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说
工厂和科研单位的机械设备,大都采用电力拖动。有时,为了记录其耗电量,往往要配装电能表。但由于一般机械设备的功率较大,电能表不能承受其电流,故必须再添加电流互感器。例如当用电设备的运行电流略小于300A。
笔者所在单位的某个工段,所有用电设备全部配置了电能表,其接线方式见图1。笔者所在单位的用电设备全都具有电感性质,由两条相线构成的380V电源或220V的单相电源供电,并且,它们在工作时还不规则地接通或断开,所以三相的电流极不平衡。在安装时考虑到这一现象,选用了能承载140安电流的50平方毫米裸铜线作为连接配电站的中性线。另外,为了减小开关瞬间的谐波辐射对精密仪器仪表的干扰,将该裸线接于现场的接地极上,这样,大家以为中性线已接地。
在安装电能表时,把电流互感器的S2端就近接到控制柜内的中线上面;而电能表上的“中线端”,则接在电能表附近的中线(零线)上面。电工师傅认为,这两个端子连接在同一根中线上而且该中线电阻又极小,这样连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奇怪的是,机械设备在运行时,各电能表的转盘(机械式电能表)却不与设备的用电量成比例地旋转。而是时快、时慢、时停甚至倒转。这一现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实际上,图1只是简单的原理示意图,在实际施工接线时,电流互感器的S2端子并不是通过导线连接到电能表上,而是接在控制柜的零线母排上的a点上,而电能表上应与电流互感器S2连接的端子则接在电能表附近的中线b点处,见图2。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三相电的相电流特点和电能表驱动的原理之后,才明白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顺利给予解决。
我们知道,交流电能表,是利用它的电流线圈和电压线圈所产生的相位上相差90度的交流旋转磁场,并由带轴的铝圆盘转子在磁场的空气隙中感应涡流而转动的。由于两磁通均穿过圆盘与驱动轴平行,其产生的转矩M=KUIcos∮正比于有功功率。在制动电磁铁的作用下,圆盘转动的速度即代表用电设备当时消耗功率的大小。由此从计数器读出用电的累计数即度数(千瓦小时)。由于两线圈取自同一电源,故在负载为纯电阻时,二者所产生的磁场将严格保持90°的相位角。圆盘转子就始终能够正常运转。但若负载中带有电感或电容的成份,则其磁场的相位差将会偏离90°(大于或小于)。若相位差为0°或180°时,则转动力矩为零。同样,若电流互感器的S2端和电能表的“中线端”分别接于中线的不同部位,则当三相电流严重不平衡时,中线即有强大的回路电流,又因该中线存在一定电阻而产生电压降。故某一电流表对应的用电设备即使已经关闭,但由于邻近设备仍在运行的缘故,中线在较远距离的两点之间的电位差(即图中的Uab)会通过电流互感器和电流表而产生电流,使电能表转动。并且,这一电流是和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叠加的,即Uab极性的变化会使输入到电能表的电流增大或减小。因此,电能表的转盘就出现了时快、时慢、时停甚至倒走的怪现象。另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在带有电感或电容成份的多台设备“无序运行或停机”的运行方式中,这一电位差所形成的电流相位也是随机的,它也会随着邻近设备各相电流的“此起彼落”而不断变化。因而也参与了促使电能表转盘的变化。更大的产生了附加误差,降低了计量的准确性。明白了以上道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十分简单了。只要消除a、b两点间的电位差即可。但中线上的电流是客观存在的,唯一的办法是把互感器和电能表的“中线端”接到中线的同一点上,即是把图中的a点和b点合二为一即成,如图3所示。
另外,考虑到这些设备有不小的电感成份,无功电流也不容忽视。为了了解中线电流情况,用36伏低压电灯泡接在中线和接地极之间,灯泡发出较亮的灯光。测电压,最高时竟达到30伏左右。上述现象仍给一些控制仪表产生不小的电干扰,影响其正常工作。原来干扰源确实来自中线。这说明一根接地极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沿中线一带又打了若干地桩并一一和中线相连,即现场中线多点接地,干扰随即消失。这一点很重要,但有些电气工作人员却对此并不知情,或虽然知道却并不关心。这一现象在机械行业的热处理车间尤为常见,严重时甚至不能正常生产。必须引起重视。
责任编辑人:CC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