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及发展状况

今日头条

1144人已加入

描述

超级电容器的原理及发展状况

1.超级电容器的原理

根据储存电能机理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高比表面积碳材料与溶液间界面双电层原理的双电层电容器(Electric double layer capacitor,EDLC);另一类是在电极材料表面或体相的二维或准二维空间上,电活性物质进行欠电位沉积,发生高度可逆的化学吸附/脱附或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与电极充电电位有关的法拉第准电容(Faraday Pseudo-capacitor)。实际上各种超级电容器的电容同时包含双电层电容和法拉第准电容两个分量,只是所占的比例不同而已。

2.超级电容器的发展状况

1879年,亥姆霍茨(Helmholtz)发现界面双电层现象,提出了平板电容器的解释模型,但直到1957年Becker获得了双电层电容器的专利,才使得超级电容器的产品化有了新的突破。到目前超级电容器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间对于超级电容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电极活性物质作为电极的研究上。今后人们将会继续研究与开发新颖的电极材料、选择合适的电解液、优化电容器的组装技术。目前电极材料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碳材料;第二类是过渡金属氧化物;第三类是导电聚合物材料。

实际上,后两种物质作电极的性能要优于碳材料,但昂贵的贵金属材料以及性能不稳定的导电聚合物掺杂,使得后两类超级电容器的研究多限于实验室,短期内不太可能进行商业化。此外,还有使用不同正负电极材料的非对称型超级电容器(也称混合超级电容器或杂化超级电容器),其储能能力大大增加。

在超级电容器的产业化上,最早是1980年NEC/Tokin与1987年松下三菱的产品。到20世纪90年代,Econd和ELIT推出了适合于大功率启动动力场合的电化学电容器。如今,Panasonic、NEC、EPCOS、Maxwell、Powerstor、Evans,SAFT,Cap-xx,NESS等公司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研究均非常活跃。总的来说,目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的产品几乎占据了整个超级电容器市场,实现产业化的基本上都是双电层电容器。

责任编辑:l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