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详解单片机驱动红外发射管的电路设计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红外发射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信方式,使用频率很高,广泛应用于电视、风扇、空调等家用电子设备。很多人家里有多个遥控器,每个遥控器上的常用按键其实就几个,可以将这几个常用按键集中在一个其他品牌(避免干扰)的遥控器上,对所有电器进行集中控制。

信号传递过程是:解码其他品牌遥控器的信号,经单片机处理完成后,通过红外发射二极管发射我们需要的信号,去控制对应的设备。这里涉及到红外编码(单片机)、红外发射(红外发射二极管)、红外解码(一体化接收头)三个技术问题,本文探讨的是其中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驱动问题。

流过红外发射二极管的电流越大,有效控制距离越远。单片机的输出或者灌入电流一般最大也就20mA,不足以实现远距离控制,因此,要用三极管进行电流放大。常用单片机引脚上电默认输出高电平,所以要选用低电平使能控制方式驱动。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

红外发射管

图1红外发射二极管驱动电路

其中VCC为5V电源正,GND为电源负,CONTROL为单片机控制引脚输出,CONTROL为低电平时红外发射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R15选用1kΩ电阻,R5选用10Ω电阻,Q5选用常用的三极管9012(理论放大倍数=180,饱和时UEB=0.7V,UEC=0.3V),D5为红外发射二极管(典型压降=1.4V)。则:

IC=180*IB=180*(5-0.7)/1000=0.774(A)=774(mA)

ICmax≈(5-0.3-1.4)/10=0.33(A)=330(mA)

这样的电路参数,使得三极管Q5工作于截止和饱和两个工作区。如果在CONTROL连接上拉电阻,三极管的工作区切换将会更快。在实际电路中,330mA的电流会使红外发射二极管击穿,所以在CONTROL中经常引入38kHz的方波,以降低等效电流。有时甚至可以通过降低占空比的方式来进一步降低等效电流,有的编码格式将占空比降至30%。

实际应用时,上述电路还是存在控制距离短的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发射时的连续电流过大,电源来不及提供电能。改进的办法是在电源两端并联一个电解电容。改进后的电路如图2所示。

红外发射管

图2加大控制距离的驱动电路

电路中,C4为100uF的电解电容,将其与电源并联,相当于一个存储池,为红外线的发射提供电能保障,从而加大遥控器的控制距离。
责任编辑人:CC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