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4D雷达的方位角天线布局思考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今天咱们继续回到好久没讲了的4D 雷达,接着上次那篇(4D 雷达天线布局思考-俯仰角篇),这回聊聊方位角(Azimuth)。

之前提过,评估一个量可以从分辨率(resolution),精度(accuracy),感知范围(sensing range ,or FoV)等三方面入手,那么方位角也是一样的。首先,在方位角维度,我们当然希望雷达的分辨率贼高,精度贼高,而且FoV还贼高,这种‘全都要’的思想确实有些不要脸,无聊且枯燥。

我们做工程必须在给定需求下,利用已有资源条件获得一个解决问题的局部最优方案,并且在后续产品迭代中逐步靠近全局最优方案。并不是一味得追求最好,最棒什么的,因为仔细想想‘最好就是更好最大的敌人’,又扯远了。。。回到方位角上来,咱们先不谈4D雷达下的方位角设计,先回顾过去车载前向中长距雷达MRR/LRR(AEB,ACC),后向短距雷达SRR(BSD, RTCA)的方位角设计哲学,继而分析对咱们4D雷达方位角设计又有哪些思想指导。

前向雷达MRR/LRR现在很多都是双模的(远近探测),为分析问题,我们还是以分析远距探测模式为主。MRR/LRR主要用于AEB及ACC,那么首要设计指标之一就是‘看的远’,一般的探测距离较远的都在200-300m左右,能探测这么远的方法主要在天线设计上下功夫,方法诸如增加同一发射天线的微带数目等,这种方法使得发射能量在某一方向上聚焦(通常是boresight),使得FoV变得很窄,但探测距离得以提升很多。

也就是说,这种方式是牺牲FoV换取探测距离的提升,但是结合AEB,ACC等功能需求,FoV减少并不会影响功能,并且,由于FoV收窄(通常只有20-30°),角度分辨率可以做得很高(通常在2度左右)。

这里说明下为什么FoV收窄,角度分辨率可以做得很高:基于FFT的DoA估计角度分辨率与天线孔径成正比,天线孔径L = N*d,其中,N是天线数目,d是天线间距,通常N是不变的,那么我们如果想增加角度分辨率,有效方法就是提升d,但是d能肆意提升么,当然不能,这里需要引入角度模糊的概念(angle ambiguity),角度模糊本质上是栅瓣(gating lobes)引起的(如图2),我们希望在FoV内所求方位角是不模糊的,约束条件就是相邻两个接收天线阵元相位差小于pi,比如如果FoV=180°,那么我们要求在180°范围内角度不模糊,经计算,阵元间距不得大于lambda/2,而lambda/2,8ULA下,分辨率只有14.4775度。那如果我们降低FoV要求呢,比如20度,那么阵元间距可以增至1.46*lambda而不模糊,8ULA下分辨率增至5度左右。

所以大家看看各家公司前向雷达的data sheet,一般方位角分辨率都很高就是这个道理。再来说说角雷达的方位角设计,角雷达SRR应用于BSD,RCTA等场景,通常要求宽FoV,一般都要求在理论上达到180°(实际有效FoV大概是120°-150°左右),那么根据前面的分析方式,分辨率是很差的,但提升角度分辨率至少从天线设计角度是没法玩了,L = N*d,被无情的FoV定死了。

那为什么10多年前SRR就量产了?难道就忽略这个问题了吗,嗯,确实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还是与应用场景有关,SRR过去用于高速ADAS,在highway等地段,目标特点主要是高速且分布稀疏,在这种情况下,检测目标有无并稳定跟踪要比分辨两辆并行的后向来车重要的多,所以过去毫米波雷达甚至都是1Tx1Rx或1Tx2Rx的,没有把角度分辨率看得那么重。所谓分辨率能高点最好,不高嘛也算了,漏报率误报率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好了,有了上面的铺垫,我们来说说今天的重头戏,4D雷达的方位角设计怎么做。还是从功能需求入手,也就是:我们要拿4D雷达做啥子?比如环境建模构建地图,目标分类及目标运动状态估计等。

正如我在(如何做好一款4D 高分辨毫米波雷达)中对4D雷达所下的定义,其每周期输出cluster数以千计,如此致密的点云必然会导致:在同一距离速度bin下存在多个目标,特别是主车低速或静止时(APA,AVP等应用),这个时候我们对角度维度的分辨要求史无前例的提高(低于2°)。另一方面,如之前的文章所述,4D雷达的FoV也不能小,理论上也要达到180°,才能满足需求。这么一分析,完犊子,散了吧,还玩个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啊。真的没有办法了吗,当然不是啊,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曾经说过,硬件不够,算法来凑。

这个时候,算法该登场了,而且是高级算法,我在((加餐)从车载雷达认识傅里叶变换)表达过对FFT的爱与恨,我们之前的分析都是基于FFT的,而之前论述的问题也从侧面反映FFT的局限性,这种时候,我也只能请FFT去后台休息了。而替FFT登场的也分几股势力:

1 改良版FFT,这让我想起过去大清不行了,首先想到要自救,大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发起洋务运动,轰轰烈烈,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大清的颓势。那这里道理也差不多,原版FFT不行了,那守护FFT那股势力不想放弃啊,提出了通过设计不等间距天线(NLA),结合FFT来提高角度分辨率的同时解决伴随而来的角度模糊问题。你还别说,效果还是有的。

2 以超分辨算法为代表的激进派,这种激进派想着去你X的FFT, 让老子来,直接灭了FFT,FFT亡----了----,but,超分辨算法也有很多种,本身也是存在内斗的,打天下容易,那谁来守天下呢,这其中Capon算法的声音最小,势单力薄,没什么底气,自愿放弃,那最终争夺战放在了子空间类方法(MUSIC,ESPRIT,etc)和似然类方法(DML,SML,etc)之间。至今他们还打的不可开交。

3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超分辨算法的提出也有几十年了,压缩感知(CS),深度学习(DL)等后起之秀看着这些爷爷辈还在打,没完没了,实在看不下去了。CS和DL想着手中有意大利大炮,威力惊人,而且CS和DL两兄弟长得帅,逼格高,目前还在进一步磨练,乱世出英雄啊,待条件成熟,CS和DL决定拿下江山。上面说的纯粹是开开玩笑啊,不过道理是一样的。目前想要在大FoV下实现高角度分辨率很多厂商都是采用多芯片级联方式,但都处于demo,并且我觉得这种方式量产难度很大,主要是硬件层面的问题(成本,发热,功耗,天线校准等方面)。

算法层面的方法还是以子空间类和似然类方法为主,具体使用哪一个以场景需求为前提。还有一条路线是对各种不等间距天线(或者说稀疏阵列,sparse array)的设计来实现角度分辨率的提升,Bosch就是设计MRA来提升角度分辨率的,目前此类方法也较为成熟。近年来,DL方法发展迅速,席卷整个行业,2020年刚举办的GeMiC会议上,InnoSent GmBH 提出用DL来实现超分辨DoA,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1],前阶段看,这种方法DoA精度不太高,不过潜力很大,我想也是一种技术趋势。

one more thing

当然,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往往超出你的认知,毫米波雷达的技术进步也大抵如此。据公开信息,Continental已经量产5代高级雷达传感器,助力高级别无人驾驶,而5代中的佼佼者就是图5这货,这货居然能够在有效FoV=120°条件下实现300m的探测距离,并且还是高分辨4D雷达,你说恐怖不,能把这样的技术指标落地量产,德国工业还是牛逼的,吾辈任重道远啊

原文标题:4D雷达天线布局思考-方位角篇

文章出处:【微信公众号:微波射频网】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haq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