,提升文旅数字化服务水平;将内容集成到专用手持终端设备上,作为衍生增值服务,开展增值运营;同时打造一批AR文创产品,提升长效服务能力。

AR智慧导览项目,AR文物活化,数千件历史文物以全新的AR互动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引起观众的好奇、思索并能从中获得趣味与知识,这样不仅能提升博物馆展示教育、传播文化的功能,也提供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参观体验。优秀的展示能吸引游客,信息传达到位,有利于博物馆更好地发挥作用。开创了从硬件到软件,全新的博物馆导览形式。

AR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博物馆藏品以丰富多彩的方式展现出来,还可以让用户近距离与藏品进行互动,颠覆传统博物馆冰冷感受,让藏品热闹起来。目前,已经有很多博物馆都已经应用了AR技术,用户只需要扫描相应的物品,就会在屏幕中显示文物模型以及声音、文字和特效等。用户不仅可以看到活生生的文物,还能将文物“带回家”近距离地观摩与研究。

近年来,传统文化逐渐回归到大众的焦点中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博物馆,接触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博物馆的发展打破了诸多限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了更多的可能。

编辑:j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