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指挥与应急疏导广播系统设计方案

今日头条

1111人已加入

描述

一、系统概述

城市交通指挥与疏导广播即“GSM 无线智能广播”,是利用 GSM 无线接入设备与扩音广播系统组合形成的一款 GSM 无线智能广播系统,该系统用在交通指挥与疏导等智能交通项目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系统中设计一套中心服务器,该服务器可以定时、定点打开(关闭)终端设备并进行相应操作。系统终端为GSM通信的预警终端,该终端除了接收中心服务器发来的预警信息,还可以接收本地控制主机的预警与控制指令,优先级可设置,一般设置为本地优先。

二、系统设计原则

城市交通指挥与疏导广播系统设计遵循“先进科学、稳定可靠、方便扩展、经济适用、安全保密”的原则,并综合考虑施工、维护等重要因素,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扩建、改造等留有余地。本系统设计内容是系统的、完整的、全面的,设计方案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

2.1 先进科学性:

充分利用 INTERNET、蜂窝网络带宽传输、UTP/Gn 接入、嵌入式文语转换、LED 显示控制等先进技术设计,采用目前先进的系统软件平台及终端设备

2.2 稳定可靠性:

由于城市交通指挥与疏导广播系统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必须保证系统工作相对稳定可靠。一是中心系统的可靠性,选用稳定可靠的 WINDOWSXP 和工控机作为城市交通指挥与疏导广播系统平台载体,该广播平台具有权限操作功能,从应用上保证了系统的可靠运行发布;二是国内优质的 LED 控制卡和显示屏硬件故障率低,嵌入式文语模块支持多种文字、字符等实时转为语音,扩音机等外设电源采用干触点控制,都保证了终端显示和播报的可靠性。三是通信机制可靠,系统传输采用具有大面积稳定覆盖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数据传输高效可靠性不容置疑。

2.3 方便扩展性:

目前城市交通指挥与疏导广播系统能够支持现有的各类无线通信接入,CDMA 通信系统、GSM通信系统、GPRS 通信系统,并实现了这些系统的并网运行,今后通过开发和安装相应的通信接口协议即可实现其他未来通信系统的接入。

2.4 经济实用性:

整个系统的操作以方便、简洁、高效为目标,既充分体现快速反应的特点,又能便于操作人员进行信息设置、发布和广播。

2.5 安全保密性:

对于系统的管理实行严格的权限管理,只有持有一定权限的密钥才能访问、监控、管理、操作,确保系统使用安全可靠,杜绝不法分子非法盗用平台宣传。

三、城市交通指挥与疏导广播系统功能特点:

3.1 广播系统功能

文语转换:支持指挥与疏导等信息文字转语音广播输出。

LED 显示:支持指挥与疏导等信息文字转 LED 显示。

定时播报:支持指挥与疏导等信息定时自动语音播报和 LED 显示。

紧急播报:支持手动发送信息紧急自动语音播报和 LED 显示。

播报设置:支持语音男/女声选择,音调和语速可按需设置。

显示设置:支持 LED 显示文字滚动速度设置。

次数设置:支持语音播报、LED 显示信息次数设置。

身份鉴别:支持信息发送者身份锁定和鉴别,非法信息不予接收和播报。

状态监测:支持发送状态实时监测,信息发送成功与否软件有明确提示。

外设控制:支持扩音机电源自动控制功能。

多元文本:支持 GB2312、GBK、BIG5、UNICODE 四种内码格式文本。

3.2 指挥与疏导广播系统特点

广域覆盖:无线移动网络在全国 31 个省的城市和农村均有良好覆盖,基本上在手机可以打电话的地方都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广播。

永远在线:系统只要激活无线预警广播应用后,将一直保持在线,类似于无线专线网络服务。

按量计费:无线专线网络服务虽然保持一直在线,但只有产生通信流量时才计费,费用低廉。

高速传输:采用蜂窝网络带宽传输,可支持 53.6Kbps 的峰值传输速率,传输速率高,传输速度快。

实时发布:随时发布和接收信息,且可以定时或立即显示和播报。

扩展无限:在全国范围内,只要无线 GPRS 网络覆盖的地方都可以使用,不受距离和位置的限制。

安装方便:只要有无线移动网络,指挥与疏导广播终端接通电源即可。

四、指挥与疏导广播组成

4.1 指挥与疏导广播发布平台

在市交管局建立指挥与疏导广播发布平台,定时/手动发布所辖范围各类交通指挥与疏导等综合信息,并通过无线移动网络空中发送。

4.2 指挥与疏导广播本地控制中心

在每个交通路口广播终端前设置本地控制中心,实时采集该预警终端附近各种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并将相应的预警告警信息通过终端广播出去。

4.3 指挥与疏导广播接收终端

在市区各主要交通路口设置广播终端,通过电子显示屏将发布信息 LED 文字滚动显示,并转换为语音(男声、女声可选),通过已有扩音机经大喇叭(高音喇叭)播放出来。该终端还可接收本地控制中心的预警告警信息并广播出来,优先级可根据要求设定,一般设置为本地优先。

五、系统原理图

电源

六、系统配置清单

电源

        责任编辑:tzh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